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
《辛亥**》与国产大片的信誉危机
从春季档的《战国》到上周的《辛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国产大片便从宠坏的骄子落入到乏人问津的窘境。口碑奇差的《战国》,首周还能轰下4800万,而明星更多,制作水准更高,题材也更为普及的《辛亥**》,首周却只收获可怜的1800万,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强。从放映场次来看,《辛亥**》只有不到24000场,这种待遇简直是屈辱,相比之下,《变形金刚3》的首周是近10万场,而《建党伟业》也有76000多场,就连批片《源代码》,也有近50000场。这些简单的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意味。
第一个层面,国产大片在远古时代便与信誉危机共生,2005年的《无极》和2006年的《夜宴》,几乎是另类搞笑大片,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抵消了负面影响。在此之后,大片越拍越多,雷声多大,票房就有多高,2009年的《建国大业》以3300万的制作成本博回4.2亿票房,国产大片事实上成为风险最小的类型,中国电影人似乎找到了对抗好莱坞的必胜之道,在堆砌明星和做大场面的棋局中欲罢不能。《辛亥**》的惨败毫无疑问终结了这种迷思,以往百试不爽的大片炮制模式如今彻底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