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木棉,是白色的。
所以在那街边看见火红的一片时,并没仔细的去看。但是终归是好奇,在北方,很少有那样把花开的很繁茂的树的印象中开过了花,应该是结满了果子,比如苹果,比如梨子所以对于那只为了开花而开花的树,就仔细的去看了看。
厦门的街道很干净,哪怕是藏在小巷子里的菜市场,也并不怎么吵闹。
住的地方是个斜坡的高处,在夏天可以多一点清凉的风。从斜坡下去,拐角的地方总有个阿婆,摆了好多草在那里卖。因为不知道具体到底是什么植物,所以看来只是各种各样的草,也不知道那是用来做什么,也许是为了什么节日,拿来煮东西吃的,比如苏北的端午,是要用好多植物
煮鸡蛋来吃,又或许那是用来驱蚊虫的,就好象我家乡的艾草,还可能,那根本只是些草药。每天的傍晚,就会从那摊子边路过,然后从街头走到街尾,仔细的端详那花,很开心的样子绽放在枝头。
在我买了一串芭蕉回来的那个傍晚,阿婆跟我说话了,竟然听到一点乡音,在那好久不肯说话的日子里,听到那声音,心里就好象突然开了一道光亮的缝隙,有倾诉的欲望喷薄而出。
“这花,难得开的这么好。”
“恩,未见过这样开满好多花的树。”
“是叫木棉,要仔细看,还更好看呢。”
“哦?还以为木棉,应该是白色的”
“。。。。。。”
那么,慕容的那颗开花的树,应该是这样的木棉吗?火红的,如同爱人的心。阿婆来了这异乡,也是为了爱人。不是想象中的惊心动魄,只是简单的为了生计,来这言语不通的南国,当初的为难,还是隐约可以从她眉目间看到的,但更多的,是平和。那个带了她来到这里的人,已经离去了。只余下那间屋子,还有对家乡的思念。问她为什么没回去呢,那边,应该是有亲人的吧。她于是笑,说再回去,又是个陌生人,又是异乡了。儿女是把这当做自己的故乡的,且就在这个巷角,有他与她一生的相守。说起那个他,阿婆笑的很甜蜜,仿佛那个人从未离去,又仿佛,他只是去了街角,去买一把她爱吃的青菜去了。那密密的皱纹间,漾出些许幸福。对于她来说,这巷角留下的那些岁月的记忆,就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了吧。
那时,是离了我生活并为之用尽全力的城市,离了爱了好久的人,去了那陌生的地方的。生活的场景变换了,不曾变换的是落寞的心情。总是奇怪,那些誓言,那些温情,为什么就仿佛在一瞬间,就消逝了。总是奇怪,真的只是路
过吗?背叛的快感,胜过我给的平和快乐吗?就好象那木棉,开放的灿烂中,是否承载了积蓄好久的深情,待到花落的时刻,那花瓣会不会不心甘。真的爱情,或许只是小说的一种原料吗?它根本就在这世间存在,它根本就是为了告诉这世间的人,有些幸福,只能够用来憧憬。
每每开口,别人总是惊诧的,为了我那标准的普通话。在那样的温润的城市,连言语都软软的,有着欢快的调子。也或许,我的语调里,也含了因为心不甘,而愤恨的坚硬于是,拒绝说话,甚至经常去的超市,收银员会想到用纸笔与我交流。但是,却开始习惯,在每个傍晚去那个小摊子,听阿婆闲聊。也没多少话,俩人絮絮的,说些家常事。也会喝一碗阿婆煮的甜粥,心里熨过一般平和。她从不曾问过我是为了什么伤心,就好象可以一直看到我的心里去,因为我的伤心,在她经历的事情面前,是很微不足道的吧。不是不难过的,因了她很象我的外婆。那一个个的夏日黄昏,她给我心灵的安慰与温润。伤痛也渐渐的不再伤害我,心不再是麻的一片,能够感觉到疼,也是好起来的征兆呢。
在夏天就要过去的时候,离开了那里。拎着简单的行装走过阿婆的小摊时,她笑的依旧那么平和,仿佛就好象我还去买酸奶或别的东西。终究没有与木棉一起拍照,我象那样美丽,还是留在心里的好,那个夏天给我的惊喜,以及那慈祥的婆婆给我的安慰,一直都在心里,偶尔只是因为一个转身,就会从心里荡出来。那热烈的颜色,与温和的言语,奇迹般的在我心里融合,给那个本是伤心的季节,一个美好的结束。
没再去过那个城市,但是那火红的一片,一直开在心里面。那温和的话语
家常,也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里,真实存在。
那一夏的木棉心事,铭记于此,管它流年似水,历久祢新。
所以在那街边看见火红的一片时,并没仔细的去看。但是终归是好奇,在北方,很少有那样把花开的很繁茂的树的印象中开过了花,应该是结满了果子,比如苹果,比如梨子所以对于那只为了开花而开花的树,就仔细的去看了看。
厦门的街道很干净,哪怕是藏在小巷子里的菜市场,也并不怎么吵闹。
住的地方是个斜坡的高处,在夏天可以多一点清凉的风。从斜坡下去,拐角的地方总有个阿婆,摆了好多草在那里卖。因为不知道具体到底是什么植物,所以看来只是各种各样的草,也不知道那是用来做什么,也许是为了什么节日,拿来煮东西吃的,比如苏北的端午,是要用好多植物
煮鸡蛋来吃,又或许那是用来驱蚊虫的,就好象我家乡的艾草,还可能,那根本只是些草药。每天的傍晚,就会从那摊子边路过,然后从街头走到街尾,仔细的端详那花,很开心的样子绽放在枝头。
在我买了一串芭蕉回来的那个傍晚,阿婆跟我说话了,竟然听到一点乡音,在那好久不肯说话的日子里,听到那声音,心里就好象突然开了一道光亮的缝隙,有倾诉的欲望喷薄而出。
“这花,难得开的这么好。”
“恩,未见过这样开满好多花的树。”
“是叫木棉,要仔细看,还更好看呢。”
“哦?还以为木棉,应该是白色的”
“。。。。。。”
那么,慕容的那颗开花的树,应该是这样的木棉吗?火红的,如同爱人的心。阿婆来了这异乡,也是为了爱人。不是想象中的惊心动魄,只是简单的为了生计,来这言语不通的南国,当初的为难,还是隐约可以从她眉目间看到的,但更多的,是平和。那个带了她来到这里的人,已经离去了。只余下那间屋子,还有对家乡的思念。问她为什么没回去呢,那边,应该是有亲人的吧。她于是笑,说再回去,又是个陌生人,又是异乡了。儿女是把这当做自己的故乡的,且就在这个巷角,有他与她一生的相守。说起那个他,阿婆笑的很甜蜜,仿佛那个人从未离去,又仿佛,他只是去了街角,去买一把她爱吃的青菜去了。那密密的皱纹间,漾出些许幸福。对于她来说,这巷角留下的那些岁月的记忆,就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了吧。
那时,是离了我生活并为之用尽全力的城市,离了爱了好久的人,去了那陌生的地方的。生活的场景变换了,不曾变换的是落寞的心情。总是奇怪,那些誓言,那些温情,为什么就仿佛在一瞬间,就消逝了。总是奇怪,真的只是路
过吗?背叛的快感,胜过我给的平和快乐吗?就好象那木棉,开放的灿烂中,是否承载了积蓄好久的深情,待到花落的时刻,那花瓣会不会不心甘。真的爱情,或许只是小说的一种原料吗?它根本就在这世间存在,它根本就是为了告诉这世间的人,有些幸福,只能够用来憧憬。
每每开口,别人总是惊诧的,为了我那标准的普通话。在那样的温润的城市,连言语都软软的,有着欢快的调子。也或许,我的语调里,也含了因为心不甘,而愤恨的坚硬于是,拒绝说话,甚至经常去的超市,收银员会想到用纸笔与我交流。但是,却开始习惯,在每个傍晚去那个小摊子,听阿婆闲聊。也没多少话,俩人絮絮的,说些家常事。也会喝一碗阿婆煮的甜粥,心里熨过一般平和。她从不曾问过我是为了什么伤心,就好象可以一直看到我的心里去,因为我的伤心,在她经历的事情面前,是很微不足道的吧。不是不难过的,因了她很象我的外婆。那一个个的夏日黄昏,她给我心灵的安慰与温润。伤痛也渐渐的不再伤害我,心不再是麻的一片,能够感觉到疼,也是好起来的征兆呢。
在夏天就要过去的时候,离开了那里。拎着简单的行装走过阿婆的小摊时,她笑的依旧那么平和,仿佛就好象我还去买酸奶或别的东西。终究没有与木棉一起拍照,我象那样美丽,还是留在心里的好,那个夏天给我的惊喜,以及那慈祥的婆婆给我的安慰,一直都在心里,偶尔只是因为一个转身,就会从心里荡出来。那热烈的颜色,与温和的言语,奇迹般的在我心里融合,给那个本是伤心的季节,一个美好的结束。
没再去过那个城市,但是那火红的一片,一直开在心里面。那温和的话语
家常,也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里,真实存在。
那一夏的木棉心事,铭记于此,管它流年似水,历久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