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吧 关注:9,408贴子:254,911

一脉相承 血浓亲缘—— 梁氏稽公后裔子孙涟源团聚纪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脉相承 血浓亲缘
—— 梁氏稽公后裔子孙涟源团聚纪实
十月的湘中,秋高气爽,满目绿野,郁郁葱葱,景色宜人。青山拥抱,绿水环绕的涟源三甲村在夕阳的辉映下,更显得格外美丽动人。我与几十位涟源梁氏德高望重的族人,满怀喜悦、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村口,正在急切的等待迎接远方同宗亲人的到来。
“来了!来了!”当远方宗亲乘坐的汽车开进村里时,大家争先恐后的迎上前去,热烈握手、互致问候,簇拥着进入了迎宾室,谦让落座,相互介绍,亲切交谈,仿佛久别的亲人终于回到了家里。大家都沉浸在宗亲团圆的幸福、喜悦之中,深深地感受到一脉相承,血浓于水的炽热亲情。
此次团聚的起源还要从半年前说起。今年五月,我正在家中撰写《梁氏史话》一书,突然接到一个南方口音,却又十分亲切的陌生电话,原来对方是广西玉林梁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梁访贤。他从网络上看到了我写的《关于湖南涟源安定梁氏族谱中迁湘前世系的探讨》一文,得知我们涟源梁氏源于江西泰和,与他们同宗,便来电话与我进一步核对。



1楼2011-11-03 08:57回复
    据我们涟源梁氏家谱记载,湖南涟源梁氏起源于江西泰和,开基始祖梁鼎,生于公元955年,字元铉,号凝正。他博古通今,才华横溢,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和诗人,曾在太宗和真宗年间当过吉州刺史、殿中丞、度支使(相当于现国家财政部部长),是北宋朝廷的肱骨重臣。他生有三个儿子,分别为穆、稽、程。我们便是鼎公的次子——稽公的后代。
    稽公,字知古,大约生于公元978年左右,成人后以荫补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相当于国家档案局的高级编辑),又称七秘校(房内排行老七)。鼎公去世后,稽公家人随其兄穆公迁到西昌(现泰和县)良潭白沙共同生活。后来,梁稽退休后,将家搬到西昌(今泰和县)高行乡冶坑西塘定居下来。
    


    2楼2011-11-03 09:01
    回复

      全体宗亲在太义公墓前摆上祭品,净手焚香,竖立默哀,虔诚的向这位非凡的梁氏新领地开拓者行三鞠躬礼。紧接着,又举行了隆重的授谱仪式。顿时鞭炮震天,在全体族人的热烈鼓掌声中,梁全福、梁访贤代表江西吉水梁氏文化研究会,将新复制的江西白沙梁氏老谱郑重的交给了涟源梁氏十甲、六甲、四甲、三甲四族的代表。江西老谱将作为涟源梁氏的镇馆之宝,永远珍藏在太义公图书馆内。
      晚上,涟源梁氏宗亲在三甲饭店举行了欢迎晚宴,为远道而来的五位宗亲接风洗尘。席间,大家频频举杯,觥筹交错,叙不完的血缘情意,道不尽的同宗友谊,情真意浓,笑语连天,充分展现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使我们都深深沉醉在天下梁氏团圆喜庆的无限遐想之中。过去,落后的交通条件和穷困的生活环境,使我们同宗先辈天各一方,互不相通,音信皆无。感谢改革开放的太平盛世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使我们有了追求高层次文化生活的良好物质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如今现代化的优越条件,实现天南地北的同宗亲人经常交流欢聚,增进友谊,发扬光大梁氏灿烂文化的夙愿。
      第二天,在涟源宗亲的引导陪同下,江西、广西的宗亲兴致勃勃的参观了位于湖南涟源市三甲乡铜盆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古庭院建筑——世业堂。该建筑群是太义公二十世孙梁治达于清嘉庆晚期(大约1815—1820年)开始修建的。
      梁治达(1793-1865年)是六甲宗仁公十八世孙,字民望,号菉庄,官名献廷。他从小聪明好学,矢志功名,但命运多舛,直到道光14年(1834年)41岁时才中举人,被朝廷任命为澧州(今常德澧县)安福县教谕(相当于教育局长),例授文林郎(正七品);后因儿子功绩,诰赠资政大夫(正二品)。由于他与曾国藩是同科举人,两人关系甚密。1853年曾国藩奉命创建湘军时,菉庄公曾参与组建,担任高级幕僚。菉庄公死后,曾国藩曾赠送挽联“有人半夜持山去,何处乘龙带雨来” 。
      其子梁海舲,名学钊,字子敬,号济川,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著名湘军将领。他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庠生,咸丰三年(1853年)春,奉父菉庄公之命,投奔湘军统帅曾国藩门下,跟随曾大帅南征北战十一年,立下赫赫战功。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湘军攻下天京后,梁海舲因功被授予二品顶戴花翎、候选道台、资政大夫(正二品),退伍回籍休养。不久,他的结拜异姓兄弟刘岳昭升任云贵总督,请他出任总督府参谋长。同治六年(1867年)春,梁海舲率湘勇自滇入黔平定苗叛,中敌埋伏,以身殉国,享年54岁,被朝廷加赠为光禄寺卿(正三品)。
      世业堂占地8600平方米,由六栋大厅堂、六个天井、近200间大小正房组成,系砖木结构,花格木窗,各厅的木墙、木门都雕刻着花草图案和人物故事;正厅悬挂着道光28年(1848年)制作的“世业堂”巨匾;院子四周有一道2米多高的护卫围墙;院内多栋房屋、檐巷走廊相连,回廊交错相通,各栋之间有10扇二重门和三重门。整个建筑群以其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精美绝伦的镂空木雕,,精湛灵巧的制作工艺,再加上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堪称民居建筑中的绮丽瑰宝。十分可惜的是由于缺乏资金,失于保护,院内许多建筑和木雕已被破坏或腐烂;乱七八招的丑陋民房随意搭建在院内的空地墙边,这个梁氏先人精心建造的、湘中地区罕见的民居精美之作,被当地农民糟蹋的一塌糊涂,令人惨不忍睹,我们大家都深深为它的厄运惋惜,感叹不止。
      当天中午,江西和广西的宗亲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归程,十甲族的梁学干、梁子贤等宗亲还开车带路,将远道亲人从三甲一直护送出涟源城,才殷殷话别。
      此次认亲送谱之行时间虽然十分短暂,但获得了极大成功,搞清了千百年来一直模糊的支脉源流关系,建立了同宗骨肉兄弟之间的联系通道,增强梁氏家族各派衍间的凝聚力;同时也深深震撼了江西、广西和湖南三地宗亲的心灵,使人终生难忘。 我们的故乡虽然在湖南涟源、广西玉林,但我们的根却永远扎在江西泰和;不管我们走到哪里,身居何方,我们的心将永远被它牵挂。我们衷心祝愿祖先发祥之地更加繁荣昌盛,创造梁氏家族新的辉煌。


      4楼2011-11-03 09:02
      回复

        涟源梁氏始祖太义公陵墓


        5楼2011-11-03 09:05
        回复

          江西吉水梁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梁全福在认亲会上发言


          6楼2011-11-03 09:08
          回复

            梁全福、梁访贤代表江西吉水梁氏文化研究会将江西白沙梁氏老谱交给了涟源梁氏十甲、六甲、四甲、三甲四族的代表


            7楼2011-11-03 09:10
            回复

              位于涟源三甲村的梁氏开基始祖太义公陵墓


              8楼2011-11-03 09:13
              回复

                笔者与梁访贤、梁全福在世业堂合影


                9楼2011-11-03 09:15
                回复
                  江西泰和白沙梁氏与湖南涟源梁氏的宗亲认真核对家谱


                  11楼2011-11-03 09:21
                  回复

                    位于湖南涟源市三甲乡铜盆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古庭院建筑——世业堂侧面建筑形象


                    12楼2011-11-03 09:24
                    回复

                      世业堂正厅悬挂着道光28年(1848年)制作的“世业堂”巨匾


                      13楼2011-11-03 09:25
                      回复

                        因缺乏资金而保护不善的世业堂正门凄惨景象


                        14楼2011-11-03 09:28
                        回复

                          世业堂天井


                          15楼2011-11-03 09:30
                          回复

                            世业堂前门


                            16楼2011-11-03 09:31
                            回复
                              亲情浓浓,让人感动。


                              18楼2011-11-03 19: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