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依吧 关注:173贴子:10,084
  • 7回复贴,共1

【典故】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典故,本是一个爱情故事:宋人的笔记和明人周楫的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里均有记载此典故。
  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怕戴氏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 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 到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英雄相惜,对钱镠敬佩有加,曾书《表忠观记》碑文,高度评价钱镠之功绩。苏公喜欢走动,也常来临安,听到里人之歌后,颇有感触,便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其引曰:"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之云。" 三首诗云: (一)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二)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 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 (三)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苏东坡在诗里表达了对吴越兴亡的凭吊,后来,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又和了三陌上花: 其一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 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 其二 归安城廓半楼台,曾是香尘扑面来。 不见当时翠辇女,今朝陌上又花开。 其三 云母蛮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 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


1楼2011-11-25 15:50回复
    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2楼2011-11-25 15:58
    回复
      摘要: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由于桃在唐代分布和社会利用的普遍而引起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唐代文学中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作品较前代大幅增加,反映了桃花意象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有关题材进一步开拓,美感特性深入挖掘,情感和思想寓意充分展开,表达技巧明显提高,显示了桃花意象丰富的审美和文化意蕴。唐代文学在桃花意象的审美认识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关键词:唐代文学;桃花;题材;意象;审美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08)02—0122—06收稿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渠红岩,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210097
        桃是遍布于全国的、历史悠久的植物,其果实自古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被奉为“五果”(桃、李、枣、杏、栗)之首,民俗中美称之为“仙桃”。先秦至魏晋时期,人们对桃的认识局限于民俗和宗教领域,晋傅玄的《桃赋》可为代表。桃花审美价值的发现是在南朝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对桃花的描写停留在物色层面,艺术上写物图貌,简单肤浅。桃花审美和文化意蕴的充分挖掘和艺术表达技巧的明显提高是在唐代完成的,而这一审美和艺术进步的前提是桃花题材和使用桃花意象作品的丰富。笔者据《诗经》及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清代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统计,唐代之前内容含“桃”的作品为87篇。又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全唐诗》检索系统、清董诰编《全唐文》、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曾昭岷等编撰《全唐五代词》统计,唐代文学中内容中含有“桃”的作品为1714篇,是唐前作品总量的21倍,具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横向比较中,笔者根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全唐诗》检索系统,以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一百种植物为统计对象。结果显示,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诗歌作品数量均居第六位。这充分说明了桃是唐代文人广泛关注和喜爱的对象,这是唐代桃花意象丰富意蕴形成的基础。
        关于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已有文章进行研究,如高林广《唐诗中的桃意象及其文化意义》一文,从对桃意象意义的分类人手,借以阐释其文化内涵。这固然有分类详细的优点,然多为现象的列举,缺少深入探究。本文拟以唐代诗、词、赋、文中的桃花意象为考察对象,从桃花美感特征的表现、桃花意象的情感寓意及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这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唐代桃花意象文学创作的发展和成就,也是我们研究唐代文学的一个新视角。
        一、桃花的美感特征
        桃花是春日的芳妍,早春时节含苞待放,阳春三月,花叶同展,姿色娇媚,远远望去,如霞似锦,烂漫壮观。唐前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作品,就像唐代杨思本《桃花赋》“序”所言:“自建安七子以来,凡草木之可咏者,辞人咸为之赋,而桃花无闻焉。晋宋诸君子,徒赋其实……”唐代文人以较六朝明确的品种概念,展开了对不同形态、不同环境中桃花的细致观赏和深入把握,同时,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推动了桃花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成熟的艺术技巧,突破了六朝时期的简单描摹和机械刻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桃花的美感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物色美:桃花物色之美主要体现为花色美。自《诗经》开始,即以“灼灼”形容其花色之美。文学史上对桃花的描写也是从这一物色特征开始的。桃花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是在南朝,梁萧子显《桃花曲》“但得桃花艳,得间美人簪”,简文帝《初桃》“若映窗前柳,悬疑红粉妆”等的描写,无不是抓住了桃花之红艳这一物色特性。然而不难看出,这些诗歌作品大都直接以“红”字形容花色,终究有失于直切,且缺少文学的审美意蕴。这种情况到唐代发生了根本变化。汪灏《广群芳谱》卷二十五言桃花“烂漫芳菲,其色甚媚”,唐代文人就抓住了桃花的这一特征进行描写,如王维《田园乐七首》之六“桃红复含宿雨,绿柳更带朝烟”,王昌龄《古意》“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杜甫《江村五首》“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温庭筠《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等,这些描写有的通过色彩搭配,有的通过景物或背景的衬托,突出了桃花早春开放、花叶同发、烂漫妩媚的特征。钱钟书《管锥篇》说:“观物之时,瞥眼乍见,得其大体风致,所谓‘感觉情调’或‘第三种性质’;注目熟视,遂得其细节之实象,如形模色泽,所谓‘第一、二种性质’。”唐代文人对桃花的“形模色泽”把握更加细致,不再拘泥于六朝时期对色彩的逼真再现,而是力求表现其形象给人的整体感受。
      


      3楼2011-11-25 15:59
      回复
          落花之美在南朝如沈约《咏桃》和陈张正见《衰桃赋》等作品中已有表现,但只是少数。唐代尤其是中晚唐作品中落花意象频频出现,代表作是皮日休《桃花赋》,以历史上的十名美丽而又不幸的女子来比喻飘零桃花,增添了感伤意蕴,收到了情景兼备的艺术效果(参见下文情感寓意部分)。
          未发、初发桃花之美是唐人对桃花的新认识。这方面的例子如王维《赠裴十迪》“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红人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宠光蕙叶多与碧,点注桃花舒小红”,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始见洛阳春,桃枝缀红糁”等都是。虽然作品数量并不丰富,艺术成就却不可忽视。含苞桃花微小,颜色淡红,与盛开桃花之烂漫妩媚和落花之满地红芳相比,是极易被忽略的细节。唐代文人以敏锐的捕捉能力,以“荑萼”、“小红”、“糁”等字眼,极为形象地表现了桃花似开未开或初开的特征。尤其是杜甫诗句,着一“人”字,初开桃花的粉嫩莹润呼之欲出。
          (二)景观美:桃花的景观美是指在某种特定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风景效应。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植物搭配、不同规模,又使桃花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
          1.不同地理环境的美。魏晋至南朝时期咏桃诗、赋中的桃多是园林所植,因而带着宫廷台阁气息。唐代文人把各种不同地理环境的桃花都纳入了审美视野。野生桃花的美在一种野性的生机,如陆希声《桃花谷》“君阳山下足春风,满谷仙桃照水红”,李九龄《山舍南溪小桃花》“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描写出山谷、山脚桃花不可遏制的旺盛之势。而庭园桃花则是另一种美,如王周《小园桃李始发,偶以成咏》“半红半白无风雨,随分天容解笑人”,李商隐《小桃园》“啼久艳粉薄,舞多香雪翻”,都是对小园桃花的描写,柔美多情之态跃然纸上。再看庙宇中的桃花,杜牧《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许浑《金谷桃花》“泪光停晓露,愁态倚春风”,凄美、幽怨之情充溢其中。总之,这些作品都精心营造出与环境吻合的氛围,显示出桃花气质各异的美感。
        


        4楼2011-11-25 15:59
        回复
           2.不同气候条件的美。薛能《桃花》日:“冷


          5楼2011-11-25 15:59
          回复

            1、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意象浅析
            徐利(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桃花源是历来文人雅士渴望追求的精神家园。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了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境界,而作为建构起这一理想世界的典型意象桃花,是有其世俗意象和神话传说意象来源和涵义的。
            【关键词】桃花;桃花的世俗意象;桃花的神话传说意象
            2、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渠红岩
            摘要: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由于桃在唐代分布和社会利用的普遍而引起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唐代文学中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作品较前代大幅增加,反映了桃花意象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有关题材进一步开拓,美感特性深入挖掘,情感和思想寓意充分展开,表达技巧明显提高,显示了桃花意象丰富的审美和文化意蕴。唐代文学在桃花意象的审美认识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关键词:唐代文学;桃花;题材;意象;审美
            中图分类号_'120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08)一0122—06收稿日期:2007一08一20
            作者简介:渠红岩,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210097
            3、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
            摘要:
            桃是中国古代分布极为广泛、开发较早、利用历史悠久的植物,与古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较早地进入了文学表现的领域。每一时代的文献和文学作品,桃的记载和表现都具有相对或绝对的数量优势。本论文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桃花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对其形象特色、文学和文化意义进行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探讨。论文共分上、下两编。第一章至第四章为上编,是对桃花题材和意象的文学和文化发生、发展及演进的历史过程的叙述。第五章至第八章为下编,是对桃花的形象特色与文学和文化意义的阐发。
            先秦时期对桃实、桃木、桃花的充分利用,是桃的文学和文化意义生成的基础,《涛经·周南·桃夭》篇章,是中国文学中以桃花歌咏美人的开端。专题的咏桃赋和咏桃诗是在魏晋六朝出现的,咏桃赋偏重于桃的生物属性和灵异性的铺写,咏桃诗则流露出浓厚的女性脂粉气息,漠视了桃花的物色之美。桃花的花卉之美充分展露在唐代,对桃花物色美和景观美的充分展现、桃花意象的情感意蕴的深入挖掘,无论是在审美认识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唐代都呈现出发展、进步和繁荣的特征。宋代文学对桃花的认识则趋于深入和成熟,不再像唐人那样着笔于桃花的感性特征,而是致力于桃花“花品”和“花德”的探讨,在贬抑桃花为“俗物”和“妖客”的同时,义张扬了桃花“成蹊而无言”的另一面。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宋代文人将桃花为“仙人花”和“神仙种”的身份尽情渲染,从而体现出对桃花认识的时代文化特色。
            桃花是春日的烂漫芳菲,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桃花是青春、美丽女性和生命的象征,这一象征意蕴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又衍生出不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桃花流水”、“人面桃花”、“桃花与女性”等成为这一内涵的经典显现。民俗信仰中仙桃观念则从深广的社会生活背景上印证了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桃花源”则是桃花的多种传统文化意蕴融合的产物,成为历代文人涵咏不尽、向往不已的精神皈依。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学 桃 桃花意象 题材 主题 象征 文化
            4、中国古典诗歌中桃花意象的嬗变
            李敏,吴登云
            ( 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摘要: 桃花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意象类型。《诗·周南·桃夭》的桃花意象原型,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及其审美意蕴。在唐代诗歌中,桃花意象亦得到丰富和发展。明代世风、士风的变化,导致诗歌桃花意象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审美风貌。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桃花; 意象; 审美
            中图分类号: I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8879( 2010) 05 - 0049 - 04
            5、、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洪涛
            6、中国文人眼中的桃花意象
            杨真真
            


            6楼2011-11-25 16:00
            回复
              爪印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1-11-26 15:40
              回复



                IP属地:四川8楼2011-11-27 14: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