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650贴子:10,034,153

回复:红楼补天------通篇解读红楼梦真事隐情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87楼2011-12-10 09:17
回复

    弘皙与曹寅嫡孙女在雍正五年“奉旨”正式订婚,到雍正八年间依“天命”与曹氏正式结婚。自然,这应是因康熙传位诏书引起的一段“金玉良缘”。弘皙在雍正朝一直作为秘密储君,从开始“小惠全大体”,到后来“待选”成为首辅军机大臣。正可谓“双悬日月照乾坤”。眼见就要江山易主了,这还了得!一惯被冷落的弘历母子动了杀机,趁弘皙为新生儿过百岁儿的机会,“赵姨娘问计马道婆”,弘历母子与弘历媳妇子联手,给雍正在“省亲别墅”中设下了鸿门宴,经过一番重写传位诏书的较量后杀掉雍正。


    88楼2011-12-10 11:47
    回复


      89楼2011-12-10 15:36
      回复

        《好了歌》一段记述,映射弘皙归乡后又遭朝廷诏回。然此诏回京并非升官进爵,故弘皙进京途中诈死埋名:“走罢!”此有脂批:“如见如闻。走罢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书中还有一处与此相仿的描述:“冷二郎一冷入空门”。都在映射弘皙远离尘世:“士隐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可见当时弘皙之“死”引起烘动。


        90楼2011-12-10 17:21
        回复


          91楼2011-12-10 19:50
          回复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分析回目隐含,这“贾夫人仙逝”一说,应是隐指弘皙生母早逝。回前墨有“开笔即写贾夫人已死,是特使黛玉入荣之速也”。黛玉在书中正是弘皙逆境时期的替身。试想,弘皙十五岁与十八岁两次经历胤礽被废黜太子,从被捧上天到被弃于地,也就难怪“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了。其实,弘皙幼时本就是宫中养育。正因太子被废了,康熙才将无依靠的皇嫡孙弘皙视养在雍亲王府。为什么要将弘皙“过继”在胤稹府中呢?据说胤礽与胤稹兄弟二人曾同时在孝懿皇后处视养。那么,孝懿在康熙二十八年去世后,这两位皇子就该视养在曹贵妃处。应该说,这兄弟二人关系应该是很亲近的。再说二人后来还成了连襟(苏州织造李煦两个女儿),康熙还是对胤稹挺放心的。


            92楼2011-12-11 11:32
            回复


              93楼2011-12-11 14:49
              回复

                另一笔“贾夫人仙逝”,还隐指弘皙王妃在“禁所”中自尽身亡。用“冷子兴演说”,说明乾隆即位大出意料,属“暴冷门儿”。乾隆继位后便用“打草(曹)惊蛇”法挤兑得弘皙辞官归乡。清史记载,乾隆上台便将雍正创建的军政中枢军机处给撤销了。其实,他不撤也不行,因为所有军机大臣很少是站在乾隆一边的。为了挤兑走弘皙,这军机处也得撤销。先把这绊脚石给搬走,将来再重新组建还不是乾隆想怎样就怎样?至于“不肖”之名,有“十全老人”作杀手锏,看谁敢说。于是,弘皙替身贾雨村只得“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插妥协”。这已然说明彻底败落了,哪里还有二次复用的道理?只不过,那王妃曹氏落在了人家手里,作为被打之“草”,还是被“狠舅奸兄”一干刺杀雍正的真正凶手栽赃陷害,无奈之下选择了自尽而上天“司花”。王妃被人家逼死了,自己两番补天都成了黄粱美梦,难道弘皙就没有一点血性?倒是后来有过“谋逆”的想法,却因弘皙自己半途而废(剑刎尤三姐)。后被革除宗室定为谋逆之罪,正是“成则王侯败则贼”。


                94楼2011-12-11 16:57
                回复


                  95楼2011-12-12 09:03
                  回复

                    有回前诗写道:“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从诗文可看出,弘皙在雍正死后因没有“相时而动”,错过继承皇位机会。后来悔之晚矣,但却是不再有什么忌讳,因而在这第二战场上,用自己的博学才识,运用手中变幻莫测的文笔,补记被泯灭的家族历史,将真情写出来“吿普天下人”。
                    首先,借雨村为替身,讲述弘皙与曹氏一段姻缘。并因曹王妃生子而册为理亲王妃。按说弘皙娶江南曹寅嫡孙女为王妃时,应早有妻室。但从书中来看,曹妃生下龙凤双胞胎子女时,全是按正室生子的规矩描述的。如纳其陪房大丫鬟袭人为妾,来照顾新生子;弘皙替身宝钗与黛玉一天看望产妇两次等等,都在隐说曹王妃居正室王妃位。后面还隐写了曹王妃祭拜天地,进宁府宗祀祖先堂,拜老太君、雍正、齐妃李氏等情节。应该是曹王妃的册封大典。然这时弘皙已过四十,曹王妃仅二十岁,何故这正室之位要留到此时呢?可见,这只能是老皇帝康熙生前指定的。书中讲述曹王妃似因生子册为正室,特表薛姨妈(曹氏婆母)说“有了宝玉才可正配呢”。是不是有什么皇家规矩呢?考史料记载“石氏”被康熙册封为太子妃,并没有记明原因。但从弘皙恰恰生在册太子妃之前来可,可见这生有世子是很关键的条件。究竟是否必得生子才可册封,还是著书人有意对应生子后册封“石氏”太子妃这一史笔,存疑。


                    96楼2011-12-12 11:06
                    回复


                      97楼2011-12-12 12:52
                      回复

                        其二,借雨村革职说明弘皙在雍正死后的雍正十三年辞官还乡。讲雨村“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插妥协”。这是隐说弘皙辞官前早已按书中“贾家二事”所述在所谓原籍置下房产地亩。所谓雨村被参一段细述,应该是弘皙回乡之后,因开办私熟以及亲友旧部来往密切,造成很大影响。有人奏报朝廷,乾隆当然不会容忍弘皙在此“结党”,故而诏其进京。弘皙自知进京必遭劫难,便在进京途中诈死归隐。写雨村“偶至郭外,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这所谓“智通寺”,隐含“参玄悟道”可见真情,也可谓用“金蝉脱壳”之计才可到达的隐身地,恰恰与甄士隐“手倦抛书”(典出<水亭>诗)所隐含乐亭石臼坨相呼应。因雨村属弘皙替身,而他在“智通寺”见到的老道也就是弘皙后来的“缩影”,可见弘皙诈死归隐藏身修书之地就在这荒芜僻静的小海岛上。


                        98楼2011-12-12 14:36
                        回复


                          99楼2011-12-12 16:15
                          回复


                            101楼2011-12-13 08:57
                            回复


                              103楼2011-12-13 15: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