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的陬邑,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逃卿族之间火并之难而到了鲁国,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爸爸,叔梁纥和颜氏的一个女子,野合,就生下了孔子,在尼丘这个山丘上祈祷,而得到孔子。(这个说法,比较含糊,显然司马迁是把两种说法都给并列罗列出来了,一是野合,二是野外山上祈祷而生下。其实这两种说法在司马迁看来可能并不矛盾,所谓去山上什么庙里祈祷,这大约是不孕妇女在古时候一种通行的作法,这种祈祷固然不会就能怀孕,但是,祈祷之后,可能就会跟庙里外附近专门干那什么的男子,发生那个,于是,竟然就怀了孕,这大约是古时候不孕妇女的一种可被世俗接受的怀孕的办法,所以,这样来讲的话,祈祷和野合,就也不矛盾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在生育环节上叔梁纥并没有参预。总之这只是推测,这个事情很含糊。或者叔梁纥就是跑过来跟她发生那个的那男子,但叔梁纥是个大夫,应该不会无聊地跑到庙边上等着去干这个。)
孔子出生之后,脑袋顶上有很多包,于是就给他起名叫丘。孔丘字仲尼,姓的是孔氏。
孔子出生不久父亲就死了,葬在防山。孔子不知道自己的爸爸的坟在哪里,因为她妈妈不告诉他。孔子小时候游戏,喜欢摆着俎豆这种祭器玩儿,搞礼什么的仪式,这样玩儿。孔子是teenager的时候,他的妈妈也死了,于是孔子把她停柩在五父街,大约因为孔子不知道爸爸葬在那里,出于慎重,就把妈妈停柩在这里放着。邑里边的老乡,挽父的妈妈,告诉孔子,他爸爸的坟是在哪里,孔子这才把老妈的灵柩,和父亲一起葬在防山。
(孔子妈妈居然不告诉孔子,老爸葬在哪里,也很蹊跷,这正可以联系到野合的事,所谓野合,固然就是没有结婚,是私生子,他妈妈似乎也不让孔子认自己这个爸爸。)
孔子穿着丧服,这时,鲁国执政的卿族季孙氏家招待士人吃饭,孔子也去了,他爸爸本是大夫,所以他觉得自己也是士人。阳虎是季孙氏的家臣(大主管),于是叫孔子退出去,说:“季氏请的是士人,不敢请你。”
(这话,显然没有把孔子当士人,等于也不承认孔子的爸爸是叔梁纥,叔梁纥乃是大夫,他的嫡生儿子如果成年继承父亲的爵位,可能还是大夫,非嫡生的长子,则为士人。而阳虎连孔子是士人也不承认,则干脆不认为孔子是叔梁纥的儿子了。)
孔子于是就退了出来。(对这事情也没辩解,看来当时的舆论他也是接受的。)
孔子又穷又微贱,等长大之后,曾经去季氏家(即季孙家)去做“史”,做称量方面的工作,还曾经做“司职吏”,养牲口的事情。孔子身长九尺六寸,人谓之“长人”,个子很高。(其实力气也满大,难怪能管牲口。)
孔子大约三十岁的时候,齐景公来鲁国访问,齐景公问孔子:“从前秦穆公地处偏僻小国,如何能当了霸主呢?”孔子按他自己在《论语》里的追述,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开始学习,三十就立了,大约是学的差不多了,所以,满有学问的了,因此,回答齐景公说:“秦国虽然小,但是志向大,虽然偏僻,但是行事中正。秦穆公提拔任用五块羊皮换来的百里奚,把他从奴隶囚犯的束缚里拔取出来,连谈了三天,就授给他国政。这样做事,别说霸了,称王都是可以的。”
齐景公很高兴。
(这话是不是孔子说的,感觉也有疑问,按孔子的学说,对霸是很不看得上眼的,对王当然是很推崇,类似王道嘛,但是,对秦穆公这样的国君,而且又是周朝的诸侯,说他可以称王,那是和周天子并列了,孔子当不会说这样无礼的话。如果孔子真说了这话,那大约也另有用心,就是,大讲秦穆公任用卑贱的人如百里奚,那也是希望你能任用我这样穷而起贱出身(爹是谁都搞不清的)的我啊。)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季氏的掌门人同时是鲁国执政卿的季平子和郈氏家的人斗鸡,季平子把鸡羽毛上涂上芥末(想迷对方的鸡眼),郈氏则干脆在自己的鸡爪子上装了青铜套,一下子把季氏的鸡给蹬了。季平子一下子怒了,恨郈氏,就硬去侵占了郈氏在曲阜的宅基地。郈氏掌门人昭伯就跑到鲁昭公那里告状,告季氏的状。鲁昭公本来恨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卿族专了鲁国的权,于是就带着人去伐季氏,攻进了季氏家院。季平子猝不及防,被打得没处跑,登上了一处高台,向下面的鲁昭公请罪。这时候,孟孙和叔孙家的掌门人,也是鲁国的卿,则跑来帮助季平子,杀进来攻鲁昭公,直把鲁昭公给打出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