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真爱,不会如此感人至深。这份爱真的存在,无论时光,历史,甚至作者都无法否认或中断。在文章开头我谈到了《宫》,说宫里的胤禛和步步里的胤禩其实是同一个人,两人的爱情经历也是如出一辙。为什么?因为两份爱都是发乎本能,两份爱在最热烈处都被外力强行折断,最后两份爱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如同《呼啸山庄》中的爱)但各自转身后,爱还在那里,潜藏于心底。在《宫》剧最后,晴川读着那首《见或不见》,一滴泪落在了那个爱字上面,她最终明白并承认了自己的感情,只是八爷多年的情意在那里,无法回头。而步步里面,若曦弥留时想要忘了一切,最后念叨的(想自己忘了也好,允禵忘了也好),是八。可惜若曦不明白。前文对若曦的心理已有详细的分析,现在告一段落。我想顺着阿静的思路,看一看若曦作为一个历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她那被拦腰切断的爱究竟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她知道每个人的结局,却看不清自己的结局。又或者,她自己的结局影响或导致了每个人的结局。“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要分析历史若曦,我们必须清楚,我们唯一的线索,不是历史,甚至不是野史,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一个虚构人物那不甚可靠的意识。前面多次讲到,若曦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是不可靠的。从她的眼睛看世界,我们看不完整(若曦视野的原因),也看不清楚(若曦心理的原因)。若要从这个虚构故事中提炼出虚构的“事实”(这样说很奇怪,但确是如此),我们必须明确小说中哪些线索是可信的,哪些线索是值得推敲的,而哪些线索是会误导我们。
在心理层面,若曦所见和瞬间(注意这个瞬间!)所感应该是可信的,而她对自己和他人心理和行为的分析就值得推敲了。(前文的结论就是若曦终其一生都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心,若我们随着她的思路走,就会被误导)
在历史层面,若曦目睹发生的事件是可信的,而她与诸色人物的对话和交往就值得推敲了。(她可能骗人,人可能骗她),至于她对小说中历史事件的分析总结,就更靠不住(若曦在八爷换药时和八爷的问答中已明白,玩心计,她绝非诸位阿哥们的对手)。
我们对小说有了总体的认识,现在,一起走入迷宫吧。阿静,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