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吧 关注:36,154贴子:512,514
  • 6回复贴,共1

【转】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人类一般历史而言,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总要破坏旧的社会制度。但在各个不同民族和不同时期,破坏的程度并不一致。中国古代社会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候,对氏族社会的破坏是逐渐地、缓慢的。西周的封建宗族制度,就是封建制度和氏族制度相结合的一种制度。对氏族制度进行激烈破坏是在东周时期才发生的。
一、社会状况及文化状况
“礼崩乐坏”,政治上的动荡不安时期。
天子号令不行;
诸侯相互之间的兼并:大国吞大国,大国吞小国,小国吞最小国。原来有一百四五十个诸侯国,到了东周末,只剩下晋、楚、齐、秦、越五大国及鲁、宋、郑、卫等几个待亡的小国。
诸侯国内卿大夫地位的变化;
宗法制从制度上不复存在;
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而在文化上却进入一个辉煌时期。
1.兼并、争霸使文化得以在大范围内传播:
2.大一统观念未建立,使学术有可能产生分化、裂变。
3.士阶层的崛起。从此一大批专门从事精神生产和精神活动的阶层形成,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巨大。
春秋士阶层的来源有三:
一是原来的士人。《左传》昭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士为统治阶级的底层,在宗法制社会里,他们有一定数量的“食田”,又受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教育,能文能武,平时任卿大夫的家臣,战时任下级军官。地位稳定,生活有保障。进入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宗法制逐渐被破坏,士的安定平稳的生活被破坏。一方面,士的生活不再有保障,他们除了“六艺”以外,一无所有;而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再受卿大夫的控制,有了人身自由。为后来形成的“士”阶级奠定了基础。
二是原来的王公贵族中的一些衰落子弟。原来的王公贵族子弟随着宗法制的被破坏,地位也已丧失,需要以自己的才智和口舌谋求生活来源。这样他们也就沦落成为“士”。
三是来自于原来被统治阶层中的一些杰出人物。原来的庶人阶层中,有一大批佼佼者,被称为“秀民”,被选拔出来担任一定职务。
作为一个群体,士拥有专门的文化知识,以脑力劳动为特征,并且形成了一种群体品格。这些品格有:
①博大的胸怀与开放的心态。由于他们不需依赖于某一特定的阶层,所以能有较为开阔的胸襟。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定,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规模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
②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希望学而有所用,“学而优则仕”希望将自己的主张付诸实施。这是当时各家各派的共同倾向。“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形成了后世的所谓”忧国忧民“思想。
③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的社会责任感。孟子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年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孟子·万章上》)这一点在儒家身上尤其体现得格外突出。
④道德修养自觉。各学派的观点不一,主张不一,但在道德修养方面,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追求。其中尤以儒家为甚。他们有卓立不群的“清高”意识;有超越物质欲望追求的精神追求有自省的修养方式。
4.私学的兴起。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丧失,不能养活原来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官员走出宫廷,走向下层或列国,推动了私家学者集团的产生。
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王官百工,陆续分散到各个诸侯国,有些人做官,有些人做师。这就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的传播。
殷商西周时期,文化教育掌握在巫和史的手中,只有贵族及其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所谓学皆在官。由于图书典籍散落民间和诸侯国,再由于具有文化知识的士脱离王室,不再依附于别的阶层,有了独立活动的可能,所以私学兴起。



1楼2011-09-21 21:34回复
    由于是私学,受教育的对象也就打破了原来只有贵族子弟的局面,大批新兴的地主、商人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由于他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参政,所以他们往往不甘静止于一地,而是浩浩荡荡,四处游说。这对于文化的传播,无疑起了极大的作用。
    齐国的“稷下学宫”,就是私学繁荣的象征。齐桓公在国都稷门外立学宫,广找天下贤士,勉其著书立说,讲学论辨,在生活上予以优惠,在政治上给以地位。所以各门各派都在此聚集。是教学的基地,学术研究的中心。
    5.思想领域内的民本思潮。
    现实政治迫使人们对神和人的关系、君和民的关系进行重新解释:
    主要表现为:
    ①“天道远,人道迩。”
    子产:“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十八年)随季梁: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六年)
    虢史嚚(YIN2):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传》庄三十二年)虞宫之奇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若晋取虢,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左传》僖五年)宋司马子鱼: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左传》僖十九年)郑子驷子展说:要(被迫)盟无质,神弗临也。所临唯信。……明神不蠲(不赞成)要盟,背之可也。(《左传》襄九年)
    周内史叔兴说:吉凶由人。(《左传》僖十六年)鲁闵子马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二十三年)
    宗教在中国没有发展成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形态,与此有很大关系。
    ②民为贵、君为轻。
    国与国之间的争霸也好,国内的稳定和发展也好,都离不开民。所以民得到进一步的重视。陈代齐,大斗出,小斗进,收买民心。
    士阶层由于处于统治和被统治之间,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
    首先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老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49章)谴责“以百姓为刍狗”为“不仁”,警告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孔子则进而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修己以安百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的“仁政”学说。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礼记·大学》)
    墨子出身庶人,所以能为“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的现象愤愤不平,能从他们的立场提出兼爱、非攻、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
    系统而完备地提出“民本”学说是儒家的孟子,首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


    2楼2011-09-21 21:34
    回复

      二、先秦诸子
      正是在以上所述的背景下,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东周在西周的进步的但是简单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产生了卓越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思想家。他们的著作和遗留的言论,给后来的封建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说中国文化由此形成,并不过分。
      所谓“百家”,只是对当时学派众多的现象的一种概括。在众多学派中,比较重要的有儒、墨、道、法、阴阳等数家。西汉司马谈在把它们概括为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对各家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文载《史记·太史公自序》,后人将其称为《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摘抄如下: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其后刘歆将诸子归纳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等十家。见于《汉书·艺文志序》。这主要是从学术源流方面着眼。


      3楼2011-09-21 21:36
      回复

        2.谨严的墨家
        墨家,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
        其影响南及楚、越,其学者广布各国。
        墨家创始人是墨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曾为宋国大夫。其生卒年不可详考,据孙诒让《墨子闲诂》说,其生卒年大约在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孔子死于前479年)到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之间。
        墨家学说的主要思想保存在《墨子》一书中。其书汉代有71篇,宋代还有63篇,宋以后则只有53篇。其中《经上》、《经下》两篇当是墨子所自作;《经说》当是墨子讲经,弟子笔录的记载。其它部分有的是弟子记录墨子的讲学内容,有的是墨家后学所记,最后合成一书。
        如果说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家学说是一种立足于士阶层的学说,那么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就是一种立足于庶民阶层的学说。所以墨家学说是当时儒家学说的最大反对者。
        墨家的特点:
        ①组织:严密的帮会宗教团体。有较多的证据证明墨家来自游侠。
        ②天道观:强调“天志”,把“天志”作为规范行为的规矩,衡量万事万物的“天下之明法”。儒家提出“命”,认为人的寿夭穷通,国的治乱安危,都由天命所定,“尊天信命远鬼神”,天命既定,下民就不可怨天尤人;而墨家则“尊天非命信鬼神”,认为上天以下民的意志为准绳,随时对贵人施行赏罚,没有不变的天命。
        ③道德观:讲兼爱。儒家讲爱,但前提是有等差;而墨家讲爱,前提是无差别,所以要“兼相爱,交相利”。
        ④政治观:反对战争,提出“非攻”。但和儒家的反对战争不同,要以先进的作战方法反击来犯者,而不是一律地反对战争。所以很重视城守之法。
        ⑤知识论:注重实证。所以重视生产知识和技能。与当时所有别的诸子著作不同,《墨子》中记载了大量自然科学知识。
        


        5楼2011-09-21 21:38
        回复

          3.超逸的道家
          “道”的本意是道路,引申为道理,即事物的规律,至老子,首次把道作为标志宇宙本原和规律的哲学范畴。
          道家一派由于以“道”为学说的核心内容,所以被称为道家。
          道家所依据的著作首先是《老子》,而关于《老子》及其作者问题以及成书年代问题,却是众说纷纭。
          对道家作出发展的是庄子,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其生卒年也是难以定论的问题。范文澜认为当是前328-286之间的人,比老子同时或稍后。《庄子》33篇,其中内篇7篇,可信为庄子自作,外篇杂篇共26篇,多出道家依托,不全符合庄子本意。《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如老子主张无为,是为了有为、无不为。而《庄子》则把无为说成是无是非、无生死、无成败、无梦醒、无时间空间,把一切归于无。
          道家的中心问题本来是全身避害,躲开人世的危险。其基本方针就是以超然的态度对待尘世的纷争。在这一点上,它和当时各种学派截然不同。
          道家认为,人生在世,要受到许多的外在束缚,如肌体之累,对声色享乐的追求,对功名利禄的欲望,对死亡的恐惧,仁义礼乐的羁绊等等,只有超越于这一切之上,才能领会到人生的真谛——道。基于此,道家和儒家在人生态度和政治理想方面都是有剧烈冲突的。由于道家追求的是超然物外,所以把它的特色归纳为超逸。
          可以把道家的特点归纳为如下几点:
          ① 宇宙观:认为道是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的基本规定是“无”
          ②认识论:强调“有”“无”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庄子将其发展为相对主义,抹杀事物矛盾双方的本质规定性,而如果从道家的无的观点来看,他这是站到了一个更高的角度。正如冯友兰所说:“从道的观点看事物的人,好象是站在圆心上,他理解在圆周上运动的一切,但是,他自己则不参加这些运动。这不是由于他无所作为,听天由命,而是因为他已经超越有限,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哲学简史》P136)
          ③政治理想:主张无为。其理想的社会状况是小国寡民时代。儒家要回到西周,墨家要回到大禹时代,道家则要小国寡民时代,甚至回到黄帝时代。
          ④人生观:追求精神自由,不为外物所累,不为情感所累。《庄子·骈拇》说:“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被异化。只有超越这一切,得到人性的复归,才能实现人的价值。这里牵涉到人的价值观念问题。儒家体现人的价值主要是实现“内圣外王”,而道家由于主张无为,所以追求“逍遥”,在逍遥中实现精神快乐。
          如何做到不为感情所累?靠理和理解。所谓理,就是事物的必然性。理解,就是理解这种必然性。
          《庄子·至乐》中有个关于庄子本人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鼓盆而歌。
          情可以以理和理解抵消。
          另外一个追求最高境界的方法是“坐忘”。
          尽管在春秋战国时期,并称显学的是儒、墨,但墨家很快衰微。真正对后世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道。尤其是道家的避世哲学,自适情趣,对后世的士大夫阶层影响极大。


          6楼2011-09-21 21:39
          回复

            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状态们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原有的国家礼法制度趋于瓦解,在思想上对各个学派的限制减少;诸国的征战,在政治上不会对思想进行严格控制,所以诸子百家就在这个时期形成发展,之后两千年中国的思想学派都发源于此,故有楼主提出的问题一说。可以从政治制度的变迁,周代宗法制度的瓦解,国家未形成统一的角度来进行论述,还可以用秦汉及其以后国家仅仅遵从一种思想的对照形式来分析。


            8楼2011-09-21 22:11
            回复
              儒,道,墨,法
              我还是对道家最感兴趣,
              所以今晚买玉佩时呵呵就挑了块老子像的~~


              IP属地:上海9楼2011-09-22 0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