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篇
小时候 (2008-03-29 17:47:36)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情随笔
看了大家在《大摘录》里的回复,甚是感激。
很久以前曾随扬扬一起在小外的带领下去过一所聋哑学校,那里依山傍水,景色很美,就象班德瑞演奏的那曲《寂静山林》一样宁静而和谐,孩子们都很纯真,最大的才15岁,他们的眼睛是晶亮的,笑容是干净的,我们教他们画画,跟他们一起做无声的游戏,他们发不出声,只能用手势和口型来表示对我们的欢迎,临走前我忍不住好奇,冒昧地问随行的一位朋友有遗憾么,朋友是这所学校的老师,也是聋哑人,他走到绿悠悠的草坪中央,伸开双臂,用手语对我们说了一段话,小外一边看着他的手势一边对我们翻译,朋友是在说:“虽然我们听不到说不出,但我们能看的见,能看见自然的色彩,看见鸟儿的翅膀,跟那些看不到自己亲人和朋友的盲人朋友一比,上帝对我们真的太厚爱了”。
回来时我沉默了一路,也想了很多,跟这些孩子们一比,我们不缺胳膊不少腿的人会多么让他们羡慕,跟父辈们一比,我们这些不愁吃不愁穿的人会多么让他们感慨,既然如此,我们还能有什么路不可以走还能有什么坎不可以过?虽然大话人人会说,道理人人都明白,但真正懂得的人又有几个?我们总是在不停的抱怨,埋怨,也总是在有意无意的暗暗同别人进行比较,然后负面情绪充斥到生命,生命由此而不再鲜活,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呵,可我们大多数人,都在重复着这种烦闷,即使看的再开的人,也难免会有压抑的时候,我们是普通人,所以我们允许这种压抑的存在,因为生命由酸甜苦辣构成,缺其中任何一种滋味,都不会完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生活并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我们亦是如此。我们也有烦恼的时候,也会发泄,只是不太喜欢把这些苦闷真正当作一件多么正经的事情去看待,想发脾气了荨一般找小外,小外一般和扬扬对着咬,她们俩咬着咬着就没事了,我呢一般逮谁就谁了,如果够幸运的话也可能会对她们三个一起来一次即兴“演讲”,每次看到我想发火,她们总会象耗子一样,低首顺眉煞是可爱,每次都弄的我感觉自己这脾气来的好无聊,然后在不丢大面儿的情况下去做点蛋糕或煮杯咖啡拿给她们,权做歉意的表现吧。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叮嘱我们,“要懂得体谅别人的心情,要懂得如何去爱这个世界,我们避免不了比较,但人比人会气死人,所以在往上比的时候千万要同时往下比一下,这样才能好过”。父母经历过苦痛,明白如今的日子来的多么不易,如果你正在为琐事而烦恼,那么当你吃面包的时候就去想一想曾经连窝头都吃不上的先辈们吧,不要去说年代是如何不同,人都是一样的,很多时候,年代的前进与人类素质的提高并不一定成正比。
最后是关于这个BLOG,的确象很多朋友说的那样,有很多话不敢说也不能说,因为这些话只能在家里说跟家人说。就象在国内你可以随意评论这个坏那个傻,但到了国外便不同了,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将不再是你个人的事,因为那些老外会在你身上潜意识的评价整群中国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候的你代表了一个民族,人在国内国外的不同,也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当中来,任何一个有点责任心的人,是都不会在公众场合乱说话的。我比较喜欢多海说的那句话,“她们四个推来推去要更新blog,只是表达一种情趣而非真的把更新作为负担,就像我们平日在家里也会不时互相推诿对方做家务,并非真的不想做,只是有人肯做自己就更自在而已”.呵呵,是啊,相对写东西我更喜欢看东西,扬扬的随手写写也好小外的大摘录也罢,还有雁的感悟,翘翘的酸和小岛的咸,只要是她们写的,我都喜欢看,喜欢看她们写的文字,更喜欢看她们写这些文字时的样子。:)
那年随父母一起到国外参加“研讨”,游玩时我和扬扬讨论了半天这两个男人究竟哪个更帅一点这个问题,并特地给他们拍照留念,蛮有意思。:)

扬扬的拍的,她喜欢风景照,现在家里最多的就是风景,看着那么多美丽的风景,我忍不住的想删上几张。:)

荨在意大利游玩时拍的,据说她在船上曾一个不小心掉到了海里,弄的满身狼狈,真的很想看看一向大家闺秀的荨当时会是怎样一副狼狈相。:)

看着大人们孩子们的笑脸,我们总会忍不住一阵微笑,这是发自内心的温暖。:)

小新口述&扬扬笔录
荨&小外整理图片
0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