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流苏一般的夕阳余晖,通过窗棂,轻轻洒洒地飘扬。屈家四口人围着桌子,默然地嚼着饭菜。屈络纤沉闷的看了看丈夫,又看了看婆婆,然而此时最应该说话的两个人都在装聋作哑。
这个家!屈络纤猛然把筷子往碗上一摔,好大一声响。“络纤,你到底怎么了?”屈凛浩看着这个十分陌生的妻子,诧异的瞪圆了双眼,她什么时候这么礼仪全无了。“我怎么了?我还要问你们怎么了,”屈络纤禁不住有些歇斯底里,“父亲说他自愿去送死,你们都只是这个反应?”“这是我的决定。”当事人依旧淡然的吃着饭,“你会尊重我的,对吧。”询问的话语,肯定的口气。
“爹。。。。。。”此时的她已经激动地站起来,“您。。。。。。”“这件事情,你就别管了吧,多操心些别的。明天一天由我做饭。”屈母神色自若地拿着筷子,淡然地说。
“娘,您怎么也。。。。。。”呢喃了半天,屈络纤都没能说出一整句话。她又深吸了一口气,不能克制自己的微点的头:“好!我不管了,我不管了!”言讫,转身,拂袖而去。
我不管了,我真的不管了,你爱去去吧。泪水肆虐了她的脸,只听闻的背后几声叹息。
屈络纤一回房,就直统统的一头倒在床上。呆呆的看着看着屋顶的横木梁,她抿去了脸上冰冷的泪,自嘲的笑了笑:人家亲的都不管了,我这个外家的瞎掺和什么。
“还在气呢?”屈凛浩坐在了床边,关切地看着她。屈络纤尖酸的冲着丈夫说了一句:“我一外家人,我管什么呢!”“别这样,什么时候说你是外家人了?”屈凛浩对于这个控诉显得很茫然。
“你们家的事,我还不管了。谁爱找死去,找死去,我不会再拦着啦。反正我说了又有谁听。我,是个外人。”
“你怎么会这样想,当初让你走是不想连累你。你不是江阴人,没必要跟着我们受累。”屈凛浩叹了口气,“爹他有着汉家人的傲骨。咱们不在乎,谁当政,但咱们在乎的是咱们的民族习惯。他这明显是想让大家从此泯灭了我们的民族尊严。便是在元朝,还没有这般对过我们呢。我们汉人的信仰凭什么由他们操控!”屈凛浩说着说着愈发激动“我们是汉家儿郎,我们有权利捍卫我们的宗教、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尊严!”
屈凛浩在豪情过后,立即尴尬的感觉到了自己的情绪有些失控。“我想,爹他也是这么想的吧。”屈凛浩又匆匆加了一句勉强把话题拉回来的话。
“凛浩,”屈络纤无奈地看着屈凛浩说,“你认为这样又会造成什么?这也只会把矛盾激化啊。”
“络纤,你认为我们愿意回头吗?就是我们愿意,外面那些人会给我们留生路?他们不会!所以当初我们想让你走。我们也不知道满人会不会因此废除剃发令,但我们从不肯花太多时间去想。因为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为之努力。我们捍卫的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宗教、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尊严!我们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我们汉人,青丝满头,碧血一腔!”
我们汉人,青丝满头,碧血一腔。
第二天下午,听旁些人说:屈父和其他几位老者,带着装了银子的大柜子到清军那里说,他们投降。要知道,让白发老翁代表城镇投降,是一种对清军的尊重。然后啊,那个清军自然是众阵列队迎接。他又怎么料,那个大柜子里装的不仅是银子,中间还专门夹着火药。有一位老叟说他要点烟,清军自是同意了。然后那位老叟就把火药引燃了,炸死了亲王1个,上将2个,外加清兵无数,让得外面三军戴孝。
屈络纤原本站着的身形晃了晃,真的死了?那个一起生活了三年的长者就这么离开了?就这样吗?泪水绝了堤,她在一群只是叹息的人群中格外扎眼。良久她才止住了哭泣,清晰地感到嗓子和眼睛传来的刺痛。
既然屈母说了,一天的饭菜都归她做了,自然晚饭也是包括在内的。
三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屈络纤怎么都感觉有些别扭。一家人由四个变成了三个,只是一个人走了,她却感觉什么都变了。但是看着其他两个人似乎并不怎么在意。
看着桌子上的饭菜,屈络纤沉默了。汤碗是四个,筷子有四双。娘她,其实也只是嘴上不肯说吧。“这个碗和这双筷子我拿下去吧。”屈络纤不愿让屈母感觉尴尬,说着便站起身伸手准备把碗和筷子拿下去。
“拿下去做什么。”屈母第一次在吃饭时用筷子敲了一下碗,“放着吧。”放着?屈络纤的手僵在半空有些不知所措:“可是。。。。。。”屈母仍平心静气的吃着饭,丝毫不理会屈络纤现在的处境。“络纤,娘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屈凛浩边说着,顺势也把络纤拉着坐下了。
“你嫌,家里人少了一个,那就假装他还在好了。碗筷子什么的,就照常摆着吧,摆着吧。”屈母每一句话的口气都像是在挑衅,“我们都是做好准备死了的人。你不是。你不是仍想着怎么给自己留条生路么,我给你个办法:你从城墙上跳下去就成了。没办法,城的四面都被围了,最安全的方法就是这个。但你若开了城门,引进了清军,恐怕会让我相公死的不值!”
“娘!娘,你怎么会这样对我说话?”那个总是说话温婉的娘怎么会变成了这样?为什么这个家里的人,这个家,她越来越陌生了。“娘,她的品行你是最了解的。”屈凛浩实在看不下去了,婉劝了屈母,“她又不是洪承畴吴三桂之流,没必要这样对她吧。”
“我们家不需要贪生怕死的人,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屈母说完了这句话,看了屈络纤一眼,就离开了餐桌。
屈络纤呆滞地看着屈母的背影,今天第一次笑了——这个家似乎变了,但这个家还是她的家,是她的家。娘啊,原来你还是那个娘,你之前也是为了点拨我吧。似乎自己有些改变了吧,她仍然想着,笑着。
肆
中秋节到了,这座江阴小城在四面烽火中仍然尚存。
人们穿着汉家衣冠,在暮色的掩映中,携着酒登上了城墙。就那么旷达地面对着城底下的几十万清军,江阴百姓设案,祭月。
祭月礼仪过后,屈络纤与其他女眷虔诚的接过刚刚还摆在案上作为祭品的月饼,分食着。一切都是古朴的,祥和的。屈络纤抬首凝望着月亮,呆呆地。
掌管军粮的许用突然拿出了背着的琴,开始弹。有人合着琴声开始唱:“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声音由一个人逐渐发展到全体,微弱逐渐茁壮到豪迈。
屈络纤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唱:“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忽然屈母握住了她的手,前所未有的温柔地笑着。
那天晚上,过得很幸福。
流苏一般的夕阳余晖,通过窗棂,轻轻洒洒地飘扬。屈家四口人围着桌子,默然地嚼着饭菜。屈络纤沉闷的看了看丈夫,又看了看婆婆,然而此时最应该说话的两个人都在装聋作哑。
这个家!屈络纤猛然把筷子往碗上一摔,好大一声响。“络纤,你到底怎么了?”屈凛浩看着这个十分陌生的妻子,诧异的瞪圆了双眼,她什么时候这么礼仪全无了。“我怎么了?我还要问你们怎么了,”屈络纤禁不住有些歇斯底里,“父亲说他自愿去送死,你们都只是这个反应?”“这是我的决定。”当事人依旧淡然的吃着饭,“你会尊重我的,对吧。”询问的话语,肯定的口气。
“爹。。。。。。”此时的她已经激动地站起来,“您。。。。。。”“这件事情,你就别管了吧,多操心些别的。明天一天由我做饭。”屈母神色自若地拿着筷子,淡然地说。
“娘,您怎么也。。。。。。”呢喃了半天,屈络纤都没能说出一整句话。她又深吸了一口气,不能克制自己的微点的头:“好!我不管了,我不管了!”言讫,转身,拂袖而去。
我不管了,我真的不管了,你爱去去吧。泪水肆虐了她的脸,只听闻的背后几声叹息。
屈络纤一回房,就直统统的一头倒在床上。呆呆的看着看着屋顶的横木梁,她抿去了脸上冰冷的泪,自嘲的笑了笑:人家亲的都不管了,我这个外家的瞎掺和什么。
“还在气呢?”屈凛浩坐在了床边,关切地看着她。屈络纤尖酸的冲着丈夫说了一句:“我一外家人,我管什么呢!”“别这样,什么时候说你是外家人了?”屈凛浩对于这个控诉显得很茫然。
“你们家的事,我还不管了。谁爱找死去,找死去,我不会再拦着啦。反正我说了又有谁听。我,是个外人。”
“你怎么会这样想,当初让你走是不想连累你。你不是江阴人,没必要跟着我们受累。”屈凛浩叹了口气,“爹他有着汉家人的傲骨。咱们不在乎,谁当政,但咱们在乎的是咱们的民族习惯。他这明显是想让大家从此泯灭了我们的民族尊严。便是在元朝,还没有这般对过我们呢。我们汉人的信仰凭什么由他们操控!”屈凛浩说着说着愈发激动“我们是汉家儿郎,我们有权利捍卫我们的宗教、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尊严!”
屈凛浩在豪情过后,立即尴尬的感觉到了自己的情绪有些失控。“我想,爹他也是这么想的吧。”屈凛浩又匆匆加了一句勉强把话题拉回来的话。
“凛浩,”屈络纤无奈地看着屈凛浩说,“你认为这样又会造成什么?这也只会把矛盾激化啊。”
“络纤,你认为我们愿意回头吗?就是我们愿意,外面那些人会给我们留生路?他们不会!所以当初我们想让你走。我们也不知道满人会不会因此废除剃发令,但我们从不肯花太多时间去想。因为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为之努力。我们捍卫的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宗教、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尊严!我们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我们汉人,青丝满头,碧血一腔!”
我们汉人,青丝满头,碧血一腔。
第二天下午,听旁些人说:屈父和其他几位老者,带着装了银子的大柜子到清军那里说,他们投降。要知道,让白发老翁代表城镇投降,是一种对清军的尊重。然后啊,那个清军自然是众阵列队迎接。他又怎么料,那个大柜子里装的不仅是银子,中间还专门夹着火药。有一位老叟说他要点烟,清军自是同意了。然后那位老叟就把火药引燃了,炸死了亲王1个,上将2个,外加清兵无数,让得外面三军戴孝。
屈络纤原本站着的身形晃了晃,真的死了?那个一起生活了三年的长者就这么离开了?就这样吗?泪水绝了堤,她在一群只是叹息的人群中格外扎眼。良久她才止住了哭泣,清晰地感到嗓子和眼睛传来的刺痛。
既然屈母说了,一天的饭菜都归她做了,自然晚饭也是包括在内的。
三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屈络纤怎么都感觉有些别扭。一家人由四个变成了三个,只是一个人走了,她却感觉什么都变了。但是看着其他两个人似乎并不怎么在意。
看着桌子上的饭菜,屈络纤沉默了。汤碗是四个,筷子有四双。娘她,其实也只是嘴上不肯说吧。“这个碗和这双筷子我拿下去吧。”屈络纤不愿让屈母感觉尴尬,说着便站起身伸手准备把碗和筷子拿下去。
“拿下去做什么。”屈母第一次在吃饭时用筷子敲了一下碗,“放着吧。”放着?屈络纤的手僵在半空有些不知所措:“可是。。。。。。”屈母仍平心静气的吃着饭,丝毫不理会屈络纤现在的处境。“络纤,娘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屈凛浩边说着,顺势也把络纤拉着坐下了。
“你嫌,家里人少了一个,那就假装他还在好了。碗筷子什么的,就照常摆着吧,摆着吧。”屈母每一句话的口气都像是在挑衅,“我们都是做好准备死了的人。你不是。你不是仍想着怎么给自己留条生路么,我给你个办法:你从城墙上跳下去就成了。没办法,城的四面都被围了,最安全的方法就是这个。但你若开了城门,引进了清军,恐怕会让我相公死的不值!”
“娘!娘,你怎么会这样对我说话?”那个总是说话温婉的娘怎么会变成了这样?为什么这个家里的人,这个家,她越来越陌生了。“娘,她的品行你是最了解的。”屈凛浩实在看不下去了,婉劝了屈母,“她又不是洪承畴吴三桂之流,没必要这样对她吧。”
“我们家不需要贪生怕死的人,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屈母说完了这句话,看了屈络纤一眼,就离开了餐桌。
屈络纤呆滞地看着屈母的背影,今天第一次笑了——这个家似乎变了,但这个家还是她的家,是她的家。娘啊,原来你还是那个娘,你之前也是为了点拨我吧。似乎自己有些改变了吧,她仍然想着,笑着。
肆
中秋节到了,这座江阴小城在四面烽火中仍然尚存。
人们穿着汉家衣冠,在暮色的掩映中,携着酒登上了城墙。就那么旷达地面对着城底下的几十万清军,江阴百姓设案,祭月。
祭月礼仪过后,屈络纤与其他女眷虔诚的接过刚刚还摆在案上作为祭品的月饼,分食着。一切都是古朴的,祥和的。屈络纤抬首凝望着月亮,呆呆地。
掌管军粮的许用突然拿出了背着的琴,开始弹。有人合着琴声开始唱:“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声音由一个人逐渐发展到全体,微弱逐渐茁壮到豪迈。
屈络纤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唱:“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忽然屈母握住了她的手,前所未有的温柔地笑着。
那天晚上,过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