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水的同志从遥远的家乡来看我,我很高兴,也使我的记忆又飞回到了60年前。我就谈谈天水,谈谈这块曾养育过我,也蕴育过我的诗的地方,几十年以来让我一直梦魂牵绕的地方。
一九三八年一月,我随父亲史步蟾从老家山西过黄河到西安,同年4月从陕西凤翔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当时,我只有15岁。在西安流浪了几个月,一心一意想去前线抗日,父亲说我年纪太小,读几年书再说。于是,我报考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国立甘肃中学,由西安出发在凤翔文庙住了半个月之后。便由学校组织来天水。父亲一个月之后也来到天水。
当时的天水城似乎很小,在两山夹着的一个狭长的地带中,周围都是丘陵,站到城中间的当街上,可看到东西的城门。李广墓前有石虎,伏羲庙前有戏台,每到伏羲的诞辰日,民间就自发组织起来唱戏,很热闹。我记忆中的伏羲庙很雄伟。伏羲的眼睛睁得很大,白多黑少,很难让人忘记。每到课余时间,我们几位同学就相约到伏羲庙的大树下去闲谈。
当时正是抗战时期,华北失陷,日本侵略军想攻占潼关进入关中,常常派飞机来轰炸西北各大城市,连天水也不放过,在天水城里扔了不少炸弹。
那时,我对生于成纪的“天下无敌”的“汉之飞将军”李广十分崇敬,我们常常去李广故里聚会,朗诵诗歌。1942年2月,我写的长诗《鄂尔多斯草原》就是在李广墓前的一片树林中写的。
那时天水的明清建筑不少,有古老的牌楼和门楼,城北边还有泰山庙和玉泉观,树木参天,郁郁葱葱,有的大树两三人合抱还抱不住。织锦台、南宅子、北宅子怎么样了?我至今还记得那些古朴的民居建筑。
南郭寺怎么样了,南郭寺我们也经常去,当时的南郭寺给人感觉很幽静。庙内的杜甫像面貌红润,和想像中面貌清癯的诗人实在差得很远。有一棵苍劲的唐代古柏还摇曳着一丛丛的绿叶,传说杜甫在《秦州杂咏》中赞美过这株古树。杜甫“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的诗,那清澈见底的淳美泉眼,我至今还记得。那流泉现在不知怎么样了?
天水的水喝起来特别醇美,泉水特别多,马跑泉那大大的喷泉不知尚在否?我们徒步去过两次,杜甫形容天水的水“香美胜牛乳,可供十方僧”真是说的一点也不错。城南有一口井水特甜,我父亲与我常去那里的茶馆饮茶。
当时,我一个人住在天水城外北山上的万寿庵中,不知那古建筑还在吗?保护得如何?我住在西厢房,深夜在大殿几盏青灯的光照下写诗,直至天明。我经常徘徊在李广墓前幽静的树林中,也曾在伏羲庙高大的柏树下散步。任意地思,任意地想,让思想带着翅膀飞翔。我先后创作了《草原牧歌》、《鄂尔多斯草原》、《智慧的悲哀》等几十首诗。诗似乎也哺育和激励了我的身躯,由一米六猛长到一米九以上。
在天水生活的五年时间是我生命的成长期,也是我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在我的心里,天水是我的第二故乡,哺育了我的青春,蕴育了我的诗。后来,虽然离开了天水,但我的两个弟弟史光汉、史昭汉和我父亲一直留在天水,直到去世。他们的坟墓就在玉泉观山顶上。
将来如有机会很想再回一趟天水,跪谒父亲的坟墓,看看南郭寺、伏羲庙、麦积山石窟,还有甘谷县的大像山。上世纪五十年代麦积山石窟的修缮工程是我父亲在天水县文教局任上完成的,他还陪同吴作人、王朝闻、罗工柳、肖淑芳、戴泽等十几位京城来的领导与专家去游览过。
天水,是永远让我梦魂牵绕的地方。
2002年5月26日于京华
按:本文是毛晓春采访时的记录整理稿,出版前经牛汉先生亲自校订。
一九三八年一月,我随父亲史步蟾从老家山西过黄河到西安,同年4月从陕西凤翔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当时,我只有15岁。在西安流浪了几个月,一心一意想去前线抗日,父亲说我年纪太小,读几年书再说。于是,我报考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国立甘肃中学,由西安出发在凤翔文庙住了半个月之后。便由学校组织来天水。父亲一个月之后也来到天水。
当时的天水城似乎很小,在两山夹着的一个狭长的地带中,周围都是丘陵,站到城中间的当街上,可看到东西的城门。李广墓前有石虎,伏羲庙前有戏台,每到伏羲的诞辰日,民间就自发组织起来唱戏,很热闹。我记忆中的伏羲庙很雄伟。伏羲的眼睛睁得很大,白多黑少,很难让人忘记。每到课余时间,我们几位同学就相约到伏羲庙的大树下去闲谈。
当时正是抗战时期,华北失陷,日本侵略军想攻占潼关进入关中,常常派飞机来轰炸西北各大城市,连天水也不放过,在天水城里扔了不少炸弹。
那时,我对生于成纪的“天下无敌”的“汉之飞将军”李广十分崇敬,我们常常去李广故里聚会,朗诵诗歌。1942年2月,我写的长诗《鄂尔多斯草原》就是在李广墓前的一片树林中写的。
那时天水的明清建筑不少,有古老的牌楼和门楼,城北边还有泰山庙和玉泉观,树木参天,郁郁葱葱,有的大树两三人合抱还抱不住。织锦台、南宅子、北宅子怎么样了?我至今还记得那些古朴的民居建筑。
南郭寺怎么样了,南郭寺我们也经常去,当时的南郭寺给人感觉很幽静。庙内的杜甫像面貌红润,和想像中面貌清癯的诗人实在差得很远。有一棵苍劲的唐代古柏还摇曳着一丛丛的绿叶,传说杜甫在《秦州杂咏》中赞美过这株古树。杜甫“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的诗,那清澈见底的淳美泉眼,我至今还记得。那流泉现在不知怎么样了?
天水的水喝起来特别醇美,泉水特别多,马跑泉那大大的喷泉不知尚在否?我们徒步去过两次,杜甫形容天水的水“香美胜牛乳,可供十方僧”真是说的一点也不错。城南有一口井水特甜,我父亲与我常去那里的茶馆饮茶。
当时,我一个人住在天水城外北山上的万寿庵中,不知那古建筑还在吗?保护得如何?我住在西厢房,深夜在大殿几盏青灯的光照下写诗,直至天明。我经常徘徊在李广墓前幽静的树林中,也曾在伏羲庙高大的柏树下散步。任意地思,任意地想,让思想带着翅膀飞翔。我先后创作了《草原牧歌》、《鄂尔多斯草原》、《智慧的悲哀》等几十首诗。诗似乎也哺育和激励了我的身躯,由一米六猛长到一米九以上。
在天水生活的五年时间是我生命的成长期,也是我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在我的心里,天水是我的第二故乡,哺育了我的青春,蕴育了我的诗。后来,虽然离开了天水,但我的两个弟弟史光汉、史昭汉和我父亲一直留在天水,直到去世。他们的坟墓就在玉泉观山顶上。
将来如有机会很想再回一趟天水,跪谒父亲的坟墓,看看南郭寺、伏羲庙、麦积山石窟,还有甘谷县的大像山。上世纪五十年代麦积山石窟的修缮工程是我父亲在天水县文教局任上完成的,他还陪同吴作人、王朝闻、罗工柳、肖淑芳、戴泽等十几位京城来的领导与专家去游览过。
天水,是永远让我梦魂牵绕的地方。
2002年5月26日于京华
按:本文是毛晓春采访时的记录整理稿,出版前经牛汉先生亲自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