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吧 关注:19,424贴子:97,936
  • 10回复贴,共1

“太和清音”这一全国独一无二的稀有的地方戏剧种,正在走向消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和清音,历史悠久。据《清音筝谱》记载:元初明末,颍州泉河南岸有一玄坛法师,学识渊博,且精通音律。他性喜弦歌,尤以琴筝为长,终日研习,寒暑不辍,吟唱出一种旋律作为曲歌,日与众徒弹唱自娱。因其曲调清雅悠扬,故名“清音”。
  清代中叶,清音流传到太和,民间出现了自发性组织“清音会”,平时约定十天半月一会,每逢婚寿、开业等喜事再集中演唱。演唱多在客厅或庭院中,演唱者围桌而坐,各执乐器,各任一角,边弹边唱,自娱自乐。
  1954年,太和县文化馆组织清音老艺人成立了业余剧团,率先把清音弹唱改为戏曲上演。1958年,太和清音传统曲目《追舟》参加安徽省首届曲艺汇演并获奖,同年8月,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太和县清音戏剧团,在全省各地巡回演出,广受欢迎。曾多次参加省、市文艺汇演并获奖。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清音戏选场、选段播放。
  60年代初期,太和县清音戏剧团被撤消。80年代,太和县文化馆恢复业余清音组活动。如今清音老艺人已全部去世,原清音戏剧团培养的青年演员也都年过花甲。由于没有相应的培训措施,太和清音后继无人,濒临灭绝。
  清音唱腔优美,曲调清丽,听来婉转柔和,令人清心舒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人的精神境界受到陶冶和升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
1961年春,国家领导人董必武与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等领导同志在合肥、阜阳观看清戏表演,董必武高度评价太和清音“此曲应从天上来”。
通过各方努力,太和清音已成功申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只是保护清音的第一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稀有的民间艺术,政F 要做的还有很多。



IP属地:湖南1楼2011-10-06 13:30回复
    今天在网上找了两段清音视频,与吧友共赏:
    太和清音——追舟

    太和清音——雪梅教子

    


    IP属地:湖南2楼2011-10-06 13:33
    回复
      太和清音是戏剧么?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1-10-06 20:41
      回复
        见识了!


        7楼2011-10-26 16:43
        回复
          好像这个剧种产生时间不长?有没有清音戏学校?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1-12-14 18:45
          收起回复
            其实不止太和清音 很多的地方戏曲都逐渐走向消逝了 能继承前人衣钵的人实在是不多


            IP属地:福建9楼2012-01-14 08:49
            回复
              每个剧种都是独一无二的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3-29 09:51
              回复
                所有的戏曲都不景气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5-27 15: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