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之后,再无崇祯
大明祖训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纵观大明王朝二百七十七年的风云岁月,我对两位皇帝予以了最高的评价。
第一位是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明史》中多他的评价是“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晚明学者朱国桢说过:“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确实如此,他不仅开创了明朝四大盛世之一的弘治中兴,同时,他也是一位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虽然他并不像唐宗宋祖那样声名远扬,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明君。
第二位是明毅宗朱由检,年号崇祯。众所周知,他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可能有人不禁产生疑问:“他可是一位亡国之君呀!”我只能倔强地回答:“那有怎样呢?”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是崇祯在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于煤山自缢前,留在衣服上的那份遗诏。最初喜欢他,也仅仅是因为这份遗诏。
古时候,腐朽的封建思想观念紧紧地束缚这人们。别说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帝王,就算是孤苦伶仃的百姓,也希望自己死后留有全尸,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安宁。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崇祯作为一代帝王,为了保护全国百姓的安全,做出了“任贼分尸”的割舍。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他依然是他,依然心系百姓。
三十四年前,他是皇五子;十七年前,他是信王。因为并非皇长子,所以他的命运可能将一直定格在信王府,像其他王爷一样,碌碌终生。
但是,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却并非是一个好机会。
1627年,哥哥熹宗朱由校驾崩,由于无子嗣,所以“兄终弟及”,年仅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接过了哥哥手中的接力棒,或者说是烂摊子,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大明祖训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纵观大明王朝二百七十七年的风云岁月,我对两位皇帝予以了最高的评价。
第一位是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明史》中多他的评价是“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晚明学者朱国桢说过:“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确实如此,他不仅开创了明朝四大盛世之一的弘治中兴,同时,他也是一位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虽然他并不像唐宗宋祖那样声名远扬,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明君。
第二位是明毅宗朱由检,年号崇祯。众所周知,他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可能有人不禁产生疑问:“他可是一位亡国之君呀!”我只能倔强地回答:“那有怎样呢?”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是崇祯在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于煤山自缢前,留在衣服上的那份遗诏。最初喜欢他,也仅仅是因为这份遗诏。
古时候,腐朽的封建思想观念紧紧地束缚这人们。别说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帝王,就算是孤苦伶仃的百姓,也希望自己死后留有全尸,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安宁。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崇祯作为一代帝王,为了保护全国百姓的安全,做出了“任贼分尸”的割舍。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他依然是他,依然心系百姓。
三十四年前,他是皇五子;十七年前,他是信王。因为并非皇长子,所以他的命运可能将一直定格在信王府,像其他王爷一样,碌碌终生。
但是,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却并非是一个好机会。
1627年,哥哥熹宗朱由校驾崩,由于无子嗣,所以“兄终弟及”,年仅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接过了哥哥手中的接力棒,或者说是烂摊子,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