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6、7楼的介绍,发现彝族传统社会倒是和西周、春秋时期的中原诸夏各国(汉朝以前还没有“汉族”的叫法)的情况有些相似呢。
彝族是家支社会,个人认为彝族的姓氏如同汉族先秦时代姓氏区分的时候,家族就是一个姓,凉山彝族大姓有沙马土比、阿木史都、拉火惹史、帕查惹史等,每个家族下又分很多家支,家支相当于氏,如沙马土比这一姓下就有很多支,如罗布、阿育、沙马、土比、麦吉等等,拉火惹史下有昂根、俄底等等,一般彝族人初次见面都会互相询问家族、家支等,同属一个家族哪怕第一次见面都很亲切,母亲、奶奶舅母等是另一家的则那一家族成为表亲,所以彝族又有天下彝人都是亲戚的说法。所以彝族有姓氏之分,而且很严格,同一个姓的人哪怕相隔六十代也不得开亲,除非没有人跟你开亲。==========================================战国秦汉以前,诸夏的姓和氏是分开的,所谓姓明婚姻,氏别贵贱;故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而且同姓不婚。似乎彝族的家族类似于姓,家支则相当于氏,同样也同家族不婚。而诸夏的姓氏,追本溯源,也都可以全部追溯到炎黄二帝。
第一等级就是电视剧中提到的土司,第二等级是黑彝,这两个是统治阶级,也就是奴隶主。随后是被统治阶级, 第三等级是白彝,这个等级归属上两等级统治,但人身相对自由,安全有保障,相当于春秋战国的国人和平民,后面两个是安家和锅庄,这两个就是奴隶了,人身安全没有保障的。顺便补一句,统治阶级是世袭的,土司世世代代是土司,黑彝永远是黑彝,土司再穷不会成为黑彝,黑彝也不会沦为白彝,白彝再有权势金钱也不能成为黑彝,而白彝可能沦为安家和锅庄,总而言之,被统治阶级三个等级是可以流动变化的,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直到民主改革才被摧毁。==========================================对比西周封建下的中原各国,土司其实相当于诸侯,黒彝近似于卿大夫,白彝则是庶人。至于奴婢,西周的奴隶都属于家奴,不存在古希腊罗马那种农业奴隶。但两者也有区别:1.西周时期在诸侯之上还有一个天子;2.西周的庶人还有“国人”(作为周王室父母族的姬姜部落及其盟友)和“野人”(被周人联盟征服的殷商部落及其盟友,当地土著等)之分,前者大多住在城市,并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如可在乡校议政,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能驱逐国君)和义务(如出兵打仗),后者则不享有,并大多住在农村;3.统治阶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和被统治阶级(庶人)之间还有一个“士”阶层,也就是所谓“庶人在官者”,“国人”中有才干的人可以被推举为统治阶级服务;4.阶层可以流动,士有可能成为大夫,大夫也有可能被废为庶人,如果有功还可能被天子封为诸侯,包括前面提到的庶人在官为士。所以相比之下,彝族的阶层并没有脱离基于血缘、地缘的部落社会特征,但西周封建下的阶层则是血缘地缘的基础上,有了政权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