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lock221b吧 关注:391贴子:45,536
  • 4回复贴,共1
在赫拉克利特那篇文里,我曾经提出将早期希腊哲学分成两个脉络,其中之一是伊奥尼亚哲学。而这一分支最终结束是在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但现在我决定将德谟克利特和原子论的创始人留基伯分开,把德谟克利特放在苏格拉底之后,和柏拉图并列。首先是因为年代,德谟克利特比留基伯小很多,虽然他吸收了大量留基伯的理论成果,但留基伯和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是同时代人,比埃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和芝诺也只年轻一些;而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差不多是同时代人,只比柏拉图略大。更重要的是,留基伯在原子论的创立上虽然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但其哲学体系相比而言仍然徘徊在伊奥尼亚哲学和埃利亚学派之间,试图调和两者;但德谟克利特由于吸纳了留基伯之后更多哲学理论,并进行了更广泛的科学研究和理性思考,成为了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之一,而原子论也便成为德谟克利特庞大哲学体系中作为核心的一部分。


IP属地:英国1楼2011-09-05 01:24回复
    留基伯的生平在希腊哲学史上最为奇特,因为在所有大哲学家中,留基伯是否有其人几乎是惟一一个存疑的。当然,一般来说,大多哲学史家还是承认留基伯的存在,并且对其生活年代也基本一致认可。在希腊哲学家中,也经常看到对于留基伯的描述。这其中只有伊壁鸠鲁对其不屑一顾,这曾经造成后世一些哲学史家据以否认留基伯的存在。留基伯最主要的疑点在于其哲学理论,因为他的著作几乎没有流传下来,现今能看到的只有一则残篇,而且也只有一句话,“没有任何事情是随便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理由,并且是遵循必然性的”。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到哲学史上的脉络,也就是从伊奥尼亚自然哲学和意大利哲学创立以来的理性要素,这种要素也显然影响了后世的许多大哲,尤其是黑格尔。


    IP属地:英国2楼2011-09-05 01:25
    回复
      至于留基伯最有名的原子论,则仅仅见诸于其他哲学家的记载。很多哲学家因为留基伯可能在埃利亚生活过,并且显然曾经受教于巴门尼德或者芝诺,便将其归入埃利亚哲学一派。但亚里士多德仍然将他放在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之后合并论述,这表明亚里士多德认为留基伯哲学思想的核心上承伊奥尼亚哲学。我认为,从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和留基伯的核心思想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自然哲学以物质基础、客观自然为指归的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巴门尼德的“存在不能从非存在中产生”也显然极大影响了这三位哲学家。只不过,巴门尼德的“存在”对于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方法论上的价值,也就是用以认识物质内部不变的本原,进而解决“一”和“多”的对立。但就其本体论来说,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主要还是继承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关于本体的探讨。


      IP属地:英国3楼2011-09-05 01:25
      回复
        留基伯和前面两位哲学家有所不同,他当然也主要继承自然哲学家的核心思想,但他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亦是从埃利亚学派得来的。埃利亚学派强调“存在”,否认“非存在”。他们把“存在”看作是永恒不动不变的“一”,这样又否认了运动,“存在”又不运动,也就没有了“多”,便没有现象。因此,在埃利亚学派那里,“一”和“多”对立起来,而运动和静止、现象和本质也就被完全割裂了。留基伯创立原子论,最大的宏愿便是打开这种局面。他的方法就是认可“存在”,同时认可“非存在”。留基伯说“存在”是实在,也就是原子;“非存在”是虚空,作为“一”的原子就在虚空中运动,并在这种运动中从“一”产生“多”。


        IP属地:英国4楼2011-09-05 01:25
        回复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显然建基于留基伯的理论体系之上,另外,虽然伊壁鸠鲁对于留基伯不屑一顾,但他的理论同样有赖于留基伯的核心观点。留基伯将原子定为“一”,也就是说它本身是坚实的,不能够无限分解下去。这样就避免了埃利亚学派,尤其是芝诺对于无限性的探讨,因为芝诺的那种解构最终会使“存在”堕入“非存在”,但他又否认“非存在”!总的来说,由于留吉伯的著述没有流传下来,所以他的很多理论都被归入了原子论的集大成者德谟克利特,我们只能从少量他人记述中窥见留基伯原子论的概貌。


          IP属地:英国5楼2011-09-05 0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