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节的重要性
人,从肉体上来看,几乎跟其他动物没有多少差别。人有一个头、一个身躯、四只手脚,其他动物,像狮子、老虎、牛、马……也都有。差别的是:人是两只脚、两只手,身躯直起来走路;动物则是四只皆脚,身躯平着在四只脚上,直不起——但,人身体所有的,像头部有眼、鼻、嘴、耳,动物也有;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动物体内也有。所以,人在肉体上,与动物就应该是没有差别的。
然而,人毕竟不是动物。那么,差别在什么地方呢?除了人有内在的理智、知识、学问这外,不有外在的礼节——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必须如何应付,才不失身份。譬如:晚辈遇到长辈应该如何称呼?长辈对晚辈又该如何称呼?平辈对平辈又要如何称呼法?……这是形成人与动物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否则,人与动物真要分不清楚有什么差别了。
人的礼节,有普遍性——也就是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人都是通用的;也有在某个团体内,才应用得到的礼节,宗教有宗教的礼节……这些在团体内才有的礼节,除了含有该团体的象征,或特殊意义之外,还具有可以识别该人是否我团体内的一分子的作用。
因此,以宗教团体来说,每个宗教都具有它独特的礼节。这是其他宗教、其他团体,乃至社会上所没有的礼节。所以天主教有天主教的礼节,回教有回教的礼节,佛教也有佛教的礼节。
那么,作为一个佛教徒,就应该懂得佛教徒的礼节。不但懂得,还要在与佛教徒应对的时候,表现出来。如此,在人们的感觉上,才像个佛教徒,否则,在人们的感觉上,才像个佛教徒,否则,尽管对方学得满肚子佛法,多智能有智慧;或者,修行达到几禅几定,不过是有理无事、有体无用,就像个少了一只脚的人,总令人有不完美的感。因为,礼节也是一种修养、一种礼貌的展现。
在目前台湾的佛教徒,有些,是很懂得礼节;但也有些是不大懂礼节——至少,没在行为上表现出来。
因此,本人不处量力,就所知道的佛教礼节,简要的写出来,希望对某些佛教徒能够有所助益。
二、 佛教徒的礼节
佛教的礼节
佛教有哪些礼呢?这必须先谈到佛教的内容。佛教的内容,便是佛、法、僧三宝。因此,佛教主要的礼节,便是佛、法、僧三宝。因此,佛教主要的礼,也就是在于:佛教徒面对佛、法、僧三形容词时,要如何的应对。
1、对佛应有的礼节
先谈到佛教对佛应该有的礼节。
佛是指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由他所说出、记载在经典中的十方诸佛。譬如: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等等。
以释迦牟尼佛来说,他是佛教的创立者,我们今天所以能听闻佛法,受到佛教的滋润,必须先感谢他。对于十方诸佛来说,我们是人格的圆者——同时,他们对于我们,以及一切众生,都有一颗无比慈悲的心,对于十方诸佛,我们给予一分的恭敬,也是身为佛教徒应有的礼貌。
如此,对于佛——当我们见到佛陀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在释迦牟尼佛诞生的印茺,是要行五体投地的大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顶礼”。顶礼就是以头面向地礼佛足;这是一种最恭敬的仪式。因为,人所最高贵的,乃是头顶,而人最卑下的,则是双足。以最高贵的头部顶礼在佛足前,自然,是表示了内心无比的恭敬。
佛陀在世时,佛教徒见了佛陀,除了五体投地的顶礼之外,还有在顶礼之后,绕佛地仪式。这应该是表示信徒对佛陀的仰慕了。
如今,佛陀的化身早已入灭,现在,我们所能够见到的,只是佛陀的塑像或纸像,但是佛教徒地佛陀的敬仰,并没有因而稍减。佛教徒见了佛像,如果是在寺院、或者文件夹地方,仍然行五体投地的顶礼,把佛像当作佛陀的金身。
站在信徒自身来说,有一份恭敬,便有一份功德;同时,顶礼也是折伏我慢的一种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人,从肉体上来看,几乎跟其他动物没有多少差别。人有一个头、一个身躯、四只手脚,其他动物,像狮子、老虎、牛、马……也都有。差别的是:人是两只脚、两只手,身躯直起来走路;动物则是四只皆脚,身躯平着在四只脚上,直不起——但,人身体所有的,像头部有眼、鼻、嘴、耳,动物也有;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动物体内也有。所以,人在肉体上,与动物就应该是没有差别的。
然而,人毕竟不是动物。那么,差别在什么地方呢?除了人有内在的理智、知识、学问这外,不有外在的礼节——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必须如何应付,才不失身份。譬如:晚辈遇到长辈应该如何称呼?长辈对晚辈又该如何称呼?平辈对平辈又要如何称呼法?……这是形成人与动物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否则,人与动物真要分不清楚有什么差别了。
人的礼节,有普遍性——也就是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人都是通用的;也有在某个团体内,才应用得到的礼节,宗教有宗教的礼节……这些在团体内才有的礼节,除了含有该团体的象征,或特殊意义之外,还具有可以识别该人是否我团体内的一分子的作用。
因此,以宗教团体来说,每个宗教都具有它独特的礼节。这是其他宗教、其他团体,乃至社会上所没有的礼节。所以天主教有天主教的礼节,回教有回教的礼节,佛教也有佛教的礼节。
那么,作为一个佛教徒,就应该懂得佛教徒的礼节。不但懂得,还要在与佛教徒应对的时候,表现出来。如此,在人们的感觉上,才像个佛教徒,否则,在人们的感觉上,才像个佛教徒,否则,尽管对方学得满肚子佛法,多智能有智慧;或者,修行达到几禅几定,不过是有理无事、有体无用,就像个少了一只脚的人,总令人有不完美的感。因为,礼节也是一种修养、一种礼貌的展现。
在目前台湾的佛教徒,有些,是很懂得礼节;但也有些是不大懂礼节——至少,没在行为上表现出来。
因此,本人不处量力,就所知道的佛教礼节,简要的写出来,希望对某些佛教徒能够有所助益。
二、 佛教徒的礼节
佛教的礼节
佛教有哪些礼呢?这必须先谈到佛教的内容。佛教的内容,便是佛、法、僧三宝。因此,佛教主要的礼节,便是佛、法、僧三宝。因此,佛教主要的礼,也就是在于:佛教徒面对佛、法、僧三形容词时,要如何的应对。
1、对佛应有的礼节
先谈到佛教对佛应该有的礼节。
佛是指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由他所说出、记载在经典中的十方诸佛。譬如: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等等。
以释迦牟尼佛来说,他是佛教的创立者,我们今天所以能听闻佛法,受到佛教的滋润,必须先感谢他。对于十方诸佛来说,我们是人格的圆者——同时,他们对于我们,以及一切众生,都有一颗无比慈悲的心,对于十方诸佛,我们给予一分的恭敬,也是身为佛教徒应有的礼貌。
如此,对于佛——当我们见到佛陀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在释迦牟尼佛诞生的印茺,是要行五体投地的大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顶礼”。顶礼就是以头面向地礼佛足;这是一种最恭敬的仪式。因为,人所最高贵的,乃是头顶,而人最卑下的,则是双足。以最高贵的头部顶礼在佛足前,自然,是表示了内心无比的恭敬。
佛陀在世时,佛教徒见了佛陀,除了五体投地的顶礼之外,还有在顶礼之后,绕佛地仪式。这应该是表示信徒对佛陀的仰慕了。
如今,佛陀的化身早已入灭,现在,我们所能够见到的,只是佛陀的塑像或纸像,但是佛教徒地佛陀的敬仰,并没有因而稍减。佛教徒见了佛像,如果是在寺院、或者文件夹地方,仍然行五体投地的顶礼,把佛像当作佛陀的金身。
站在信徒自身来说,有一份恭敬,便有一份功德;同时,顶礼也是折伏我慢的一种方便,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