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恋DIY—报复·
到明天,我与G刚好交往两年。我想,我们之间的游戏也该有个了结。发个E-
mail给G,说明一切,这是我的告别方式……
认识G是在两年前,大学里风花雪月的那套程序在我俩身上照例运行了一番。
起初,我得保持一点淑女的矜持,而G也有绅士的风度。吃饭、看电影,总是他
请,而且是那种挥霍型的。等到G找个理由把我的手拉过去后,事情便慢慢地开始改
变了,当然,矜持与风度还是不能少的,只是消费转换成了标准型。再接下来的自
然是经济型消费。标准型转变为经济型的转折点是某一日我少穿了衣服,G借故拥我
入怀。他问我愿不愿意做他女朋友,我点了头。其时,我们刚刚认识三个多月。
接下来的日子,我俩都变得自在多了。尽管矜持与风度是美德,但时刻保持它
们着实让双方难受。
那个时候,网络风刮到了校园。我是“电脑盲 ,上网是因为G。G喜欢玩计算
机语言,编很多我看不懂的程序。我则喜欢舞文弄墨,写一些G不解的风情。G编的
那些得意之作只能贴到网上去与网友分享,因为我不懂。而我的文字也只被他人欣
赏。这是我们的遗憾。
当G第一次发E-mail给我,当我们开始隔着屏幕交流时,一切在慢慢地变。当
G在mail中说“相见不如怀念 时,我尚且可以将之归为浪漫物语;到G问我是否感
觉到我们之间有距离时,我想我不能再骗自己了。G说,让我们面对它。我回曰,没
问题,我会以我的方式来解决它。
我没让G说下去,因为不想听。因为我知道那些话是什么。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结束,我要以自己的方式。
那天,距我们相识18个月还有三天了。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走进了计算机。
终日周旋于硬盘、CPU、内存条之类从前我闻之茫然的东西,对于那个G爱之至极的
冷冰冰的东西,我开始了解。当我渐渐走入G所爱的世界,我决定和G玩一次游戏。
我用其他的用户名申请了信箱,并用了另一个OICQ账号和密码,我换掉了我在
网上的一切个人资料。在网上,更换自己的身份比现实中要简单得多。
我留了一个谜语“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
东风怨别离 。游戏从此开始。
在那个虚拟世界里,我开始重新做人。我不断地出入各个聊天室,在各种BBS上
留言,也经常在G的主页上留下点什么,至于G自建的聊天室,更是我出入频繁的地
方。
有时候,当我面对屏幕时,我也会问自己,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期望着
重新开始?还是只因为不甘心?
事情在我的预料中进行着。
我的新信箱里全是G发给我的mail,一日一封,或者更多。
这才发现G相信网友更甚于我。我想这是我的悲哀。从那虚幻世界我更多地了解
了G。我不否认我依然爱着他。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好几次都差点坦白了一切,但
我忍住了,因为我要G毫不顾忌地坦白一切。
实现这一切并不难。毕竟,曾经两相知。当我和G交流才一个多月的时候,G发
了一封长长的mail给我,说的是关于我们之间的事,有关于从前的我,还有网上的
我。原来,有一个虚幻的女孩走进了G的世界。
G坦白了。我也应该释怀了。可我并没有像计划的那样向G说明一切。每次听到
不明真相的G无所顾忌地提到过去的我时,都会心如刀绞,矛盾不已。曾经我们改变
了自己而接纳了对方,我们委屈了自己而成全了彼此。可好强的我从未想过自己输
给了一段虚拟爱情。
如果G没有再期望或要求什么,或许我们还能相安无事地继续做网友。可事与愿
违,和从前一样。因而,当我逃避了一个星期之后,我想,应该结束这场游戏了。
这场我虚拟的爱情游戏,终以预计的结果结束。可是我没有预想中的得意,我
宁愿结局是游戏的失败。
在给G的最后一封mail中,我告诉他,那个他没有猜出来的谜底是“风筝 ,我
的名字———“邓箴”。G原谅我。这是我的告别方式。
下了线,这只飘浮的风筝也断了恩怨。
到明天,我与G刚好交往两年。我想,我们之间的游戏也该有个了结。发个E-
mail给G,说明一切,这是我的告别方式……
认识G是在两年前,大学里风花雪月的那套程序在我俩身上照例运行了一番。
起初,我得保持一点淑女的矜持,而G也有绅士的风度。吃饭、看电影,总是他
请,而且是那种挥霍型的。等到G找个理由把我的手拉过去后,事情便慢慢地开始改
变了,当然,矜持与风度还是不能少的,只是消费转换成了标准型。再接下来的自
然是经济型消费。标准型转变为经济型的转折点是某一日我少穿了衣服,G借故拥我
入怀。他问我愿不愿意做他女朋友,我点了头。其时,我们刚刚认识三个多月。
接下来的日子,我俩都变得自在多了。尽管矜持与风度是美德,但时刻保持它
们着实让双方难受。
那个时候,网络风刮到了校园。我是“电脑盲 ,上网是因为G。G喜欢玩计算
机语言,编很多我看不懂的程序。我则喜欢舞文弄墨,写一些G不解的风情。G编的
那些得意之作只能贴到网上去与网友分享,因为我不懂。而我的文字也只被他人欣
赏。这是我们的遗憾。
当G第一次发E-mail给我,当我们开始隔着屏幕交流时,一切在慢慢地变。当
G在mail中说“相见不如怀念 时,我尚且可以将之归为浪漫物语;到G问我是否感
觉到我们之间有距离时,我想我不能再骗自己了。G说,让我们面对它。我回曰,没
问题,我会以我的方式来解决它。
我没让G说下去,因为不想听。因为我知道那些话是什么。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结束,我要以自己的方式。
那天,距我们相识18个月还有三天了。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走进了计算机。
终日周旋于硬盘、CPU、内存条之类从前我闻之茫然的东西,对于那个G爱之至极的
冷冰冰的东西,我开始了解。当我渐渐走入G所爱的世界,我决定和G玩一次游戏。
我用其他的用户名申请了信箱,并用了另一个OICQ账号和密码,我换掉了我在
网上的一切个人资料。在网上,更换自己的身份比现实中要简单得多。
我留了一个谜语“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
东风怨别离 。游戏从此开始。
在那个虚拟世界里,我开始重新做人。我不断地出入各个聊天室,在各种BBS上
留言,也经常在G的主页上留下点什么,至于G自建的聊天室,更是我出入频繁的地
方。
有时候,当我面对屏幕时,我也会问自己,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期望着
重新开始?还是只因为不甘心?
事情在我的预料中进行着。
我的新信箱里全是G发给我的mail,一日一封,或者更多。
这才发现G相信网友更甚于我。我想这是我的悲哀。从那虚幻世界我更多地了解
了G。我不否认我依然爱着他。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好几次都差点坦白了一切,但
我忍住了,因为我要G毫不顾忌地坦白一切。
实现这一切并不难。毕竟,曾经两相知。当我和G交流才一个多月的时候,G发
了一封长长的mail给我,说的是关于我们之间的事,有关于从前的我,还有网上的
我。原来,有一个虚幻的女孩走进了G的世界。
G坦白了。我也应该释怀了。可我并没有像计划的那样向G说明一切。每次听到
不明真相的G无所顾忌地提到过去的我时,都会心如刀绞,矛盾不已。曾经我们改变
了自己而接纳了对方,我们委屈了自己而成全了彼此。可好强的我从未想过自己输
给了一段虚拟爱情。
如果G没有再期望或要求什么,或许我们还能相安无事地继续做网友。可事与愿
违,和从前一样。因而,当我逃避了一个星期之后,我想,应该结束这场游戏了。
这场我虚拟的爱情游戏,终以预计的结果结束。可是我没有预想中的得意,我
宁愿结局是游戏的失败。
在给G的最后一封mail中,我告诉他,那个他没有猜出来的谜底是“风筝 ,我
的名字———“邓箴”。G原谅我。这是我的告别方式。
下了线,这只飘浮的风筝也断了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