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海吧 关注:1贴子:48
  • 1回复贴,共1

【精神资料专区】精神疾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精神疾病’包括哪些疾病?病家往往并不清楚,大家对精神疾病的概念还不太清楚,不很熟悉。所以,我想在这里简略地介绍一下:
50年代,我的老师在教学时,往往把精神疾病简单粗略地分为5大类。当然,这个分类方法有不少缺点,所以已被目前的分类方法取代。但是,我觉得它还有一定的优点,在科普教育时,相当有用。所以我在这里介绍一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颜文伟
这个精神疾病分类,可以列表如下:
1、器质性精神病(包括老年期痴呆、躯体疾病所致精神病)。特征是:1)自知力缺失;2)意识障碍,或记忆障碍、智能减退。
2、精神分裂症。特征是:1)自知力缺失;2)意识清晰,但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3、情感性精神障碍。特征是:1)具有自知力;2)一般没有幻觉妄想;3)主要表现为周期性情绪障 碍。
4、神经官能症。特征是:1)具有充分自知力;2)没有幻觉妄想;3)表现为强迫,或焦虑、恐惧。
5、人格障碍。特征是:从小就有,越来越严重的性格和行为的异常,往往能够认识错误,但却屡教不 改。
列在上方一类的疾病,可以具有以下方疾病的症状表现;作了上方一类的诊断,就不再作下方的诊断。例如,第2类疾病、可以具有3、4、5类疾病的症状表现,但不会出现第1类疾病的症状。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可以出现类似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表现,但是不会出现老年性痴呆的表现。抑郁症就不会出现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但是可以出现焦虑或强迫。既然做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就不应该再作抑郁症的诊断了。但要说明的是,抗精神病药所致抑郁和强迫,不在此列。
所以,一旦发现家人出现精神异常:
1、首先看有没有自知力。只有第1、2类疾病,患者才没有自知力。所以,如果当事人精神失常,但却没有自知力,又没有意识障碍、或记忆障碍、智能减退,就可以排除器质性精神病的可能;可以说,那就是精神分裂症,没有什么问题了。如果发现精神病性症状,诊断更是肯定无疑。
2、如果有自知力,那就根据症状表现,以及主诉,可以作出情感性精神障碍,或强迫症,或焦虑症等等诊断可能。但是,已经治疗了的精神分裂症,完全有可能已经恢复了自知力,就不在此列。千万不要因此又把他们误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
3、上述第1、2、3、4类疾病,都并非从幼小就是如此,而是有一个明确(或相当明显)的正常与异常表现的分界线,也就是说,有明显的起病时间。而第5类疾病、人格障碍,则是从幼小到成年,好好坏坏,越来越严重;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起病界线。这是重要的区别。
4、关于神经官能症的问题,有一个名称变更的过程。以前往往很笼统地把精神衰弱(强迫症)、神经衰弱、和癔病等等疾病,统称为神经官能症。80年代,认为强迫症、焦虑症等等,都各有自己的症状表现,不应该归在‘神经官能症’这么一个笼统的概念里,所以抛弃了这个名称,予以分列。至于神经衰弱,80年代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神经衰弱’病例实际上都是抑郁症,所以‘神经衰弱’这个诊断名称已被抛弃。于是,‘神经官能症’这个名称也逐步被弃用。至于内外各科医生往往还在采用的‘心脏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实际上都是不典型的抑郁症,或者是尚未查明病源的躯体疾病;按说,不应该再如此应用这些名称了。
5、关于癔病的问题,还有很多争议。以前把癔病列在神经官能症一类里,但是它与强迫症、焦虑症等还不一样,并非充分具有自知力,仅在不发病时可能具有而已。以前的精神科医生往往把因为心理应激引起的精神失常,都统称为癔病;于是癔病这个名称,几乎无所不包。80年代,美国带头取消了这个诊断名称,把各种疾病分别归于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多种人格障碍等等。国内意见尚未统一。不管怎样,近年来,癔病已很少见,原因不明;这种诊断,也已很少应用。



1楼2011-11-27 11:45回复
     北京 2007-08-02(中国商业电讯)--如今,精神分裂症、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官能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研究发现:许多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如神经精神病、高血压、哮喘病等,均属基因调控失常所致的疾病。患者及家属如能及时就医,则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若延误病情,则可能构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专家们经过长期实验,观察,发现部分中药能对某些关键基因进行调控,首创了中医基因调控疗法。中药的配制,其妙无穷,哪怕极细小的变化,疗效就有很大的差别。
      中医基因调控疗法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是在某种程度中改变了某个、某些基因的表达。中医基因调控疗法对慢性疾病疑难疾病等顽症有独特疗效。目前发现和证实的分子生物学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它可以调节和关闭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各种高级生命活动,而某些中药具有类似的功能,证实有明显效果。
      研究发现,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而西药虽然作用明确和见效快,但作用单一。例如,治疗血压病的药物只能降压或升压,不能同时又升又降;但同一种中药却可以对血压高的人降压、对血压低的人升压。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专家从植物落花生的叶子里提取药物成分,治疗西医也难以对付的失眠顽症,虽可以产生明显疗效但却无法确切解释其中的奥妙。中医中药传袭千年,一个合格的中医在独立行医前往往要背熟数百张历代相传的"药方",只是在近一百多年中医学者们才开始探索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的问题。他们希望基因技术的介入,能为阐明中医药本质指明方向。专家认为,通过基因研究将有助于破解中医药治疗的奥秘。中医药神奇的治疗作用有望通过基因技术揭开。
      实践证明,中医基因调控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失眠、强迫症、焦虑症、躁狂症、神经衰弱、恐怖症、疑病症、癔病等疾病的疗效令人十分满意。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从根论治”之法将引领未来医学的方向。
      北京东华国济中医药研究院北京京华友好
    医院发挥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与国内外多家顶尖医疗单位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前沿医学成果,以基因调控改变和功能修饰为主要研究方向,与博大精深祖国医学有机结合,特别是在精神疾病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专家们精选具有调控细胞活动功能的中药,应用世界先进技术开发出来中药系列组方,为全国众多的、抑郁症、失眠、强迫症、焦虑症躁狂症、神经衰弱、恐怖症、疑病症、癔病等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解除了困扰,获得了新生。
      此外,接受过专家们独创的 “从根论治” 整体疗法治疗过的病人,不仅很快治愈身体免疫力也大大提高,精神奋发,皮肤变嫩,很多人连其它病都治好了。众多久治不愈的抑郁症、失眠、强迫症、焦虑症、躁狂症、神经衰弱、恐怖症、疑病症、癔病、精神障碍等疾病患者都在这里成功康复。


    3楼2011-12-03 17: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