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阳漫吧 关注:382贴子:26,408
  • 6回复贴,共1

呼吸之间没有不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季节让人感觉格外适宜。冷夜孤灯读佛经,稍有睡意时w推门而入拉我去阳台。住在顶楼,能看到远处零星灯火。听过时的粤语歌,张国荣《路过蜻蜓》。接过递来的香烟。有断续的谈话。
这个季节重要的是赏月,吹冷风。做数学题。阅读。背单词。间或能想起往昔时光,也只能记起美好。若有惆怅,及时提醒自己打住。
读到《成唯识论》,说恒转如瀑流,以刹那生灭,后一刹那即非前一刹那故。是故世界万有,皆以生灭相续为相。其来无使,其去无终,皆以转为义。
夜晚读这样冲淡雅淳的文字,倦了便安然睡去。无梦。醒后已是清晨。打扫
收拾。生命如新。
永嘉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六祖问: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海德格尔说在的澄明、此在的当下性。维特根斯坦说“绝对安全”说到“固守”此刻。莫不如是。


1楼2011-11-02 10:00回复
    前一刹那的终,后一刹那的始,既是当下,哪里有纯粹的无前无后的当下?生命如新,如的是前一刹那的新,固守的此刻不也如是?


    2楼2011-11-02 12:58
    回复
      恰如一支香烟的时间。


      3楼2011-11-03 09:03
      回复
        貌合神离。


        4楼2011-11-03 15:37
        回复
          哎,所知障才是最难破的。佛说当下即非当下,是名当下。2楼的大哥,如果非要钻牛角尖,那我请问前一刹那、后一刹那你又能说清么?说不清的就是不存在么?再说,存在是确切无疑的概念么?有确切无疑的概念存在么?
          我想说的只是最明白的道理:念念不住方无罣碍。海德格尔用以对抗“此在的沉沦”的心法是“向死而生”。六祖则更为究竟:何不体取无生。
          什么叫无生啊?无生便是无世界。(我生之前我死之后都是无世界的。若不是,请证明)无世界便是无烦恼。当然也就没了海德格尔的“畏”“操心”“沉沦”


          5楼2011-11-03 20:47
          回复
            还是颠倒梦想的问题: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读书为的是什么?哲学书概念盘根错结、佛经更是古奥难懂,无论如何,这类阅读都更像是“折磨”而非“享受”,那么读它们为什么?于我而言,为的是内心平安,若阅读的深入只能加深自己的疑惑和不安,那么我会及时打住。阅读本身不该成为目的,知识也只是通达内心平安的途径,若这条崎岖小路将人越带越远,何不及时止步?如果说信仰宗教或者完全像农民那样存活是一种非本真的存在,那我想问有“本真的存在”这种东西么?逻辑上应该有,但实际呢?任何人都在自欺,都在偏执,都在自以为是的理解着不可理解的世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幸福、平安是目的,其余皆是手段。评价手段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通达目的。没有,不可能有,不应该有,没必要有其他标准。


            6楼2011-11-03 21:05
            回复
              妖姬,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紧抓天堂就是地狱。
              如果你为了享受去读书,那读书肯定是一种折磨,如果你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去追求什么,那么你追求的越紧离追求的目的就越远。就像我们深爱一个人总是希望紧抓不放,结果爱人却越发的离自己更远一样。
              “本真的存在”这种东西么?逻辑上应该有,但实际呢?任何人都在自欺,都在偏执,都在自以为是的理解着不可理解的世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你只相信逻辑吗?对于世界的理解只能通过逻辑么?或者说只有逻辑这唯一途径吗?形式逻辑上应该有的东西,实践中就一定应该有吗?


              7楼2011-11-04 0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