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兽吧 关注:880贴子:2,741
  • 7回复贴,共1

【龙的传人】古代神兽之精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科名片

精卫
精卫,古代神话中所记载的一种鸟,相传是炎帝的少女,由于在东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常常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
中文名:
女娃
别名:
精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1楼2011-09-24 06:18回复
    出处
    原文

    精卫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2楼2011-09-24 06:18
    回复
      2025-05-10 16:01:31
      广告
      译文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编辑本段魔鬼词典  精卫:不听劝告,未经许可在非游泳区游泳,结果溺水而死。死后化做一只呆鸟,每天飞来飞去,不断进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填海工程。


      3楼2011-09-24 06:18
      回复
        古代传说
        传说之一  据说中原北边,有一座发鸠山,它在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长子县,漳河就是从发鸠山流出来的。

        精卫发鸠山上有一种柘树,样子像桑。柘树林里生活着一种小鸟,叫“精卫”。
          精卫鸟的身子黑黑的,有点像小乌鸦。可是它的嘴白白的,爪子红红的,脑袋上还有花纹。它常常叫着自己的名字:“精卫!”声音很凄厉,所以人们叫它“精卫鸟”。
          发鸠山在长子县的西面,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石子、树枝往东飞,飞到东海,就把石子、树枝扔到海里,然后再回来叼。
          它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里有一个悲惨的故事。
          精卫本来是太阳神“炎帝”的女儿,是个没成年的小姑娘。中原人把孩子叫做“娃”,这个小姑娘,大伙儿都叫她“女娃”。
          炎帝不但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因此,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神农”。有时候,人们把他的两个名字连起来,叫他“神农炎帝”。神农炎帝的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到东海去指挥太阳升起,一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女娃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爸爸不在家,她就自己玩。她常常穿着一双小红鞋跑到田野里,把很多花插在自己头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在田野里看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高高兴兴地沐浴着阳光,欣赏着周围的一片生机。万物在阳光下生长,鸟兽在阳光下欢腾,她感到很自豪,因为大地的光明和温暖是她爸爸带来的。

        山海经有时候,她跑到东海边上去看日出,当她看到霞光万道、光芒四射,一轮红日从海面上跳出来的时候,她喜欢极了。因此很想去看看东海以外太阳升起的地方。
          可是,女娃太小,炎帝不能带她去。因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东海以外几亿万里的“归墟”,那地方很热很热,小孩子受不了。
          女娃老是因为这件事生气。神秘的归墟太吸引人了。有一次,她不听话,等爸爸走了以后,自己跳到东海里向归墟游去。
          游啊,游啊,起先她很快活,游得很起劲。后来越游越远,不料,一阵风浪袭来,把女娃吞没了。
          女娃沉入了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可是,女娃的精魂没有死,她恨海中的恶浪,她的精灵化作小鸟,头上的野花化作脑门的花纹,脚上的小红鞋变成了红爪,她发誓要填没东海!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精卫就和海燕结成配偶,繁衍后代,让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以继续填海的事业,直到把大海填平为止。精卫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卫,雄的就像海燕。
          精卫鸟一刻不停地从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往东海扔。早也扔,晚上扔,今天也扔,明天也扔,即使遇到狂风暴雨,它也在风雨中穿行。有时候,它离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恶浪又一次把它吞没,可是,它仍然不罢休,还有新的精卫鸟继续来填海。
          精卫填海的事惊动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卫的精神,于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冲进大海,把海水都搅黄了。于是,人们把东海北部发黄的海域叫做“黄海”。
          当大海发觉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险时,赶紧采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边,泥沙在岸边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海涂。海涂厚了、大了,人们就把它匡围起来,改造成良田。
          人们忘不了这片土地是精卫填海而来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爱鸟、护鸟,学习精卫精神,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力拼搏。
        传说之二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

        


        4楼2011-09-24 06:18
        回复
          相关诗歌
          炎帝作歌曰  精卫鸣兮,天地动容!
            山木翠兮,人为鱼虫!
            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
            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
            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
            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
            小小的精卫鸟,居然敢于去跟风浪滚滚的大海作对,而且前仆后继,不肯罢休,这种敢于向恶势力抗争的精神多了不起呀!人们同情它,钦佩它,给它起了种种名字,有的

          精卫填海叫它“冤禽”;有的叫它“誓鸟”;有的叫“志鸟”;还有的没有忘记它是太阳神的女儿,叫它“帝女雀”。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还在东海边上立个古迹,叫做“精卫誓水处”。
          《精卫》  原文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释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爱国志士。
            评析
            顾炎武从二十七起开始编纂两部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这首诗是顾炎武在36岁时根据《山海经》关于精卫鸟的故事写成的。相传,精卫鸟是炎帝的女儿,被大海吞噬了生命。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精卫鸟,锲而不舍不知疲倦地从高山采集石子和树枝衔在嘴里丢向东海。顾炎武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精卫诗表达了他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在历经三十年后,巨著终于完成。顾炎武为了探索经国济民之道,跋山涉水,调查研究,作了大量笔录,孜孜以求,直到“死而后已”。


          6楼2011-09-24 06:19
          回复
            第二十五集
              老鬼一直提防着精卫,但一个不小心,还是被精卫的“幻灵咒”给迷倒了。当精卫面对着后羿伤感地说出,要是有一天,他们成了敌人,后羿会不会冰弓玄箭射向他之时。后羿一把拉住精卫的手,盯着精卫忧伤的眼睛。坚定地说道:不管神界发生什么事,也不会将精卫视为敌人。他手中的箭不会,永远也不会射向精卫。精卫轻轻挣脱后羿的手,凝视着后羿,眼中一片深情。她也一样,不管神界过去发生过什么事,也不管将来神界还会发生什么事,她永远不会将后羿看为敌人。
              后羿憧憬着和精卫联手一起去打败他们共同的敌人——天帝!就在这时,精卫却突然袭击,抢走冰弓玄箭,冲出海面。久久期盼的青鸟接住精卫,她们立刻向着炎谷飞去。夸父救醒老鬼,带着后羿坐着鲲鹏冲出冥海,被西王母和共工挡住了去路。夸父挥起桃木手杖,迎击西王母。
              后羿迎击共工,此时的后羿己获得战神的力量,他一拳就将共工击退了。然后和老鬼坐着鲲鹏追向精卫。老鬼不停地恶言攻击着精卫,但后羿依然认为精卫不是故意骗他,精卫这样做一定有不得已的难处,此时此刻,让他担心的是精卫的安危。青鸟故意激怒守护炎谷的神将,将神将引到了树林深处。精卫想到马上就能救出父亲,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拉开冰弓,将玄箭对准了炎谷。
              炎谷中一片火红,精卫正准备射出手中的玄箭,却被追赶上来的后羿拦住了。后羿紧紧地握住精卫的手,恳求精卫不要射出玄箭,他说道因为玄箭并不能熄灭炎谷里的毒火,救出炎帝。精卫不能相信后羿的话,反而恳求后羿让她用冰弓玄箭救出父亲。老鬼见二人相持不下,忍不住大声斥责精卫。精卫大怒,发出灵风咒,将老鬼吹进了炎谷中的毒火中。
              后羿为了救老鬼,不得不松开手,跃下烈火熊熊燃烧的炎谷,精卫乘机射出了手中的玄箭。湘瑶公主和离洛等人对此没有丝毫的察觉,他们只是觉得国王病好后,变得有些不近人情。白帝虽然己拥有了地魔兽的魔力,但他知道只要天帝的金乌练成,他一样会在金乌的照射下魂飞魄散,三界中只有圣灵石能对抗金乌。只有得到后羿的圣灵石,才能躲过这一劫,并重振魔界,和天神对抗。为此,白灵法师在地魔兽的安排下,精心设下毒计,诬蔑离洛祭祀邪魔,要将离洛活活烧死。


            7楼2011-09-24 06:38
            回复
              精卫填海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经》记述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精卫。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精卫填海》也是38集大型古装神话剧的名字。


              8楼2011-09-24 07:47
              回复
                【解释】: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也比喻徒劳,不自量力。
                  【出处】:《山海经校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事例】:宾南如~,每不自量。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意志坚决
                【成语故事】:神话传说,上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被水淹死,她的灵魂化作一只作精卫鸟,总是飞到西山去叼石头和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仇。
                  【成语例句】:
                  ◎ 在中国古代,同样有过一个神话时代,《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等神话故事成为后世许多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土壤。
                  ◎ 天气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洪水猛兽等,对原始人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巨大的威胁,因而就产生了"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

                女娃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故事又名“精卫镇海”。
                  古文赏析: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比喻坚持不懈的人。
                编辑本段典籍记载  《山海经》古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 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山海经》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鸦: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啸: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堙: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编辑本段女娃之死  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明珠。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很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9楼2011-09-24 07: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