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650贴子:10,034,275

回复:红楼补天------通篇解读红楼梦真事隐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中有一甚“荒唐”的闹剧――宝玉摔玉。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说黛玉进府表达了弘皙多次进府的情景,也就必然有一次要见到“混世魔王”弘时。弘时大概比弘皙小十岁,因是雍正帝长子,按常理他应该是皇位继承人,故作者才将其幻身为宝玉。不过,这位皇子却偏“不是这条船上的货”,对继承皇位似乎不感兴趣儿。从宝玉(弘时)对黛玉(弘皙)二人知心知己上看,弘时对弘皙原为康熙接班人是清楚的。
正因如此,书中写二人刚一见面,这宝玉便“杜撰”起来,接着便问“可也有玉没有?”还明确“众人不解其语”。当然不解了!此话只有他二人才理解。黛玉先想“因他有玉,故问我也有无”。荒唐!这算什么话题?“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可不是怎的!通灵玉能让石头去补天呢!于是,借一番闹剧,将那“命根子”表述出来,为以后“摘玉”作伏笔。


148楼2011-12-25 09:32
收起回复


    149楼2011-12-25 18:15
    回复
      别的不想多做分析。只一件事,关于栊翠庵看梅花的事情,难道曹寅楝亭诗钞里的苍翠庵白雪红梅是白写的??


      150楼2011-12-25 18:21
      收起回复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所谓“薄命女偏逢薄命郎”,应该是在隐指弘皙与曹王妃这一对薄命鸳鸯。二人之所以都称为“薄命”人,究其缘故是弘皙在关键时刻没有把握好时机,乱判涉天大案――雍正暴死。弘皙虽掌握真相,知道谁是刺客一族,当然更知道乾隆这皇位继承人是怎么来的,却采取退避三舍的错误举动。弘皙在众望所归的形势下,却是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皇位。同时,隐述了皇家对雍正暴死一案的处理过程。
        书中按表,雍正打算让位给弘皙的举动,一直被弘历及其生母所不容。在“赵姨娘问计马道婆”一回,透彻阐明是“赵姨娘”勾结“马道婆”,为了使“贾环”世袭而对“二人”下杀手。这二人指谁呢?当然是把雍正和弘皙“两个绝了”。只有这样才可使得“贾环”世袭皇位。于是,才有冯紫英与冯唐父子铁网山打围――刺杀雍正。


        151楼2011-12-26 09:19
        收起回复


          152楼2011-12-26 17:22
          回复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二日这两天,清史对雍正帝的记载可谓“空白”,因为雍正恰恰就在这两天被刺客劫持了。在这两天中,雍正帝被迫交出秘藏圆明园寝宫的一份传位诏书,刺客也取走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的传位诏书,然后逼迫雍正重新写下两份传位诏书,如此便将雍正传位的继位人由弘皙变成了弘历(调包计)。刺客们将一切安置妥当后,雍正被刺身亡。当然,在被劫持的两天内,雍正不会乖乖就犯的,挨打受刑也就在所难免了。清史载大臣张廷玉见状“惊骇欲绝”,也不知见到什么才如此,总之说明死得很惨。更有传说雍正被刺后只有尸身而不见头颅,还传言八十年代曾打开过泰陵,有人见用金头下葬,不知为何又将此事隐瞒下来了。因未亲眼目睹,不好妄做猜测。但从书中“金钏投井”、“才丢了脑袋骨子”、“天雷劈了脑子、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种子”等语来分析,还真说不准。


            153楼2011-12-27 09:43
            回复


              154楼2011-12-27 13:42
              回复

                实际上,雍正突然暴亡,且将皇位传与倍受冷落的弘历,当朝大臣应该知道这里面有“奇巧”的。而弘皙作为雍正的接班人,见到雍正死状心中自然清楚。传位弘皙的诏书是在雍正继位初期写下的。因雍正抢夺了弘皙的皇权,在老太君(康熙皇后曹氏)主持下,雍正才将大清江山归还原主。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那通灵宝玉上面可是清清楚楚写着“三知祸福”的。被雍正抢夺了一次皇权的弘皙,十三年后这一棘手难题又摆在了弘皙面前。
                既然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当然映射弘皙乱判涉及自己的命运大案。书中用“门子”来细说案由――抢买英莲打死人命。这英莲前面不就被疯和尚“舍我罢”过吗?怎么又引起命案了呢?别忘了还有一句疯话在前:“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怎么成物儿了?正是。这“英莲”五岁被人拐去(雍正六年抄曹家),长到十三岁(对应雍正十三年)时变成“香菱”了,正好是“出脱得齐整”的时候,拐子才又拿出来卖好价钱。


                155楼2011-12-27 20:11
                回复


                  156楼2011-12-28 09:35
                  回复
                    收藏,慢慢看。


                    157楼2011-12-28 12:32
                    收起回复


                      159楼2011-12-29 22:26
                      回复

                        说道“连络有亲”,解开所谓“护官符”,便知当时弘皙要得到皇权的可能性有多大: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这贾家直指皇家。白玉可理解为传国玉玺;金马不仅代表财富,还可理解为坐在金銮殿上。将贾家对号入座是解开谜宫的关键。在“风月宝鉴”回中写道要烧“镜子”,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怎么个以假为真?这是著书人提醒读者,不要把贾家看成甄家,也可说是不可把书中贾家定位在江南曹家。正因过去不理解,以至把索隐的目光死盯在曹家,行成有许多“死结”难以解开。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史家隐指谁家?“史家”才是真正的江南曹家。曹寅母孙氏曾为玄烨教养嬷嬷,小玄烨“因痘得福”,能够保住生命可能全靠孙氏母女了(有载小“苏麻拉姑”用草药治好了玄烨,怀疑这“苏麻大姑”也有两人)。康熙将孙氏之女曹氏册封了皇贵妃,后来三个皇后相继去世,康熙长达二十六年未册皇后,应该是这曹家的贵妃主持康熙后宫。最后康熙应该是在康熙五十四年册封曹贵妃为皇后,只不过清史将其“湮”得太干净了,故而有再大的皇宫也容不下曹家这“辉煌”家史――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史氏太君人称“老祖宗”,若非康熙后宫之主,怎会连雍正也对她“百依百顺”?


                        160楼2011-12-30 09:34
                        回复


                          161楼2011-12-30 20:41
                          回复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所谓“雪”即“薛”,都与“家史削亡”相通。薛家历史被删最干净,只可说是在映射胤礽家族。再到弘皙历史,就成了删除的重点目标,更难寻找了。书中的“金”和“玉”因有“金玉良缘”而有所指,凡带“金”字便可联想皇家,薛家“金如铁”一说应该有所隐含:常说“挥土如金”,作者偏“珍珠如土”却“金如铁”,针对胤礽两次被废黜太子,再加弘皙两番红楼梦断,这薛家可谓珍珠埋入土中,是金子却变成了废铁。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曹家史尚有曹寅妻李氏为苏州织造李煦胞妹的记录。李家有此“姻亲”,在康熙朝虽算不上皇亲国戚,却也着实“连络有亲”了一把:李煦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康熙的两个儿子――胤礽和胤稹。看人家这两个女儿选的“东床”,一个是当朝太子,一个是未来的皇帝,要说李煦就是所谓的“金陵王”并不牵强吧!还有呢:李煦孙女嫁给了雍正长子弘时,也就是书中“凤辣子”王熙凤原型之一。过去盛行“亲上作亲”,这“姑舅”亲在书中也太多了。
                            当然,进入雍正朝,这金陵王家可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了。只是清史上就没看见一点儿记载。看人家这历史给修成啥样儿了!家里出了皇后都无人知道。更何况“李员外”还有两个国舅爷身份的儿子在京做大官――九省督检点。该是九门提督吧。


                            162楼2011-12-31 10:07
                            收起回复


                              163楼2011-12-31 1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