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定义
广义的诗
广义的诗,是一切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统称,是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 诗
作为艺术的通称,可以说一切艺术都是诗:音乐是在时间坐标上流动的诗,绘画、雕塑是二维或三维空间里的具象的诗,建筑是对空间进行格式化的诗,舞蹈是人的形体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一同展开的诗,散文、小说是无韵的诗(试读《庄子》和《红楼梦》)。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实际上是文艺理论,是艺术哲学。就连司马迁的《史记》也被誉为“无韵之《离骚》”。世界几大宗教的经典文献如《圣经》、《古兰经》及佛教经典,也不妨说都是诗。
狭义的诗
狭义的诗,就是从巴比伦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以来,尤其是中国的《诗经》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以来,几千年一直被创作、传播和鉴赏着的,在中国近代以前一直被奉为文学正宗的那种文体。
诗歌的特点
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样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如,有一则新闻如果分行排列的话就是一首诗: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
在一棵法国梧桐树上
车上四人全部
死亡
这样分行排列首先造成视觉效果,引起读者的心理定势——即这是诗,不是别的,富有了诗的节奏感,显示出韵脚“上、撞、上、亡”,押“ang”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2.饱含真情
严羽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叶燮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李季说:“诗,是诗人对社会生活在他头脑中引起的激情的自然流露,每一行诗,都是心灵激动的记录。”艾青说:“诗的情感的真挚是诗人对于读者的尊敬与信任。”“诗与伪善是绝缘的,诗人一接触到伪善,他的诗就失败了。”没有情,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之所以感人至深,千古流传,其关键就在于抒写了李杨二人的海誓山盟之爱和生离死别之恨。结尾四句更是七情中最为强烈的爱与恨的高度概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再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 》中有这样的诗句:
莫要跑到外面去
去到外面有人骂
只怪爸爸连累你
乖乖儿
快用鞭子打
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
3.立意新颖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如郭小川的《祝酒歌》:“斟满酒/高举杯/一杯酒/开心扉/豪情 美酒/自古长相随”“且饮酒/莫停杯/三杯酒/三杯欢喜泪/五杯酒/豪情胜似长江水”一扫古人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沉闷,大有一泻千里、不可遏止的气势,令人开心振奋。
4.联想自然
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如杨树林的《雄鸡》:
高高的黑板前
老师把祖国的版图悬起
望着“雄鸡”他久久伫立
“我愿变成她身上的一根翎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