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妖吧 关注:135贴子:42,320

【评论】傅红雪艺术形象浅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声明:
本帖是为了还一个“债”。为了还这个“债”,昨晚通宵重温了《边城浪子》与《天涯·明月·刀》。写小说可以信手拈来,写评论却一定要负责任、有操守。只是,我唯一没有想到的是:我有精力看小说,却再没有精力写评论了,——无论是谁,若是花了一个通宵来精读两部小说,读完后,纵使有很多想法,肯定也无法再用逻辑严密流畅通顺的语言来将这些想法写出来。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我现在的脑袋“浆糊”了
先立此贴,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现在睡觉,醒来后必写。
请勿插楼,请勿灌水,谢谢!


IP属地:贵州1楼2011-10-02 07:31回复
    镇守在此 无人敢犯


    来自掌上百度2楼2011-10-02 07:38
    回复
      又是坑……


      IP属地:天津来自掌上百度3楼2011-10-02 09:14
      回复

        你敢把我男人写成垃圾就试试看……
        呵呵,我可是准备在人物谱里面点评你了哈,
        所以,动笔的时候权衡一下哦^0^……
        PS:这不是威胁,绝对不是,我说不是就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


        4楼2011-10-02 11:26
        回复
          肿么,还在浆糊中???


          IP属地:广东5楼2011-10-02 13:53
          回复
            内容呢


            6楼2011-10-02 13:54
            回复

              ———————————写在前面———————————
              久也想写写关于先生的小说评论了,从看到孔庆东写的金庸评论开始。因为就像“红学”的发展一样,好的文学作品,是需要有人来进行推广的。金庸之所以能获得如今的地位,跟这些人的宣传推广是分不开的。——我还记得多年前在天涯有个叫灭绝师太的女子开贴评金庸,受到了网友们极大的追捧。有人问她为何不评古龙,她回答说,自己也很想评古龙,但总觉得下笔之前千言万语,下笔之时无语凝咽。——我之所以一直没下笔,其原因大约也是这样的。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一向是个懒人……
              这次是因为与几个为了自己生存利益作斗争的女孩有了分歧,为了证明自己所说并非虚妄,所以才暂时收起懒病,开了此贴,写了此文。能否让她们赞同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这并不是坏事。有独立想法一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想法。所以,假如大家都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也没有太大的关系,重要的是我写了这样一篇评论,也算是对得起喜欢了十多年傅红雪的自己了。
              ————————————正文————————————
              此文评写傅红雪,主要以《边城浪子》与《天涯·明月·刀》为基础,并重点分析傅红雪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与塑造。但是,在开始这项工作前,首先需要分析一下这两部小说的存续关系,以确定基准。
              《天涯·明月·刀》(以下简称《天涯》)出版于1974年,最初由台湾的南琪出版社出版印行。而《边城浪子》(以下简称《边城》)则出版于1976年,同样是南琪出版,时间上要比《天涯》晚两年。所以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边城》是《天涯》的后传,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边城》最早连载于香港的《武侠春秋》,连载时间是1972年。原名《风云第一刀》,——是的,你没看错,是《风云第一刀》,也就是后来小李探花那个故事的书名。——后于1976年在南琪结集出版发行。所以,无论从故事内容上,还是写作出版时间上,《边城》都是正传,《天涯》才是后传。所以,我们对傅红雪这一艺术形象的分析,以《边城》为基准。
              《边城》是先生写过的唯一一部“正统”的悲剧,所以傅红雪是先生笔下最悲情的人物是世所公认的。我们以小说分析为大致的背景,然后在这一背景下重点分析傅红雪这一悲剧人物的艺术刻画与塑造。
              先说小说。
              在《边城》的开篇第一章,即小说的《楔子》部分,是这样开头的:
              “屋子里没有别的颜色,只有黑!
              “连夕阳照进来,都变成一种不吉祥的死灰色。”
              ——这两句便是全书的感情基调。只此两句,有经验的读者便可知道这将是一部悲剧。
              接着,傅红雪第一次出场:
              “一个黑衣少年动也不动地跪在她身后,仿佛亘古以来就已陪着她跪在这里。而且一直可以跪到万物都已毁灭时为止。
              “夕阳照着他的脸,他脸上的轮廓英俊而特出,但却像是远山上的冰雪塑成的。”
              ——第一句的重点是“陪着她”这三个字,这说明了“黑衣少年”精神上的从属性,即就是他是没有自主精神没有独立人格的。他的存在是依附于前面出场的他的养母的;第二句是对傅红雪第一次出场的外貌描写,非常简洁,只说其轮廓“英俊而突出”、“像是远山上的冰雪塑成的”。这是从外貌的描写来侧面刻画这个人物的精神面貌,即其如冰雪般冷漠无情。这是对第一句的一种注解,也是对这个人物的第一次展开。
              在《楔子》部分的结尾处,是这样写的:
              “她走来,将红雪撒在他头上、肩上:‘你要记住,从此以后,你就是神,复仇的神!无论你做什么,都用不着后悔,无论你怎么样对他们,都是应当的!’”
              ——这句话点明了傅红雪这个人物在这部小说中的身份与命运:复仇的神。他所存在的全部价值,唯复仇而已。
              最后,傅红雪踏上复仇的征途:
              “他慢慢地走出去,走入黑暗的夜色中,他的人似已渐渐与黑暗溶为一体。
              


              8楼2011-10-03 07:27
              回复
                “他手里的刀,似也渐渐与黑暗溶为一体。”
                ——这里是一种隐喻。隐喻傅红雪黑暗的人生与黑暗的经历,也再次凸显了本书黑暗的主题。
                从《楔子》部分可以看出,傅红雪作为本书的主角(说点题外话:关于《边城》的第一男主是傅红雪还是叶开,向来有所争议。但我想说,本书虽然以傅红雪开始、以叶开终结,但从本书的整体情感基调来说,作为一部“正统”的悲剧,让一个毫无悲剧色彩的叶开来担任第一男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或许从“小李飞刀”这一系列来看,他是第一男主,但单从《边城》的构建来讲,第一男主绝对是傅红雪无疑。),其悲剧人物的情感基调已经奠定,其艺术价值也因为这种基调而自然存在。接下来,我们便来全面地分析这个人物的刻画与塑造。根据先生对傅红雪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过程,分析结构如下:
                整体——具体——整体
                一、整体:
                我们可以把上述的《楔子》部分对傅红雪这个人物的刻画看成是一种整体刻画。总结如下:
                1、无独立自主的生存意义:其生存的唯一意义便是复仇,这是他的人生主题;
                2、无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其人生目标非自己所定,其精神与人格严重依附于其养母;
                3、无正常的人格、精神以及情感: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被严重扭曲的,是不正常的。
                二、具体:
                这部分,我们将分别从物质层面(生理上)、精神层面(心理上)以及侧面来分析:
                1、物质层面(生理上):
                ①天生残疾:他是一个瘸子,生理上是天生残缺的;
                ②先天恶疾:他患有严重的羊癫疯,每当情绪波动过大,便会发病。
                2、精神层面(心理上):
                ①残缺的**:他的“初夜”只是一个仪式化的过程,没有任何情感的参与,因此是残缺而令人遗憾的;后来他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初夜献给了自己的初恋情人翠浓,现实却将他的自我安慰撕得粉碎:他的初夜对象是沈三娘,一个与他毫无感情的中年妇女;
                ②残缺的爱情:他的“初恋”对象是一个妓女,是一个在普世价值体系下被认为是社会最底层中最卑微最低贱的女人,悲哉;后来,随着剧情发展,这个妓女又变成了他仇人的女儿,悲上加悲;最后,这个女人因他而死,悲无可悲!
                3、侧面:
                这个“侧面”当然就是叶开。
                在这部小说中,叶开是一个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很幸运很成功的人:首先,他有一个好的人生导师,“小李飞刀”李寻欢;其次,他英俊潇洒、机智幽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成为大家心仪的“男一号”,——女人喜欢他看重他,男人也喜欢他看重他;最后,他破除了对自己身份的迷茫,知晓身世后人生获得了准确的定位。最重要的是,他开心、他洒脱、他宽容乃至有些“伟大”。——他的人生是丰富而饱满的。而正是他这样的幸运与成功,才更加地反衬出傅红雪的不幸与失败;正是他人生的丰富与饱满,才更加地反衬出傅红雪人生的单调与残缺。所以从个人情感上来讲,我因为同情、喜欢傅红雪,所以一直不太喜欢叶开。这或许是毫无道理不讲道理的,但情感嘛,总是非理性的,所以没办法。
                三、整体:
                根据上述分析,先生对傅红雪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是分步骤、有节奏地进行的,是有中心、多层次刻画的。看了这些的分析,你就会发现,先生其实是非常残忍的。他真的是将这个人物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乃至里里外外都往悲剧的方向刻画遍了!人生之悲切,已经在傅红雪的身上完全彻底地展现了。他就是悲剧人生的综合体,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情感上,他的人生都是残缺不全而且凄惨不堪的。这样的人生,是怎样一种人生啊?!——这是真正的生不如死!唯一能让读者聊以自慰的是,傅红雪这个人物所做的事情,是理由充足的,是充满了使命感的。因为在普世价值观下,“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人者偿命”这一价值点是共通的。所以对傅红雪来说,即使他身上有那么多令人生不如死的不幸,但至少他还拥有一个可以支撑着他活下去的坚定信念:复仇!杀父之仇!而对读者来说,看着他为父报仇并最终大仇得报、手刃杀父仇人,也就成了维系其情感不致崩溃的唯一信念。——这唯一的一丝信念成为了傅红雪这个悲剧人物、《边城》这部悲剧小说身上唯一的一抹亮色。
                


                9楼2011-10-03 07:27
                回复
                  但这唯一的一抹亮色最终也毁灭了。
                  鲁迅先生说,所谓的悲剧,便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边城》里,傅红雪这个人物,纵使众多不幸加身,但他依然坚守着“为父报仇”这一正义的信念。而这唯一的信念,也正是他生存的全部意义之所在。他的整个人生,都是建立在这一信念之上的;他的整个生命,也只因这一信念而存在!但在小说的最后,他却发现,连这一根本的信念都是错的。他,根本与他的“父亲”白天羽毫无关系,他只是一个身世渺茫的养子!
                  在养母洗脑式的教育下,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父亲”或许才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
                  然而,最后连这唯一的支柱也坍塌崩毁了。
                  原文里这样写道:
                  “他本是为了仇恨而生的,现在却像是个站在高空绳索上的人,突然失去了重心。
                  “仇恨虽然令他痛苦,但这种痛苦却是严肃的、神圣的。
                  “现在他只觉得自己很可笑,可怜而可笑。
                  “他从未可怜过自己,因为无论他的境遇多么悲惨,至少还能以他的家世为荣,现在他却连自己的父母究竟是谁都不知道。
                  “翠浓死的时候,他以为自己已遭遇到人世间最痛苦不幸的事,现在他才知道,世上原来还有更大的痛苦,更大的不幸。”
                  他因为一个信念,经历了生不如死的人生,忍受了常人绝对无法忍受的痛苦与折磨,到头来,却发现连那个信念都是错的,——这是悲哀的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这是先生对傅红雪这一悲剧人物的艺术形象刻画与塑造的“最后一刀”;这是整部小说的真正高潮;到这里,傅红雪这个人物的悲剧性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可以很残忍地说,傅红雪作为一个悲剧人物,他在这里达到了一种悲剧艺术上的圆满。
                  从艺术角度来说,先生对傅红雪这一悲剧人物的刻画与塑造,到这里也达到了一种艺术上的圆满。
                  ————————————另文————————————
                  我与那几个喜欢傅红雪的女孩的争论焦点在于《天涯》这部小说的好坏。
                  还是先说说这部小说。
                  在《天涯》的故事里,距离《边城》时的时间过去了大约二十年。傅红雪已经成长为一个江湖经验丰富、武功绝世的大侠客。在经历了阴谋、欺骗、背叛、堕落后,他领悟到了刀法的全新意义,同时也领悟到了人生的全新意义。在最后,先生给了他一个美好的结局。
                  从这里可以猜测,先生之所以在《边城》之后,再写一部关于傅红雪的《天涯》,或许是出于读者有这样的情感需要,也或许是出于他自己的情感需要,——因为太疼惜傅红雪这个人物,所以读者希望能看到他另一种幸福的人生;因为太疼惜傅红雪这个人物,所以先生用《天涯》来给予这个人物一次命运的救赎。
                  从情感上来说,我也非常同情、非常喜欢、非常疼惜傅红雪这个人物,所以我乐于见到他最终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并且我认为,作为先生花了极大心血所写就的《天涯》,单独来看,无论是其险峻独特的结构上还是其意境悠远的描写上,都是极其优秀极其出色的。我非常非常喜欢。但是,从纯粹理性的艺术角度来说,对傅红雪这个人物的续写,是严重的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理由很简单。
                  在“正文”部分我已经详细分析了先生对傅红雪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与塑造,认为其已经达到了一种艺术上的圆满。一种悲剧艺术上的圆满。
                  你能接受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喝下毒药后却因为毒药是假冒伪劣产品而双双复活并最终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么?
                  你能接受伊俄卡斯忒最后发现俄狄浦斯并非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他根本不算是“杀父娶母”于是与他幸福地过完下半生么?
                  肯定不能!
                  所以我才一次又一次地说,从纯粹理性的艺术角度来看,先生不应该续写《边城》,我不喜欢《天涯》,因为在《天涯》中对傅红雪这一人物的续写会严重损害这个人物在《边城》中所达到的艺术上的圆满。
                  这,便是我的理由。
                  唯一的理由。


                  10楼2011-10-03 07:27
                  回复
                    七个小时,四千五百字。我的“债”总算是清偿了。至于“债主”们满意与否,却已经不是我所能左右的了。额……被河蟹的俩字是“肉—河蟹河蟹河蟹—欲”(具体——精神层面——残缺的**)。
                    好困睡去了。各位,早安!


                    11楼2011-10-03 07:37
                    回复
                      原来边城我没看完没下载全


                      来自掌上百度12楼2011-10-03 08:17
                      回复
                        嘿嘿、凤哥哥棒啊


                        IP属地:天津来自掌上百度14楼2011-10-03 10:46
                        回复
                          好吧
                          前边说边城一直很好
                          到天涯 我就幻灭了
                          小凤凰的理由居然是
                          傅红雪没有苦逼到底
                          好吧
                          主流观点确实是悲剧才能最打动人心的
                          我只能
                          汗。。。
                          巨汗。。。
                          汗流浃背。。。


                          15楼2011-10-03 1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