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落吧 关注:135贴子:14,431

[My hibiscus]|讲堂|诗之一二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受托来发的。


1楼2011-11-20 13:47回复

    诗的定义
    广义的诗
    广义的诗,是一切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统称,是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 诗
    作为艺术的通称,可以说一切艺术都是诗:音乐是在时间坐标上流动的诗,绘画、雕塑是二维或三维空间里的具象的诗,建筑是对空间进行格式化的诗,舞蹈是人的形体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一同展开的诗,散文、小说是无韵的诗(试读《庄子》和《红楼梦》)。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实际上是文艺理论,是艺术哲学。就连司马迁的《史记》也被誉为“无韵之《离骚》”。世界几大宗教的经典文献如《圣经》、《古兰经》及佛教经典,也不妨说都是诗。
    狭义的诗
    狭义的诗,就是从巴比伦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以来,尤其是中国的《诗经》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以来,几千年一直被创作、传播和鉴赏着的,在中国近代以前一直被奉为文学正宗的那种文体。
    诗歌的特点
    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样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如,有一则新闻如果分行排列的话就是一首诗: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
    在一棵法国梧桐树上
    车上四人全部
    死亡
    这样分行排列首先造成视觉效果,引起读者的心理定势——即这是诗,不是别的,富有了诗的节奏感,显示出韵脚“上、撞、上、亡”,押“ang”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2.饱含真情
    严羽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叶燮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李季说:“诗,是诗人对社会生活在他头脑中引起的激情的自然流露,每一行诗,都是心灵激动的记录。”艾青说:“诗的情感的真挚是诗人对于读者的尊敬与信任。”“诗与伪善是绝缘的,诗人一接触到伪善,他的诗就失败了。”没有情,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之所以感人至深,千古流传,其关键就在于抒写了李杨二人的海誓山盟之爱和生离死别之恨。结尾四句更是七情中最为强烈的爱与恨的高度概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再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 》中有这样的诗句:
    莫要跑到外面去
    去到外面有人骂
    只怪爸爸连累你
    乖乖儿
    快用鞭子打
    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
    3.立意新颖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如郭小川的《祝酒歌》:“斟满酒/高举杯/一杯酒/开心扉/豪情 美酒/自古长相随”“且饮酒/莫停杯/三杯酒/三杯欢喜泪/五杯酒/豪情胜似长江水”一扫古人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沉闷,大有一泻千里、不可遏止的气势,令人开心振奋。
    4.联想自然
    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如杨树林的《雄鸡》:
    高高的黑板前
    老师把祖国的版图悬起
    望着“雄鸡”他久久伫立
    “我愿变成她身上的一根翎羽
    


    2楼2011-11-20 13:47
    回复

      ——羽毛丰满了
      她就能从地球上腾起”
      一片片心湖荡起了旋律
      浪花中汇成同一个心曲
      这首诗由祖国地形图想到了雄鸡,由雄鸡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飞”,寄托了作者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5.跳跃自如
      诗歌不能像小说那样,细微末节,娓娓到来,也不能像散文那样,抓住某个片断,尽情挥洒,大肆渲染,它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如曾卓的《我遥望》: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这首诗前后两节,一节一个层面,中间一个大断层之间,如果写散文、小说的话,正是用武之地,而写诗只能这样跨,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作为跳跃的翅膀,从年轻时跳到六十岁,中间留给读者去思考、去补充,蕴味无穷。
      6.凝练集中
      凝练,指语言,集中,指主题,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一位日本女郎作别的情状。原诗十八节,曾编入《志摩的诗》(中华书局1925年版),1928年新月书局重印时,作者删去了前十七节。诗人只选取了一个最难忘的镜头,即“一低头的温柔”,把这位日本女子内心说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隐秘、别离的忧愁、莫名的委屈等等都表现出来了,诗人感觉她恰似水莲花那样秀美、纯洁、娇弱而又灵动,再听她软语温存的一声“珍重”,交织着“蜜甜”与“忧愁”,她把思念留给了自己,仍把祝福给了对方,这样的女子怎不叫人怜爱呢?最后的那一声音译的“沙扬娜拉”(再见),更是情韵摇曳,萦回不绝。这首诗可以说凝练集中之至了。正如汪国真说的“简单/是最成熟的美丽/单纯/是最丰富的高雅”。
      7.节奏和谐
      《礼乐记》解释:“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节奏作为音乐术语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现象。反映在诗歌中的节奏,则指诗句中词和词中间的音节停顿,或感情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前者为外在节奏,后者为内在节奏,只有外在和内在协调一致了,才会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如汉乐府《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情诗,也可以说是一首誓词,全诗多用短语,由二言到六言,一字一顿,外在的节奏与少女内心的感情动荡、心潮起伏相谐、相契,情调、音调同美。清张玉?《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伸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前三句是正说,是全诗的基调,庄严慎重地、一字一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表述对爱的渴求和坚贞。接着反说,列举了五件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喻不可能改变的心,三言四言四言三言三言,句式整齐,一气排出,给人以迫切激越之感。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与基调的“长命无绝衰”回应,字字千钧,铿锵有声,“敢绝,是终不可绝也。”
      


      3楼2011-11-20 13:47
      回复

        8.形象生动
        形象,本义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体外貌,具有可视可闻可触可感的性质。古人对形与象是分别论述的,认为:形,指形体,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象,是映象,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人通过视觉对物体的直观映象。现在人们把“形”与“象”组合成一个复合词,作为艺术概念,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
        诗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物化,是由诗人的主观感受凝固而成的有声有色有形有态的真善美的统一体。别林斯基说:“诗歌用形象诉于灵魂,而这些形象就是那永恒的美的表现。”
        如曹增书的《笑》:“倚着春俏丽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这首诗是“春花秋实”的形象化表现,诗人妙用拟人化手法,一倚一笑,一憨一俏,形象生动,情趣盎然,真是一幅奇妙的镜头。
        9.意境优美
        意,指意脉,即思想感情的脉络;境,指境象,即意脉贯注的对象。意境合称,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如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
        ……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
        这一幅幅生动画面,把诗人的怀旧之情、乡恋之情、盼归之情表现得含蓄深切,读来余味无穷,颇受感染。
        再如沙鸥的《新月》: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吗?
        我在你梦中靠岸
        小船似的新月勾起了诗人的怀乡之情,爽性当真“乘船”回到了春暖花开的故乡,故乡的亲人正在梦中,“我在梦中靠岸”情深意美,极写其两地相思、魂牵梦绕的情景,意味深长。
        10.虚实相生
        戏曲讲究“不像不成戏,太像不成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写诗“当在切与不切之间”(查为仁语),“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咏语)。像与不像、似与不似、切与不切、不即不离等说法不同,意思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虚实处理问题。清方薰论画时说:“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诗歌也一样,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园》:
        鸡鸣起伏
        雨点儿在屋瓦上
        弹奏《十面埋伏》
        当雀鸟啼亮木格格小窗
        母亲已从窗外菜园里
        掐来一筲箕湿漉漉的黎明
        石磨吟唱出两桶清香小曲
        姐姐把它凝成一锅乳白的晨曦
        我举起筷子,母亲瞪我一眼
        ……
        这首诗,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拟人、比喻、通感、错觉、象征等)加以“变形”,使语言“陌生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给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鲜别致的感觉,增强了艺术魅力。
        除以上特点以外,还有一些特点也需要了解。如:押韵,或一韵到底,或每节换韵,韵脚的韵母要相同。有些古诗押的是入声韵;有些新诗外表看起来并不押韵,但它符合内在情感的逻辑停顿,读起来也不觉得不顺口。句式的排列或对仗或参差,要整齐匀称、错落有致。还得注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规律,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创象方面也要注意前后一致、和谐得体等等。
        


        4楼2011-11-20 13:47
        回复
          小号发帖验证码太坑爹了。。。


          6楼2011-11-20 13:52
          回复
            ……好长


            IP属地:江苏7楼2011-11-20 14:01
            回复
              是很长,慢慢看吧


              8楼2011-11-20 14:03
              回复
                ……手机屏幕不大看得晕忽忽的


                IP属地:江苏9楼2011-11-20 14:12
                回复
                  其实谁可以发一个关于伪文艺的讲堂。。。


                  10楼2011-11-20 14:26
                  回复
                    伪文艺?


                    11楼2011-11-20 15:08
                    回复
                      是啊。。现在的孩纸文章华丽的要死就是没有实质内容还觉得自己写的多好。。


                      12楼2011-11-20 15:11
                      回复
                        唔,知道了,下次去准备准备


                        13楼2011-11-20 15:12
                        回复
                          好啊


                          14楼2011-11-20 15:14
                          回复



                            15楼2011-11-20 15:22
                            回复
                              诗歌无能。。+伪文艺。。。==


                              16楼2011-11-20 15: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