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觉得爱情是不分年龄段的,不管是孩子,还是青少年,或者我们这些青年,亦或是中老年。我认为爱情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如果它真的来了,而你不对它避如猛兽的话,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方法。
我自己是一个成长经历很官方女生。从小就是镇上的幼儿园一直到镇上的初中,然后考到市里比较好的一所重点中学,又为了考上稍好一点的大学在高中更不敢做什么所谓影响学习的事情。所以可以说现在真正的情感经历是一片空白。
但我一直觉得官方的成长经历是一个原因,但真正的爱情是不好说拒绝就能拒绝成功的。我之所以现在还是一片空白可能是真的没有遇上能让我怦然心动的那个他。当然,这可能还与我个人感觉比较迟钝,而又不敢去轻易尝试,从而与有可能的那个他擦肩而过。但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好遗憾的,因为如果那时我真的用心去找了,或许那时的我能过的更开心些,但现在的我不一定会有这么淡定的心情再来讲现在的我认为很正确的想法。
我身边的各亲人们都是挺传统的中式夫妻,不是说都是靠家庭安排或者是相亲结婚的,其中也是有不少是自由恋爱的结果,但各对夫妻之间的目前给我的感觉都是亲情多于爱情的性质,甚至是刚修成正果不久的老姐和将要修成正果的老哥这两对。他们每对夫妻之间的感情总是淡淡的,透着一点点的温馨幸福。但是在不经意的瞬间,只要你仔细观察,总能发现他们多多少少会有那么点独属于恋人之间亲昵的小举动,差别只在于这样的瞬间的多或少而已。自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的我一直都很羡慕这样的,经过了质变的爱情,希望自己能够找到的不是轰轰烈烈、火一般的热恋;而是这种淡淡的、细水长流的温情中包含的爱恋。
一直觉得,爱情很容易有尽头又难有尽头。在爱情发生了质变,成为了亲情后,这才是真正的,永远难以变质的爱情;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质变过后的爱情就不再有资格被称为爱情。
大学里是寻找自己伴侣的好时机。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根本不可能,即使是你有这个心,你的他或她也不会有这个意。大学毕业就失恋的观点还是挺深入人心的。
其实大可不必的呀。
退很多步讲,大学毕业了,你真的失恋了,那又如何?只要你当初找到的那一半是真的让你有温暖的家的感觉的,最起码你不是已经曾经拥有过了吗?这份感情一定能在双方的心里,可能是某个小角落,也许是心灵最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来过的痕迹。毕竟到真正结婚的时候要考虑是因素真的太多,最后的决定总是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争取,父母,甚至是家里各位长辈共同商讨等等过程之后才有最终的定案。但即使没能最后修成正果,这样难道还不足以让你满足吗?更何况,你怎么就确定你的他(她)就一定没有这种想法呢?我有时,尤其是在上了大学不长也不算短了的现在跟以前的甚至是刚结识不多久的男性女性朋友们谈论相关的问题。或许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跟我聊得来的大部分的男女生都赞同说在大学里的恋爱是认真的,如果有可能,就真的会是自己最后一场恋爱。或许属于90后或者是80末的我们对于大学里的恋爱想的真的是有点太多有太远了,其实像我老姐他们长跑了10来年,开始时真的没想过说要在一起一辈子,但是一直在一起时间久了,当时间到了差不多的时候,会发现已经完全不想找其他的人了,很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最后。
记得以前跟朋友们做过一个测试:给自己心中重要的东西排好序。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答案,因为一直以来我的答案都是同一个:亲情,友情,事业(当时是学习),最后才是爱情。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那是理解的爱情就是轰轰烈烈的,而现在我的认知中的爱情应该要归到那时的亲情中去。但是总还是要比传统意义上的亲情有点区分,但是我不知道现在的爱情,友情和事业应该要怎样安排,不过亲情还是要毫无疑问的排在第一位。因为我希望自己优秀,可以平凡,但不要太过于平庸。而爱情和友情对于我都非常重要,就像朋友所说的:我真的是一个非常看重感情的人,虽然我表面看起来有时真的很没心没肺,但其实这样的人往往对感情看得最重。
真的,对于大学里的爱情,顺其自然吧。你可以坦然接受,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当初为了死命读书放弃所有的青少年;你也可以努力寻找,因为我们的另一半真的很有可能会在校园的某个地方等着;而且大学里,你找到的对象可以真的完全跟着你自己的心意走,大学后的恋爱总是会以相亲为主,以结婚为目的,考虑的就不只是你的心,甚至是不考虑你是否心动,只要你觉得差不多就行,重点是你们各反面的物质条件要相差无几。但是你千万不要因为寻找而错过了太多大学校园里其他的精彩。你的darling只会有那么一个,但你可能拥有的朋友将数不胜数,你能拥有的经验,你能得到的锻炼机会可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