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要说到,苏轼在《江城子》中所记的梦境,有两个场景迷惑了世人900多年,一个是“小轩窗,正梳妆”,一个是“明月夜,短松冈”。历来人们对“小轩窗,正梳妆”的理解,是苏轼梦见他新婚的妻子在梳妆;而对“短松冈”就一直解释为王弗的坟地。我就很奇怪,苏家的祖坟是不是“短松冈”,实地考察一下,翻一翻眉山县志,不就知道了吗?反正我不信。要知道苏轼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追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的,祖母母亲都是封为国夫人的,王弗本人追封通义郡君,就葬在她的婆母国夫人的旁边,可能是“短松冈”吗?“短松冈”,石头缝里挤着永远长不高的松树,那是乱葬岗子,埋叫花子的。可偏偏就是这样荒凉惨淡的地方,却在苏轼心中留有很美的印象。至于说“小轩窗,正梳妆”,这更是非常简单非常普遍的生活常识,丈夫看着妻子梳妆,妻子梳妆不会在“小轩窗”,而一定在梳妆台。跑到“小轩窗”去梳妆的,那是给站在外边的人看,“小轩窗,正梳妆”,应该是深深烙印在苏轼记忆里的少女王弗的形象。少年苏轼曾经在王弗家乡青神读书,这一对正值青春的少男少女完全有可能,甚至可以说有大量的机会,隔窗相望,眉目传情,以至于悄悄地幽会。我的这一推论,有专家的论述可以佐证,《苏轼年谱》的撰写者孔凡礼先生认为:“苏东坡在和夫人王弗结合以前,当有过直接接触”,“东坡和王弗的结合,自主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进一步推论,“明月夜,短松冈”应该是苏轼潜意识中最美最神秘的幽境。而为什么苏轼对于正月二十日如此地情有独钟,也就有了非常清楚的答案:因为这一天,有深藏在他心底的最是夺魂销魄曾经意荡神摇的“明月夜”。更明确地说,少年苏轼少女王弗的定情,极有可能就在这一天的明月之下,而这,也就正是苏轼诗词当中反复强调正月二十日的根本原因。
我们查一下年谱,苏轼王弗结婚时,一个19岁,一个16岁。但是,这一对经过了那个时代极其罕见的自由恋爱终于结合为一体的夫妻,短短十年,就被造化生生劈开,从此阴阳阻隔,让剩下的那一半,千古第一性情中人,抱恨终生。前面列出的诗中,有这么一句:“长与东风约今日”,那是苏轼王弗夫妻两人冥冥之中互相所发的誓言,丝毫没有向世人宣布的意思,但是,我们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