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静说的“我还是我”,有一段话很值得玩味。雍正登基,若曦7年后再见八爷,“乍一见,心中滋味难述。”
年华渐逝,每个人都带着几丝憔悴不堪,可他却是个奇迹,如深秋枫叶一般,岁月的风霜只是把他浸染得越发完美。少了少年时的清朗,却多了中年的凝重。风姿无懈可击,气度雍容超拔。
诚如阿静指出,作为故事叙述者的若曦是不可靠的(也就是文学批评中的unreliable narrator)。她不是这段历史的局外人,而更是一个参与者和推动者。她的立场绝对不是客观的。在她的讲述中,有感性的时刻(眼之所见,心之所感),也有理性的分析。有趣的是,她所感的和她所想的往往是矛盾的。而这种种的矛盾和闪躲正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她内心的钥匙。因而,下面我准备用心理分析理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若曦的心路历程,以及她最爱的是谁。赶了两天帖,有些累了,明天还要上班,所以今天暂时就不发了。明天再和大家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