天之封印吧 关注:8贴子:4,932
  • 9回复贴,共1

恩,,,好,,,问一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微风兴趣建筑学吗???

我可是很喜欢的,,,


1楼2005-04-08 16:26回复
    有一点点


    2楼2005-04-08 18:57
    回复
      汗………………

      什么叫做有一点点啊……………………回答具体点不会


      3楼2005-04-08 19:27
      回复
        那好....别说我写得多哦....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代把建造房屋以及从事其他土木工程活动统称为“营建”、“营造”。“建筑”一词是从日语引入汉语的。汉语“建筑”是一个多义词。它既表示营造活动,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物,也是某个时期、某种风格建筑物及其所体现的技术和艺术的总称,如隋唐五代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哥特式建筑等等。


        4楼2005-04-08 22:22
        回复

           1851年为伦敦国际博览会建造的水晶宫,采用铁架构件和玻璃,现场装配,成为近代建筑的开端。至20世纪初终于出现了现代主义建筑和有机建筑等流派。一批思想敏锐的青年建筑师,在前人革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和美国建筑师赖特是现代建筑思潮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主张和建筑作品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包豪斯校舍和流水别墅等是当时的代表作,它们不论在使用功能、建筑形式、结构造型以及材料运用上都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特征。

           随着现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建筑学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从理论和实践上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致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意发挥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技术和艺术特点;反对不合理的外加的建筑装饰,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突出艺术和技术的高度统一;将建筑艺术处理重点放在空间组合和建筑环境的创造;重视建筑的社会性质,强调建筑同公众生活的密切关系,重视建筑的经济性。这些现代建筑基本理论的建立,标志着建筑学完成了又一次重大飞跃。

           1919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建立包豪斯学校。包豪斯的教学活动将现代建筑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同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需求密切结合起来,为现代建筑理论的传播作出贡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于现代建筑中出现的某些忽视精神生活的需求、忽视民族和地区文化差异的倾向,特别是某些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公式化的倾向,产生了怀疑,重新探讨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等问题,在建筑风格上又出现了多元化倾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产生了众多的建筑流派,其中以后现代主义较为活跃。

          建筑学在中国的发展

           建筑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于西方的过程,这是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造成的。早在殷商时代中国就建造了大规模的宫室和陵墓。在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建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它的基本艺术造型特点来自结构本身。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群体组合,形成以“院”为单位的组合体。院的尺度、空间形式常常形成变化序列,有主从,有韵律,既有宫殿建筑等严整的对称布局,也有园林、住宅建筑等灵活的非对称布局,至今对现代建筑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中国建筑有自己独特的装饰方法和室内布局方式。在装饰方法方面,中国建筑采用石雕、木雕、砖雕、金属件、馏金、贴金、壁画、彩绘、琉璃、镶嵌、织物、编竹等多种装饰手段,利用油漆和各种矿物颜料以及金箔的光泽,造成或鲜艳浓丽,或淡雅朴素的视觉效果。在室内布局方面,则用各种隔断自由灵活地分隔空间。

           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结构技术和丰富的艺术处理手法的高度统一,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学的高度成就。中国建筑学的发展有长久历史。先秦古籍《考工记》的《匠人》中有关于专业建筑家的最早记载。

           由于工程实践和计划管理的需要,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关于计算距离、土方、材料用量、建筑基址(城寨,营垒等)的尺寸及面积等方面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如汉代的《九章算术》,唐代王孝通的《缉古算经》,宋代秦九韶《数学九章》等著作中均有大量有关建筑的运算例题,水平很高。

           中国很早就懂得建筑图的绘制。河北平山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陵兆域图》,用金铝丝嵌在铜版上,是中山国陵墓建筑群的下面示意图,图上标有尺寸,与陵墓实物相比,比例约为五百分之一。隋代宇文恺作明堂图,则用百分之一比例。城市图遗留的实例,以宋吕大防所作的长安图和南宋平江府图碑为代表。最早使用建筑模型的记载是隋代兴建仁寿舍利塔和筹建明堂。

           古代中国历朝政府都设有掌管建筑的机构和官吏。周为“司空”,秦汉设“将作少府”,魏晋为“民曹尚书”,隋以后至清朝称“工部尚书”。又有“将作监”(唐、宋),营缮司(明)等部门。清代皇宫、苑囿则由内务府掌管,设“样房”、“算房”,其中供职的主持人是世袭的,如著名的“样式雷”、“算房刘”。至迟从唐代起,已有民间职业匠师从事设计、结构和施工指挥,称为“都料匠”,负责作出结构详图,指挥下料加工和现场施工合成,但不亲自操作。可见,都料匠是从工匠中分离出来的有建筑专业知识的技师。

           五代至北宋初期都料匠喻浩曾撰写《木经》,书已失传;仅在《梦溪笔谈》中有片断记载,说建筑分为上、中、下三分:上分屋顶尺度以粱长为准;中分以柱高为准,台基及檐深与之成比例;下分为堂基与登阶坡道关系,分峻、平、慢三等,以荷辇姿势和人体尺度为准。

           宋代另—部重要建筑著作,是建筑专家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书中包含各种“作”(大木作、瓦作等等)的制度、工限、料例三个主要内容以及有关附图,系统说明当时建筑的分级,结构方法,规范要领,并按照“功分三等,役辨四时,木议刚柔,土评远近”的原则,规定劳动定额。书中一个重要之点是提出“以材为祖”的材份制,即以与建筑规模等级相应的某一尺度作为建筑的空间尺度及构件尺度的模数,这是建筑体系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这种模数制度或比例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变化。清工部《工程做法》记载了这一体系的最后形态——斗口制。

           元代官府编纂的《经世大典》,其中工典分为二十二项,一半以上同建筑有关;另有《梓人遗制》一书,反映元朝对建筑技术的重视,可惜两书大部分均已失传。元代尚有民间匠师用书《鲁班营造正式》,记录民间尤其是南方建筑形式和尺度。明代以此为底本改编成的《鲁班经》增加了大量家具、农具做法的资料。明代涉及室内陈设、家具和造园方面的著作,有《长物志》、《遵生八笺》和《园冶》等。清代的《工段营造录》乃至近世的《营造法原》,均为论述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著作。

           中国建筑知识的教习,一直是师徒相授,父子相传,往往人亡艺绝,阻碍建筑学的发展。到20世纪初,现代建筑师的称号及其知识传授方式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上述情况才发生变化。一百多年来,中国建筑师融合中西建筑,通过继承、借鉴和革新,为创造现代化而又民族化的中国现代建筑学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许多成就。


          7楼2005-04-08 22:23
          回复
            建筑和建筑学的性质和特点

             自然条件对于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和建筑布局有重大的影响。人类一开始建筑活动,就尽可能地适应自然条件,就近利用天然建筑材料,创造最合理的建筑形式。

             中国毛家嘴干阑遗址位于温暖多雨地区,这里的房屋上层用作居住,下层用柱子架空,以防潮湿。陕西半坡遗址所在地区,黄土丰厚,土质均匀,壁立不倒,古人营建的房屋最初有袋竖穴或半穴居,以后发展成为木骨架泥墙房屋。至今中国黄土高原仍盛行窑洞形式生土建筑。

             在外国建筑史上,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建筑和亚述建筑,由于当地缺少优质石料而富有粘土,导致砖结构的发展。砖的使用又促使叠涩式和辐射形的拱券和穹窿结构的出现。古希腊由于当地石料丰富,创造了石粱柱结构体系,形成灿烂的古希腊建筑。

             干热地区(如西亚和中国吐鲁番)室外气温高,建筑多厚墙小窗,以避免内外空气流通,保持室内阴凉,形成厚重封闭的风貌。湿热地区(如东南亚和中国西双版纳)的建筑,则以通透为原则,靠通风来形成凉爽的环境,以轻巧通透为其特色。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形成不同的地方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这一点贯穿在建筑学发展的全过程。

             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建筑活动提供了各种人工材料以及空气调节、照明等等技术设备,帮助我们克服自然条件给予建筑设计创作的种种限制。但是,协调人、建筑、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建筑活动中利用当时当地自然条件的有利方面,避开不利方面,仍然是建筑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

             如上所述,古希腊建筑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既反映了城邦制小国寡民,也反映了当时兴旺的经济以及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罗马建筑的宏伟壮丽,反映了国力雄厚、财富充足以及统治集团巨大的组织能力、雄心勃勃的气魄和奢华的生活;拜占廷教堂和西欧中世纪教堂在建筑形制上的不同,原因之一是由于基督教东、西两派在教义解释和宗教仪式上有差异;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发展和哥特式建筑的形成是同封建生产关系有关的。

             封建社会的劳动力比奴隶社会贵,再加上在封建割据下,关卡林立、捐税繁多,石料价格提高,促使建筑向节俭用料的方向发展。

             同样以石为料,同样使用拱券技术,哥特式建筑用小块石料砌成的扶壁和飞扶壁,这同罗马建筑用大块石料建成的厚墙粗柱在形式上大相径庭。

             此外,建筑学作为一门艺术,自然受到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切说明建筑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

             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技艺在建筑学发展史上通常是主导的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促进技术的研究。

             就工程技术性质而言,建筑师总是在 可行的建筑技术条件下进行艺术创作的,因为建筑艺术创作不能超越技术上的可能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埃及金字塔如果没有几何知识、测量知识和运输巨石的技术手段是无法建成的。人们总是可能使用当时可资利用的科学技术来创造建筑文化。

             现代科学的发展,建筑材料、施工机械、结构技术以及空气调节、人工照明、防火、防水技术的进步,使建筑不仅可以向高空、地下、海洋发展,而且为建筑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建筑学在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方面和其他工程技术学科相似。但是建筑物又是反映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艺术思潮的艺术品,建筑学有很强的艺术性质,在这一点上和其他工程技术学科又不相同。

             建筑艺术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是和其他视觉艺术相似之处。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感,例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压抑、欢快等等情绪。汉初萧何建造未央宫时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可以说明这样的问题。德国文学家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也就是这个意思。
            


            8楼2005-04-08 22:23
            回复

               但是建筑又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它需要大量的财富和技术条件,大量的劳动力和集体智慧才能实现。它的物质表现手段规模之大,为任何其他艺术门类所难以比拟。宏伟的建筑建成不易,保留时间也较长,这些条件导致建筑美学的变革相对迟缓。建筑艺术还常常需要应用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园林艺术,创造室内外空间艺术环境。因此,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建筑学的内容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是建筑学的最终目的。建筑设计是一种技艺,古代靠师徒承袭,口传心授,后来虽然开办学校,采取课堂教学方式,但仍须通过 设计实践来学习。

               有关建筑设计的学科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总结各种建筑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种建筑的内容、特性、使用功能等,通过范例,阐述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类是探讨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包括平面布局、空间组合交通安排,以及有关建筑艺术效果的美学规律等等。后者称为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分化出来的,它主要研究室内的艺术处理、空间利用、装修技术及家具等问题。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指导建筑细部设计和施工,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建筑历史研究建筑、建筑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演变的规律,研究人类建筑历史上遗留下来有代表性的建筑实例,从中了解前人的有益经验,为建筑设计汲取营养。“建筑理论”探讨建筑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探讨建筑实践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基本规律。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城市设计是介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知识领域,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环境及其景观的问题。

               建筑物理研究物理学知识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设计应用这些知识,为建筑物创造适合使用者要求的声学、光学、热工学的环境。建筑设备研究使用现代机电设备来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建筑设计者应具备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

              建筑学的未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建筑同其他各种有关科学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建筑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新的结构理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运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的发展,体现了新技术的威力。

               建筑工业化体系的运用,加速了大量性建筑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建筑设计领域所引起的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势必深刻地影响建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密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当代建筑师、规划师和园林设计师面临的共同课题,同时也为建筑学开拓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建筑和建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如伟大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杰作《巴黎圣母院》中所说的“从世界的开始到15世纪,建筑学一直是人类的巨著,是人类各种力量的发展或才能的发展的主要表现”。人类将以自己的智彗和劳动不断探索建筑学的未来,为这部巨著撰写新的更加瑰丽的篇章。


              9楼2005-04-08 22:23
              回复
                那...建筑学还可以分为:
                建筑物理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建筑声学、建筑经济学、建筑构造学、建筑设计学、室内声学、室内设计学、园林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滨海水文学、道路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桥梁工程学、水利工程学
                这几十种...
                 

                 


                10楼2005-04-08 22:24
                回复
                  呵呵,,,,,
                  建筑构造学,,恩,,我喜欢的就是这个,,,尤其是欧洲的建筑……

                  那啥……微风,,,这些我就收下


                  11楼2005-04-09 11:43
                  回复
                    没关系...呵呵~


                    12楼2005-04-09 19: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