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繁花落尽吧 关注:23贴子:1,022
  • 13回复贴,共1

●·゛文章丶从大明湖畔走来的不只有夏雨荷,还有一个李清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之一:眉黛浅处的哀怜与歌
在这个嘈杂的年代,有一本清静的书捧在手心,或许也是一种幸福。
李清照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也许人们对她的印象只是寥寥数首如《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醉花
阴》之类的名作,又或是“婉约词宗”,以及“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之类的赞誉。的确,她也完全配得上这些人们给她的桂
冠。但于她而言,那并不是她的全部。她也并不仅仅是那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子。她的个性与她的词一样,让人且迷恋,且哀怜。
她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备受人们的嘉许。而她亦率真果决,敢爱亦敢言。但这却为她带来了身前身后的种种忌恨与诋毁。她爱花
,爱酒,爱这如春光般烂漫的人生。但命运却只在她手上放了一半的幸福。前一半是美满甜蜜,后一半却只留给她苦涩流离。



1楼2011-08-29 15:01回复
    虽则她多才而又博学,但现实却总是如此的残酷。她对于太多太多的事情,亦属无能为力。而那些眉黛浅处的哀怜与歌,只被她轻轻的别在诗笺之上,留给我们一个帘卷西风时的婉约背影。
    从中学时开始,我就被她的那些盈动流转的词所深深折服。但直到很久以后,当再一次读到她的词,心中早已是别样的感受。原来,初次见到漱玉词时的那份惊艳,终究还是肤浅。
    且掬一捧心香,与这不息流转的时光。当我们再来读她的词,或许不仅只读那些绝美的言辞与意象,或许,我们更要读的,是她的心。
    每每读易安词时,总有一种优雅而安静的感觉浮上心头。她的词,几乎看不到生僻的字,大多都是一些简单的字句,甚至于口语俗语都被她信手拈来。但在她的笔下,这些不起眼的文字仿佛忽然间就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如同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让人倾倒且迷恋。即便是精思巧构,也从不留任何痕迹。她的词,宛如写于水上。千古以来,惟有她才有这样的情思与文采,亦只有她才配得上这样的称许。
    点墨,亦即是她的寸心。那些词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自有她的深意。我们不能只是望见了花的美,却忘却了她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那些绝妙华章之后,藏着一颗怎样的玲珑词心?而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一种温婉与多情呢?
    所以,终于临到要写完这些文字,我终究还是有些小小的惶惑与不安。我不知道自己生涩的笔,是否能勾勒出她的嫣然轻笑,或是浅黛凝愁;亦不知道是否又能拂开历史的迷雾,望见那个她至真至纯的心。
    或许,我只是能希望,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会有温暖的触觉吧。
    此为序。


    2楼2011-08-29 16:36
    回复
      2025-05-20 22:54:47
      广告
      序之二:人生几何花烂漫
      李清照是爱花的,她爱花怜花,亦总与花结缘。那一本薄薄的漱玉词,溢满了各样的芬芳,仿佛就是四处花开的盛迹。
      然而命运于她,却宛如一段穿越季节的旅程,从春到夏,又从夏到秋。起先绚烂无边的明媚与美好,却终湮没于那悲凉无奈的风中。而她原本清澈的眸,亦从此抹上挥之不去的阴霾。
      所以,在很多她的词中,总是充满了怀念与感伤。人生几何花烂漫?这或是她萦于心中久未吐露的轻叹,亦是让人默然无言的冷峻人生。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一〇八四年)。这时正是北宋王朝最为煊赫繁华的时期,其间杰出人物灿若繁星,唐宋八大家当时就占了三位,司马光也就是在这一年将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呈给神宗。此时的词人,可以说几乎集北宋名家之大成,苏轼、秦观、周邦彦、晏几道、贺铸等均在世。她的父亲李格非也颇有文名,其《洛阳名园记》名闻天下。当一位聪明灵秀的才女幸遇这文风阜盛而又安乐太平的世道,她迸发出如此让人惊叹赞许的才华,也就不奇怪了。
      少女时代的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结缡之后她是丈夫的倾心挚爱,她几乎拥有女人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好,仿佛她就是这世界的宠儿。所以那时候的她,是充满着率真与活力,甚至于有些小小张扬的。虽然生活总有些小小的波折,但总的来说她还是很幸福的。在汴京,在青州,都是她毕生难忘的美好时光。那些时光,宛如如梅花般灿然而笑。所以,你总能在这时候她的词中读到喜悦、欣然与恬美。那一枝新婚时她别于鬓边的嫣红,那一抹月下秋桂的芬芳,那一树庭院中淡淡妆天然样的梅花,又或者那个花下轻轻摇摆的秋千,这些都是她与花的约定。
      但这一切的美好,却宛如那个远去的春天,让人慨叹且怀念。靖康二年,金兵破汴京,俘徽宗、钦宗北还,北宋灭亡。而她所有的幸福,也被这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她生命的后三十年,只剩下了难言的苦楚与凄凉。祖国破碎,丈夫骤逝,她在颠沛流离中尝尽了孤独况味。曾经的那些花儿依旧妖娆盛开,只是在她眼中,却早已变了一番模样。春来花烂漫,秋至月如霜。她此时的词,早已经洗尽铅华,不华美,却更动人。而她用珠玑文字描出的心路历程,也终被我们铭记。人生几何花烂漫——本书的主旨,也正在于此吧。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很少,但从那些精致的文字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她天真的笑影,看到她眉弯的浅愁,看那些曾经的优柔岁月随风飘逝。而她的那些怀念与倾诉,也终被每一个喜爱她人格与词作的人们所铭记于心。
      


      3楼2011-08-29 16:37
      回复
        第一章:风住尘香花已尽
        ——那个依约婉柔的女子,从春日的繁花中走来,却在这初夏的风中默然离去。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楼2011-08-29 16:41
        回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蓦然间读到这样忧悒的文字,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风甫住,花落尽,只有尘土中蕴藉的恬淡芬芳依稀传来,如同记忆中的氤氲往事,轻轻掠过鼻尖。那些纷繁馥盛的花,那些和煦温暖的风,那些缱绻绮丽的景致,都如同这尘烟般的过往,早都已悄然逝去,无迹可寻。
          转眼天色将暮,手中木梳从发际间缓缓穿过,一如往昔。往昔又有几许值得回味和珍藏的日子呵?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那个时节,安宁美好,菊香满怀。
          然而,一切似乎已经过去了太久太久。
          这个暮春时节的她,韶华已逝,孑然一身。
          


          5楼2011-08-29 16:42
          回复
            江南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然而此时的南宋王朝却并不太平。
            这一年是绍兴五年。就在数月前,金人渡过淮河,大举南侵。由于宰相赵鼎的坚持,高宗赵构只能起驾亲征,率军迎击。一时间兵燹再起,生灵涂炭。当时江浙一带的百姓“旁午络绎,莫不失所”。不得已之下,李清照只得避乱于金华。
            天边的流云缓缓而逝,它漠然注视着这人世间的悲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无尽的流宕与辗转中,不觉又到了这花落的春末。这时,战争已然接近尾声,只是生活依旧是难以安定。
            命运是一本难以捉摸的书,前一页还是天堂,翻过一页就是地狱。以前的从容美好,仿佛只是为了映衬今日的悲冷苍凉。流离中的她眼望春色已非,心中又该作何感想呢?
            泰戈尔曾写道:“你用你的眼泪包绕着世界的心,正如海洋包绕着大地。”此时的她,祖国残破,丈夫去世,膝下无子,半生辛苦收集得来的金石文物几乎散失殆尽。旧都汴京的那些繁华阜胜,青州闲居的那些快慰欢欣,都如这春光般一去不返。双睫盈盈,只任眼泪留下面颊。
            也许,在这样的时刻,只有冰冷的泪水才是唯一真实的吧。
            应该去到哪里?又有哪里可以去呢?
            是城南的双溪么?听说那里春去得迟,现在或者还会残留着些微的春意吧。泛舟河中,能带来一丝小小的安慰么?在那里,是否又可以抛却这人世间所有的烦忧?
            苏轼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只可惜,一颗善感的女儿心永远都无法如此洒脱。
            无情的命运总在瞬时之间改变它原来的面目,让人几乎都来不及酝酿其中的悲喜情绪。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大病了一场。生活从此熄掉了它的最后一根蜡烛,留下她一人独自面对这冷寂而漫长的黑夜。
            从前泛舟春溪的笑语犹似还在耳畔,只不过如今双溪的这只舴艋舟,早已不是溪亭日暮时那只穿梭在藕花深处的轻快小船了。那个梦中如此真切的人儿,那些终日苍冷抑郁的日子,那如花雨一般漫天而来的哀怨愁思,区区这一只小小的轻舟又如何能负载得起呢?
            浮生只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欢笑已然湮灭成尘。身畔的一切也仿佛都随着这春光轻轻逝去,只留下那挡不住的孤独,沁透了薄薄的衣裳,深入骨髓。
            


            6楼2011-08-29 16:43
            回复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拉金的那首《为何昨夜我梦见了你(Why Did I Dream of You Last Night?)》:
              Why did I dream of you last night?
              Now morning is pushing back hair with grey light.
              Memories strike home, like slaps in the face;
              Raised on elbow, I stare at the pale fog
              beyond the window.
              So many things I had thought forgotten
              Return to my mind with stranger pain:
              Like letters that arrive addressed to someone
              Who left the house so many years ago.
              为何昨夜我梦见了你?
              现在黎明已至,用它灰白色的光梳理我的头发
              回忆撞击心门,似乎也在拍打着我的面颊
              我用手臂撑起身子,凝望苍白的雾霭
              透过 那一边的窗台
              那些我原本以为早已忘却的事
              此刻却带着莫名的痛楚重回心中
              ——就像那些寄给故人的信笺
              在它们送达之时 早已是人去楼空
              


              7楼2011-08-29 16:43
              回复
                雾色,总是晦暗而阴冷,一如这黯淡的人生。那些尘封的信笺,是痛楚的释放,抑或是哀愁的寄托?世道艰难,本已让人心生倦意;而一俟爱人逝去,更只觉万事成空。那难以抑止的悲愁苦痛,如沉沉雾霭般弥漫,直让人无法可想,无处可逃。
                或许,就如这诗中所写,昨夜的梦还能给人些许慰藉吧。只是当梦醒之后,又该让人如何挣脱这如影随形的哀愁呢?
                


                8楼2011-08-29 16:47
                回复
                  2025-05-20 22:48:47
                  广告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清凉的晚风吹散了回忆中的零碎片段,只留下这词中的轻言诉说,似眉间那藏不住的哀愁,缓慢而悠长。
                  时间如指间沙一般,握也握不住,只能任它缓缓滑落。而当我们垂垂老去的时候,我们或许终会明白,有些东西,已经再也不会回来了。
                  于是,我们又望见了那个依约婉柔的女子,从春日的繁花中走来,却在这初夏的风中默然离去。
                  


                  9楼2011-08-29 16:54
                  回复



                    10楼2011-08-29 16:56
                    回复


                      11楼2011-08-29 16:56
                      回复



                        12楼2011-08-29 16:57
                        回复
                          才女啊


                          IP属地:安徽13楼2011-09-12 20:27
                          回复
                            我好喜欢的,楼主以后多发些呀


                            14楼2011-09-30 2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