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吧 关注:18,730贴子:435,703

揭秘湘江战役中全军覆没的红34师将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揭秘湘江战役中全军覆没的红34师将士 他们大多数都是客家人,是一支名符其实的“客家军团”。
据后来的统计,长征队伍里曾经有两万多名闽西儿女,他们分布于中央红军的各个部队。而韩伟所在的红34师是由原闽西地方红军整编而成的一支红军主力部队,全师5千余人,几乎清一色闽西子弟(也包括少量的宁化、清流、明溪等县)的子弟。其中光永定一县的入伍的战士即有两千之多。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客家人,是一支名符其实的“客家军团”。


1楼2011-10-11 20:24回复
    1984年的清明,不知是不是巧合,一位西方人在这一天开始了他寻访长征的旅程。这就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他后来写出了那部震撼了世界的著作《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索尔兹伯里把长征看作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在他之前,在公开的史料中,湘江之战几乎是一片空白,而红34师的全军覆没又是这片空白中一个难解的谜团,索尔兹伯里在中国人的前面走进了这片空白,但他仍然留下了没有解开的谜团。
    他反复地提到了全军覆没的红34师,他试图寻找红34师的幸存者,揭开这场大战的最后谜团。他在书中以一段第三者的回忆记叙了这段悲壮的史实:“当八军团向前挺进时可以听到背后34师在守卫水街,前面也传来主力部队渡江时战斗的枪声。几个小时之后,八军团又听到水街方向传来激烈的枪炮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听到34师的战斗声音了。这个师在这场战斗中被消灭,只剩下师长及几个散兵”。索尔兹伯里在这一段描述中,把“剩下”的那位师长误认为是后来牺牲在皖南的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这显然又犯了一个错误。这位可敬的美国作家由此认为,红34师已经没有一个生还者,但他毕竟第一个把红34师全军覆没的真相公诸于世,打破了历史将近半个世纪的沉默。
    一位中国作家多年来也在苦苦寻找红34师的幸存者。他就是那位因《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著名战地特写而成名的作家魏巍。为了撰写他那部描绘长征的小说《地球上的红飘带》,他叩开了韩伟将军的家门。
    


    3楼2011-10-11 20:28
    回复
      索尔兹伯里满怀激情地在他那部惊世之作的第九章写下了这样一段结束语:“34师被消灭时发出的最后几阵震颤的枪声和红军辎重大队沿途百里丢盔弃甲的惨状,就已经宣布了李德、博古统治的结束”。
      ——这是极其高昂的代价换来的伟大转折,其中就有红34师的五千多名壮士流血染湘江的代价。
      牺牲的壮士几乎是清一色的闽西的客家子弟,五千多壮士同一故乡。
      让韩伟将军死不瞑目的是,这五千余位血洒湘江之侧的闽西子弟,绝大多数没有被评为烈士。


      5楼2011-10-11 20:37
      回复
        为了撰写本文,我特意查阅了有关34师的一些史料,可以证实伍老的说法。在红34师成立之初,确实人数多达六千人以上,以后经过整编和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几场苦战,在长征前夕,全师尚有五千余人,仍可谓兵强马壮,这在参加长征的部队中也是少有的,也促使五军团首长最后决定让红34师断后,在湘江之侧阻击敌人,掩护红军主力过江。
        湘江之战中全军覆灭的红34师,团级以上干部仅余韩伟一人,红军战士亲属大都说不清他们的亲人所在的部队,更说不清首长的名字。而那极少数活下来的战士流落四方,根本不知道还有那位首长活在世上,就因为这个不近情理的规定,让多少烈士的亲人们只能抱憾终生,个别失散的红军战士也永远无法说清自己的身份。


        6楼2011-10-11 20:38
        回复
          我计算了下,红军在湘江打了7天7夜,牺牲了5万人,平均下来每1分钟就要倒下4个客家人,这就是客家人的勇气,这就是客家人的长征精神。宁化7000人参加红军,到达延安的只有58人,这是党史办的刘主任告诉我的。前面的路还很难走,过草地,爬雪山。但我不怕,因为我是客家人.客家人善于长途跋涉。
          


          7楼2011-10-11 20:54
          回复
            希望政府能改善苏区的交通 也算是对苏区人民的回报吧


            8楼2011-10-11 20:58
            回复
               吴清昌16岁参加红军投身**,经历了反“围剿”、长征、**战争、解放战争等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在攻克泸定桥的战斗中,他奉命与战友们乘坐木排偷渡过河,绕到敌堡背后夹击敌人,激战中,一颗子弹将他半截手指打断……
                “1934年广昌战役失败后,部队奉命突围。”吴清昌记得,开始长征时,部队给每个人发了100发子弹,4颗手榴弹。当时,吴清昌在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那是杨成武的部


              ad1= "平安:亚洲公司管理典范";
              link1= "http://sina.allyes.com/main/adfclick?db=sina&bid=56060,84846,84927&cid=0,0,0&sid=79420&advid=3258&camid=12166&show=ignore&url=http://www.pa18.com/pa18Web/aboutus/cn/openwindow.jsp?nodeID=814353";
              //左上
              ad2= "管理学大奖花落谁家…";
              link2= "http://sina.allyes.com/main/adfclick?db=sina&bid=56000,84778,84859&cid=0,0,0&sid=79359&advid=3010&camid=12145&show=ignore&url=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2006fdglxj/index.shtml";
              //右上
              ad3= "阳光公寓 十月现房";
              link3= "http://sina.allyes.com/main/adfclick?db=sina&bid=55558,84267,84349&cid=0,0,0&sid=78908&advid=2683&camid=11249&show=ignore&url=http://www.yxgj.cn/";
              //左下
              ad4= "城市生活新主张";
              link4= "http://classadnew.sina.com.cn/doc/tuiguang.htm";
              //右下
              //浏览器类型变量
              var InternetExplorer = navigator.appName.indexOf("Microsoft") != -1;
              //ie内容
              function IEad(){
              adCode = ' '
              +' '
              document.write(adCode);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ad1", ad1);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ad2", ad2);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ad3", ad3);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ad4", ad4);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link1", link1);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link2", link2);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link3", link3);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link4", link4);
              }
              //ns内容
              function NSad(){
              adCode = ''
              +' '
              


              9楼2011-10-11 20:58
              回复
                +''+ ad1 +''
                +' '
                +''+ ad2 +''
                +'
                '
                +' '
                +''+ ad3 +''
                +' '
                +''+ ad4 +'
                '
                document.write(adCode);
                }
                //主过程
                if(InternetExplorer == true){
                IEad();
                }else{
                NSad();
                }

                队。”
                  “长征中,要算过雪山和草地最为困难了,在草地上走了七天七夜都不见人家。”当时部队有规定,一天只能吃两顿,而且要吹号才能吃东西,不然就要受到处罚。有一次行军途中,吴清昌饿得实在忍不住了,就偷偷地吃了点随身带着的炒麦,部队领导发现后,在到达宿营地后,罚他站了两个钟头。后来,因为缺乏粮食,吴清昌还挖过野菜吃。
                  长征一路下来,部队减员较多,“经过湘江战役后,红军不到4万人。”过了腊子口后,部队整编,吴清昌所在团仅配编了4个连,一个连还不到120人;物资也极其匮乏,到陕北时,吴清昌记得平均每个战士连5发子弹都没有了。
                  吴清昌对飞夺泸定桥记忆深刻,因为正是他所在的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将这座桥夺取下来的。当时,吴清昌与一部分战友奉命到泸定桥下游,乘坐木排偷渡过河,想绕到敌堡背后夹击泸定桥头的
                国民党守军。激战中,敌人的一颗子弹将他左手食指半截指头打断了,永远留在了大渡河里,当他与战友们打到敌军背后时,正面攻击的战友们也打过了泸定桥。
                  长征结束到达陕北时,有一次,吴清昌所在的团遭遇国民党军队一个师的阻击,双方在一个名叫赤罗镇的地方展开了殊死拼杀。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与战友们最终以少胜多消灭了敌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沿着吴清昌的头皮穿过,现在他头上仍可见一道明显的伤痕,“稍微打低一点,我就没命了,”吴清昌说。后来,吴清昌到了东北六纵独立四师七团任营长。“部队有个要求,在战斗中,指挥官就坐在指挥所里指挥,不能离开指挥岗位。”他记得在一次战斗中,他的一名副营长在指挥所里一站起来,就被敌人发现了,一梭子弹射来,这名副营长当场就牺牲了。在他任营长这个工作岗位上,“先后有3名副营长牺牲了”,吴清昌叹道。
                  辽沈战役时,吴清昌已是第四野战军十二纵十五师七团的副团长了。有一天晚上大约是八九点钟时,吴清昌带着他所在团的一个尖刀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打猛冲,一举歼灭了国民党骑兵第五师,战斗中,吴清昌命令战士猛打敌师部,当场将敌人的师长打死了,此后,国民党骑兵第五师的番号都被取消了。在这次战斗中,吴清昌与战友们缴获了敌人300多匹战马,他个人还荣立了一等战功。
                  吴清昌的爱人徐英秀是广东梅州人,与吴清昌一样同属客家人。他是经战友介绍才认识当时还在48军野战医院任护士的徐英秀的,后来经过部队政治部批准,他俩于1950年在汉口结婚,当时徐英秀才18岁,吴清昌30岁,两人共生育了6个子女。
                  吴清昌简历:
                  江西会昌县清溪乡密坑村人,1917年出生。
                  1933年加入少共国际师,曾任团部通讯员、警卫连班长、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三营七连班长、排长,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
                  到达陕北后,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6年起任中央军委一局警卫队五团营长;1940年后在抗大总校、中央党校学习,**战争结束后,历任热河纵队三旅七团二营营长,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卫戍大队大队长,东北六纵独立四师七团营长、团长,东北49军146师教导大队大队长,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大军南下到广东后,调任汕头军分区参谋长(后因故未赴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西桂林市**局副局长,抗美援朝时调回中南军区第四高级步校,曾任中南军区军运部衡阳铁路军运处党委书记、广州铁路局军运处处长、赣州市(今章贡区)兵役局局长、市委常委,1955年11月转业后,曾任赣南航运局局长,1961年10月退休,后改离休,现享受地厅级政治生活待遇。
                  (相关资料及
                老照片由吴清昌本人提供。)
                  声明:人民图片网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人民图片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10楼2011-10-11 20:58
                回复
                  这些客家青年军官,都保留了客家人朴实,善战的特点,战争时期最先死的就是这些


                  11楼2011-10-11 21:00
                  回复
                    湘江战役
                    


                    12楼2011-10-11 21:17
                    回复
                      长征 第六集 血战湘江
                      


                      13楼2011-10-11 21:27
                      回复
                        海南,最会打日本的游击队,就是我们客家地区根据地的游击队呀。


                        15楼2011-10-12 11:14
                        回复
                          向客家先贤致敬!


                          19楼2012-01-13 21:28
                          回复
                            湘江战役里面还有一支全部由客家人组成的青年团!他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想起长征的悲惨和客家的现状真是让人心寒!包括辎重的人员客家人占八成。悲惨


                            20楼2012-04-18 20: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