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650贴子:10,034,158

回复:红楼补天------通篇解读红楼梦真事隐情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怎样理解“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呢?这是作者用幻笔讲述通灵宝玉的来源:赤瑕宫神瑛侍者(宝玉)下凡人间,又“夹带”了巨石幻成的美玉,还跟来了“还泪”的绛珠仙子。真可谓亦真亦幻,云山雾罩的。那么,所谓“通灵宝玉”究竟是何物呢?其实,它应该是康熙传国玉玺或传位诏书。作者将其幻笔写作通灵宝玉,是因它不仅以宝玉的面目出现,而且为了表述这宝玉的行踪,还将它幻入人形。如开篇被疯和尚“舍我罢”的英莲;英莲长到十三岁幻身为香菱;寄养在养生堂的秦可卿;夭逝黄泉路的秦种;被人用素轿偷娶的尤二姐;思嫁柳湘莲的尤三姐等。再就是直接冠名主人公宝玉,然其原型真身又代指甄贾宝玉等多个生活原型:包括康熙帝、雍正帝、弘时、弘皙、弘皙王妃曹氏、曹雪芹等等。如此再要追问“梦幻识通灵”所见的通灵,可知答案绝非一个。


70楼2011-12-06 08:41
回复


    71楼2011-12-06 11:58
    回复

      再细谙“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绛珠草”。乍一看,这里一般都会将“西方”与“西天”混淆起来。殊不知,在弘皙归乡的乐亭城西,便有滦河故道“西滦河”。因旧时滦河经常泛滥,并造成多次改道,故又有“灵河”之称。恰恰在这“灵河”入海处,便是弘皙诈死归隐的石臼坨。这石臼坨因“形似石臼”而得名,故而作者将其幻笔写为“三生石”。具体到为何称三生石,因论述冗长繁杂,只好另文单叙(见“三生石畔记三生”)。


      72楼2011-12-06 15:11
      回复


        73楼2011-12-06 16:36
        回复

          绛珠草幻身为黛玉,因两次接受雨露滋养,不仅无力偿还,却因食密情果,游于离恨天外,灌愁海中,只得用一生眼泪报偿所欠之情。正所谓黛玉还泪而来,“泪尽而逝”。对照“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泪哭成此书”说,这黛玉便是著书人弘皙的幻身。看书中黛玉,聪明伶俐,刁钻刻薄,终日以泪洗面,有吃不完的药(后悔药)。这正是弘皙身处逆境时幻化出来的“病身”。要不黛玉见道宝钗便心生嫉妒,因为宝钗是弘皙飞黄腾达时的“正身”。因此,见到这二人单独在一起,千万不要让作者给蒙蔽住,这时非要找出两个原型真身来是不可能的。


          74楼2011-12-06 21:22
          回复


            75楼2011-12-07 08:37
            收起回复


              77楼2011-12-07 17:36
              回复

                第二件:英莲隐指《石头记》。因弘皙著写这谜碍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被密吿朝廷,朝廷派锦衣卫来乐亭及石臼坨抄检查禁“反书”。在所谓“严老爷来拜!”处,作者批注:“炎也。炎既来,火将至矣。”因而引起葫芦庙着火,殃及周边接二连三、牵五挂四。这是在映射乾隆二十四年朝廷得到密报,查禁《石头记》的同时,还对与弘皙交往密切的许多宗室官员进行了处理。当然,归乡的亲友们也一并被抄检,弘皙隐身修书的石臼坨更成为抄检对象。由于当时朝中及州府县官员多为弘皙旧属,来执行抄检任务的官员应是为弘皙打了掩护。因而使弘皙再次金蝉脱壳,免遭劫难。


                78楼2011-12-07 19:43
                回复


                  79楼2011-12-08 08:38
                  回复

                    怎样理解“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呢?先是“通灵”,又来一“闺秀”,看这开篇一回人物出场真叫人眼花缭乱。明明甄家有那小姐英莲,怎么就偏偏看上这丫鬟娇杏呢?荒唐!这就对了,要不荒唐,怎么敢称“满纸荒唐言”?可那“辛酸泪”又是什么?脂批给了答案:“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好像是有点儿明白了:英莲有幻身通灵宝玉的一面(副册之首),娇杏作为“神瑛”的侍者,又可视作那下凡来人间的神瑛侍者宝玉,看来这娇杏是书中主人公宝玉的一个替身。


                    80楼2011-12-08 16:00
                    回复


                      81楼2011-12-08 18:24
                      回复
                        这个“侍者”会是谁呢?因江南甄家即是江宁织造曹家替身,可见这侍者娇杏便是江南曹寅嫡孙女。江南曹寅生母孙氏曾为爱新觉罗.玄烨教养嬷嬷,以仁孝治天下的康熙帝,对这位有养育之恩的“吾家老人”也就可想而知了。曹寅与康熙帝为发小,曾为贴身侍卫。后来康熙让曹寅任江宁织造。曹寅在康熙五十一年去世,康熙又让曹寅儿子曹颙继任;康熙五十四年二月,继任江宁织造曹颙病逝进京途中,康熙又让曹寅侄儿曹頫过继到曹家,并且继续接任江宁织造。就在康熙五十四年四月,曹颙之妻马氏生下遗腹女,即曹寅嫡孙女。


                        82楼2011-12-08 20:22
                        回复


                          83楼2011-12-09 08:54
                          回复


                            85楼2011-12-09 16:20
                            回复

                              书中史湘云生活原型是江南曹家过继子曹頫次子曹雪芹。因史太君是康熙老太妃曹氏替身,故史湘云称史太君为姑祖母。这老太君是谁也属著书人补记消亡家史的重要一环。
                              雍正六年初,江宁织造曹府被查抄后,曹家老幼回京居住。一年以后,曹家便得以复苏。曹家遭此巨变,为何还能够东山再起呢?其实,江南曹家一次被抄正是这未来的女婿弘皙的主意(可叹停机德)。有老祖宗在宫中掌舵,还有这位储君撑腰,如此曹家复苏才理所当然。不过,讲到“英莲”丢失,应该是在映射查抄曹家时将康熙御笔诏书一类东西抄走了。这也没办法,因为“尴尬人难免尴尬事”吗!


                              86楼2011-12-09 2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