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前诗写道:“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从诗文可看出,弘皙在雍正死后因没有“相时而动”,错过继承皇位机会。后来悔之晚矣,但却是不再有什么忌讳,因而在这第二战场上,用自己的博学才识,运用手中变幻莫测的文笔,补记被泯灭的家族历史,将真情写出来“吿普天下人”。
首先,借雨村为替身,讲述弘皙与曹氏一段姻缘。并因曹王妃生子而册为理亲王妃。按说弘皙娶江南曹寅嫡孙女为王妃时,应早有妻室。但从书中来看,曹妃生下龙凤双胞胎子女时,全是按正室生子的规矩描述的。如纳其陪房大丫鬟袭人为妾,来照顾新生子;弘皙替身宝钗与黛玉一天看望产妇两次等等,都在隐说曹王妃居正室王妃位。后面还隐写了曹王妃祭拜天地,进宁府宗祀祖先堂,拜老太君、雍正、齐妃李氏等情节。应该是曹王妃的册封大典。然这时弘皙已过四十,曹王妃仅二十岁,何故这正室之位要留到此时呢?可见,这只能是老皇帝康熙生前指定的。书中讲述曹王妃似因生子册为正室,特表薛姨妈(曹氏婆母)说“有了宝玉才可正配呢”。是不是有什么皇家规矩呢?考史料记载“石氏”被康熙册封为太子妃,并没有记明原因。但从弘皙恰恰生在册太子妃之前来可,可见这生有世子是很关键的条件。究竟是否必得生子才可册封,还是著书人有意对应生子后册封“石氏”太子妃这一史笔,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