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观察吧 关注:18贴子:186
  • 0回复贴,共1

《中国书画报》召开改扩版座谈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9月25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国书画报》改扩版座谈会”在坐落于北京丰台区宛平县衙旧址的民营艺术机构———华夏名人艺术书画院举行。本报社长何东、总编辑王慧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邀请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书画家、读者代表柴京津、丁雪峰、冷万里、李建春、曹天文、闫保军、金冠军、刘新安等与会,对《中国书画报》将于10月实施的改扩版计划评头论足。
  《中国书画报》自从1986年创刊以来,一直在广大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的关心、爱护与支持下前行着。可以说,每迈出一步,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参与与鼓励。《中国书画报》有一个不变的宗旨,那就是立足基层,为广大读者服务、引领读者不断走向更高、更美的艺术空间。《中国书画报》是路径,是阶梯,是舞台。
  时代的发展改变并提升着人们的审美趣味,《中国书画报》要与时俱进。随着书画艺术在当代的前进步伐,《中国书画报》经历了几次改版。但是,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贴近书画家的需求,贴近热爱书画艺术的人群的需求,却是一直在探索求证的。中宣部提出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更加坚定了我们贴近基层办报纸的信心。将于10月份进行的报纸改版,也是本着中宣部的这一要求进行的。改版后的《中国书画报》,将更加强调报纸的新闻属性,加大新闻报道的版面份额,增加书法、国画专业版的版面数量,每期12版,月末扩至16版,以更加充实、更加饱满的姿态走进读者的手中。
  这次座谈会就是为了听取报纸改扩版意见而举行的。与会者有专家学者、书画家,也有书画爱好者,大部分来自基层,是《中国书画报》的忠实读者。他们的发言中肯而坦率,谈到对报纸的情感、报纸的优长与不足,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与建议。刘曦林先生觉得,改版后的报纸应该强调新闻性,新闻不仅要抓得紧、抓得快,还要关乎学术性,抓住新闻背后的问题;书画专业版则应该在文章的“深入”与“浅出”上下功夫;作品版必须上高质量的作品,报纸只有奉出最好的东西,才对得起读者。北京西城区书协常务副主席冷万里表示,自己在基层协会工作多年,基层的活动非常活跃,希望专业媒体投给他们更多的关注目光,切实反映他们的成长,满足他们的需求。军旅书画家柴京津用“讲政治、讲艺术、讲学术、信息丰富”表达了对报纸的希望。书画家、书画评论家丁雪峰用“没有圈子”为报纸的发展提出警戒。书法家李建春则以“有品位、有争鸣、有深度、有市场”鼓励报纸办得更好。画家曹天文希望报纸更有胸怀,“有容乃大”,让高山流水与下里巴人都有舞台。
  这次座谈会选择在基层单位华夏名人艺术书画院举行,也是本报贯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一个具体行动。何东在座谈会上表示,报纸的属性就是大众媒体,这次改扩版并召开座谈会也是从报纸应该贴近大众的角度出发。他告诉大家,改版后的《中国书画报》将更加强调专业、精品、特色,让“专、精、特”为“走、转、改”服务,给《中国书画报》广大读者带去更新更美的阅读享受。(记者李文慧)



1楼2011-10-12 13: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