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书屋如如吧 关注:4,165贴子:286,665
  • 6回复贴,共1

母亲,生命的绿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母亲,生命的绿洲
——赏析上海白莲《似月垆边人》中人物美
文:紫叶
“夕阳山外山系列——《似月垆边人(梦中的江南小镇)》” 是上海白莲先生发在诗文论坛的第一篇散文诗作品。古朴的繁体字下,是熟悉的江南景致,因而尤为亲切,而品读时脑筋在简、繁两种字体中的急转弯,减慢了读速度,品的仔细,影响深刻。
“陷入水泥森林大都会,
陷入如地震前涌现的数不清蛤螟似的汽车,包围中,
心系原乡敞虑逍遥的生命情态,
吴地江南依于“日出江花”的审美春天。
那曾流传久远江南诗性文化,如云融入乡愁。
清明时节,忆起小镇小酒肆煮白玉鱼头汤妇人。”
散文诗的开篇,以丰富的联想,深远的意境,直接把读者拉入熟悉的环景,眼前的画面,将我定格在了江南,神思摇曳,江南的如画风景,江南的烟雨浪漫,江南的黛瓦白璧,不由得也跟着作者,惦念起那个“小镇小酒肆煮白玉鱼头汤。”的妇人,是个怎样的女子?白莲先生,全国“微影评”创始人、主编的全国微型影评选第十集《银海流荧》(获首届国际笔会中山图书奖),《中学生影评读本》、《全国微型影评》主编,曾获中国文学研究院、国际诗词协会(中文史联字2009第10号)授予的“60周年中国作家文学终身成就奖”。由此,白莲先生的散文诗,篇幅短小,思维活跃,有着很强了画面感,立体感,把它当作电影的剧本欣赏,让人物在镜头下彰显魅力,在脑海浮现移动的影像,未尝不可。


1楼2011-11-30 16:11回复

    镜头一
    “ 无论走多久远,江南老家总像长长绳牵着。
    悠悠晃晃,儿时清明细雨,随父坐小火轮回小镇,
    在错落如犬牙的石埠歇脚。”
    一艘小火轮,载着父子两代思乡的急切,沿着江南蜿蜒清澈的水道,如犁铧,划开了江南悠长的水影,朱漆亭台的小楼,水波推涌的商埠大码头,青石浮现。河道两边两岸的柳枝轻摇,掩映的屋檐,渐渐后退,而家乡小镇,由远及近。画面舒展自如,清新优美,由此拉开了故事发生的序幕。
    白莲先生的文字是跳跃的,点墨凝练,疏朗的几笔,给读者留有很大的联想空间,而贯穿这个空间的主线,是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就是那个煮汤的妇人。通过几个背景烘托,大幅度的时间跨度,剥笋一般,将人物的命运层层揭示出来。
    


    2楼2011-11-30 16:12
    回复

      镜头二:
      “苔色斑驳石板桥石板街。
      在轿堍下, 帆布篷,小酒肆布幌轻轻飘动,铁皮炉,锅里煮的是白玉鱼头汤。
      掌勺的是盘着油黑发鬈,围着花点蓝布大围裙修长女人,有青花瓷样娴雅润泽。”
      一条“苔色斑驳石板桥石板街。”可以想象,繁华的江南老街,车水马龙,商贾林立,偏僻的“轿堍下, 帆布篷,小酒肆布幌轻轻飘动,铁皮炉,锅里煮的是白玉鱼头汤。”那锅里“噗噗噗”响,冒着热气白玉鱼头汤,把读者的味觉调动了起来,渴望知道,“有青花瓷样娴雅润泽”,“盘着油黑发鬈,围着花点蓝布大围裙修长女人”的煮汤妇人,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子,为何不是临窗而坐,描金绣凤,看乌篷船在眼前驶过,听画眉鸟窗前鸣唱,哼几句吴调软语,沐浴江南独特的温润,却要抛头露面,经营着这样一个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酒肆。
      “ 听外婆说,卖养颜白玉鱼头汤年轻女人,早先是外城大户人家,后来牵着病儿落至小镇。”
      白莲先生的运笔,是轻柔的,精辟的,怕惊动了这个女子,而浓烈的诗情,切开的是现实的生活中的沉重和残酷。一个为病儿的存活,与富庶家庭抗争,不惜被家庭所抛弃,“虎毒不食子”,带着病儿,艰难的,挣扎着,顽强生活的母亲,划出人性中坚韧的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晚晚磨磨蹭蹭,加上祖传配料,放些青葱红椒花豆腐,纤纤白玉手熬得一锅高汤,能赚些小钱糊母子之口。”一个沉静的女子,给冰冷的一洗如壁的天空,“给夜添了一线亮色”。
      散文诗的文字,这在里富于动感,闪着灼灼的光亮,如“ 一一淌过记忆的不会走失的溪”,在读者心里留在了淙淙的声响,缠绕在心的柔软,令人陶醉,惹人生疼。
      白莲先生是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研究院、国光文化科,技研究院客座教授,全国“微影评”创始人, 任上海市写作协会青少年写作中心副主任兼执行秘书长。多届组织主持召开“《全国微型影评》与学校影视教育研研讨会”,《银海流萤》获首届国际笔会中山图书奖。他的作品多为微型影评,所以,他的文字,有着电影文化的烙印,不失蒙太奇这种操纵时空的能力,撷取的是最能阐明生活实质的,最能说明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乃至最能抒述艺术家自己感受的部分,组合在一起,摒弃大量无关轻重的琐屑,去芜存菁地提炼,最生动的叙述、最丰富的感染力。


      3楼2011-11-30 16:12
      回复
        老师好!遗憾没有参加门第的讨论,我把大家交流的内容,复制下来了。
        遇见老师啊,真是幸运!我终于大胆写了,很多细节的地方,李老师指出了,汗颜!呵呵,我在稿件中一一修改了。
        希望好的作品跟大家分享。感谢老师的呵护和指导!


        9楼2011-12-01 11:30
        回复
          谢谢!希望 能多指点!


          10楼2011-12-01 11:31
          回复
            李老师,真心感谢!严谨写作是应该的,万分感谢!
            有误的地方在原稿件上做了修改,引号内的是引用了白莲老师的原作,不做修改。
            另外
            给冰冷的一洗如壁的天空——一洗如壁,清贫的意思。
            掌勺的是盘着油黑发鬈——一发鬈,那种把发梢烫成向外反卷的法式,是大户人家的标志。


            11楼2011-12-01 11:37
            回复
              谢谢秋姐姐!


              15楼2011-12-11 1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