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舍默(Shermer)一篇专栏文章,写得很精彩。下面是几段摘录:当然,不仅社会人士甚至于科学界对待一切事物都带有先天的偏见,包括舍默本人以及我们大家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每个当事人都是一样的,谁也不可能完全置身在外。我们容易看到别人的错,而难以看到自己的非。
有偏见的大脑 (摘录)
–迈克尔.舍默
“我们之所以形成某些信念,有着各种主体的、情绪的、心理的原因。小到家人朋友、同事,大到文化和社会,我们的信念处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之下。信念一旦形成,我们就会用各种感观性的理由、有力的证据、理性的解释来为它们辩护申说,使之显得合理。信念是第一位的,对信念的解释是第二位的。我在新书《信任的大脑》(The Believing Brain)中指出了一个现象,即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有赖于我们对它的信念,我把这个现象称为“依赖信念的实在论”(belief-dependent realism)。现实的存在固然独立于人的心灵,但在任何时候,我们对现实的认识都依赖于我们的信念”。
“一旦形成信念,并对它们效忠,我们就会用一系列强大的认知偏见来维持、强化它们。这些偏见足以扭曲我们的感知,使之与信念相符,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种:
固着偏见anchoring Bias:在决策时对特定的参照物或信息过于依赖;
权威偏见Authority Bias:重视权威的意见,尤其是在评价我们所知甚少的事物时。
依赖偏见Belief Bias:根据结论的可信度来评价论证的强度。
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为业巳存在的信念寻找有利证据,忽视或曲解那些不利的证据。
除了上述偏见之外,还存在一种群内偏见In-group Bias,即更加依赖那些被我们视作同一群体的人,不太信任那些来自其他群体的人。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在部落生活中进化而来的,这使得我们非但会对信念作出这样的价值判断,还会对信念进行丑化和忽略,将它们看作是无聊的、邪恶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人类容易轻信,并容易受到一系列心理偏见的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设置了内在的自我纠错机制。科研需要严格的双盲设计,无论是实验对象还是实验者,都对数据收集期间的种种条件不得而知。与同事的合作也至关重要。研究结论要在科学会议和同行评议的期刊上经受检验;研究要在其他实验室里得到重复。对结论不利的证据、对数据的矛盾解释,都要在分析中有所涉及。”
有偏见的大脑 (摘录)
–迈克尔.舍默
“我们之所以形成某些信念,有着各种主体的、情绪的、心理的原因。小到家人朋友、同事,大到文化和社会,我们的信念处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之下。信念一旦形成,我们就会用各种感观性的理由、有力的证据、理性的解释来为它们辩护申说,使之显得合理。信念是第一位的,对信念的解释是第二位的。我在新书《信任的大脑》(The Believing Brain)中指出了一个现象,即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有赖于我们对它的信念,我把这个现象称为“依赖信念的实在论”(belief-dependent realism)。现实的存在固然独立于人的心灵,但在任何时候,我们对现实的认识都依赖于我们的信念”。
“一旦形成信念,并对它们效忠,我们就会用一系列强大的认知偏见来维持、强化它们。这些偏见足以扭曲我们的感知,使之与信念相符,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种:
固着偏见anchoring Bias:在决策时对特定的参照物或信息过于依赖;
权威偏见Authority Bias:重视权威的意见,尤其是在评价我们所知甚少的事物时。
依赖偏见Belief Bias:根据结论的可信度来评价论证的强度。
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为业巳存在的信念寻找有利证据,忽视或曲解那些不利的证据。
除了上述偏见之外,还存在一种群内偏见In-group Bias,即更加依赖那些被我们视作同一群体的人,不太信任那些来自其他群体的人。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在部落生活中进化而来的,这使得我们非但会对信念作出这样的价值判断,还会对信念进行丑化和忽略,将它们看作是无聊的、邪恶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人类容易轻信,并容易受到一系列心理偏见的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设置了内在的自我纠错机制。科研需要严格的双盲设计,无论是实验对象还是实验者,都对数据收集期间的种种条件不得而知。与同事的合作也至关重要。研究结论要在科学会议和同行评议的期刊上经受检验;研究要在其他实验室里得到重复。对结论不利的证据、对数据的矛盾解释,都要在分析中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