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人就是身体很大的小孩。可是,对许多成年人来说,他们的身上已经完全没有孩子的印记,那是后来的习性造成的。”
徐峥,演员,39岁
当我们成年,所谓保留童趣,不仅仅是玩儿玩具,或是仍旧散发出孩子气。记得一本英国的戏剧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大人就是身体很大的小孩。这话写得真好,可是,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他们的身上已经完全没有孩子的印记,那是习性带来的。
孩子是怎样的?刚刚来到世界上,对一切充满好奇,投注许多心思在上面,他/她想象、思考、探寻,所以对自己留心过的事或物记忆会很深。那不只是一个故事,可能是一种气息,一种味道,一种颜色,甚至一段情绪。即便忘了当时发生过什么具体事情,但还清晰记得曾在这里哭过。
以前,在我的小学旁有个废弃的教堂,所有的玻璃窗都碎了,那一片空地让人觉得特神秘,但我从来不敢进去。有一天,我鼓足勇气,叫上班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探访”,结果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空空的建筑。至今,对这个场景的印象还是特别深。我想,这就是童年的感觉。现在长大了,看到那一路经过的风景,总是不费心思地走进去,然后又快速利落的遗忘,很难再如童年般对一个地方记忆深刻。
伴随着整个城市的改变,小时候玩儿的地方也被拆除,我们更难找寻到以前的回忆。当我还在上戏(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那年快毕业了,有一天晚上突然想起市少年宫里的“勇敢者的道路”,就号召几个同学一起去。我们翻墙进去,把整个游戏设置都玩了一遍,才发现所有设施的尺寸都不对了,小时候以为滑梯很长,可是现在怎么一下子就滑到了地面!我们个个都特高兴,好像遇见了儿时的自己。疯玩过后,再翻墙出来,我正和另外一个同学爬到最高处,一束光射过来,原来是联防队的人,只听对方大声问道,“你们在干嘛呢?”这算得上是一次比较刺激的回到童年的经历,现在,我很少刻意去找这些老地方。
而且我知道,藏在内心深处那个童年的我,也是越来越小。现在社会里,我们的家庭、工作、交际应酬,占据了大部分,没有更多的渠道去走近儿童的我。孩子就是那一类人,没有被赋予那么多社会性的规条,带着自己纯然的感知直接面对这个世界,只要身上社会性的教化多起来,孩子的特质就少了。所以有时需要抽离。
旅行是一种唤醒童心的方式,我挺喜欢旅行。当我处在一个陌生的世界,我很容易和自己在一起,恰恰也是在这个时候,身体里具有孩童天性的东西会自然地浮现出来。因为记忆中的童年,正是如此,我没有兄弟姐妹,感到孤独的时候,我自己和自己玩。一边演好人,一边演坏人,天真的以为站在椅背上是不会摔下来的,结果还被送去医院睡了十几个小时。那时要得到个玩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受制约的因素总是特别多,于是“赤手空拳”的我,常常就在幻想中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