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吧 关注:4,112贴子:36,784

中古清河崔氏家传文化研究 夏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清河崔氏作为中古时期的世家大族,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煊赫的政治地位,同时还包涵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文化地位。文化地位对于世家大族社会地位乃至政治地位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世家大族的文化地位是通过家传文化表现出来的。南北朝时期清河崔氏家学的主体学术传统是儒家经学,进入隋唐后,家族主体学术传统由经学向文学转化。家传文化除了它本身的文化意义外,在政治方面亦具有一定的功用。家传文化在世家大族的形成、家族成员的入仕及从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世家大族家传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三个特征,即传承性、变异性和社会性。家传文化是一个家族的灵魂所在,它不仅可以影响家族成员的思想意识与思维方式,指导他们的行为模式,而且还有助于加强整个家族的凝聚力。家传文化的盛衰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世家大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地位,进而影响其政治地位。 关键词:中古时期;清河崔;家传文化;社会政治地位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世家大族的发展和壮大是中古时期1一个显著的时代特征,清河崔氏正是这一时期众多煊赫家族中的一员。它形成于魏晋,经过十六国时期的发展,至北朝达到鼎盛,成为与博陵崔氏齐名的两支崔氏大族。进入隋唐,唐人柳芳云:“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2崔氏仍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后,崔氏家族经唐末五代,至宋遂衰。清河崔氏的兴衰与整个中古时期相始终,通过对一个家族进行个案研究可以透视出中古历史发展的脉络。因此,这种以小见大的研究方式是有一定意义的。3本文选取的研究视角是世家大族的文化,由于这种文化因素在世家大族中,是以家庭乃至家族的传承为主要存在方式,故将其称之为家传文化。在研究问题之前,有必要对本文要探讨的“家传文化”的概念界定一下。在这方面,钱穆先生认为当时的世族社会“所希望于门第中人,上自贤父兄,下至佳子弟,不外两大要目: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则希望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4根据钱穆先生的结论,世家大族的家传文化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家传之学,即家学;另一部分是家传思想,即家风。 家学主要指累世积累传承的深厚文化底蕴,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诸如文学、艺术、易学、礼学、经学、史学、书法、天文历算、医学等都是家学所涉猎的范畴。清河崔氏是一个文化功底深厚、学识渊博的文化世族。在他们之中,历代都有闻名于世的经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及医学家,好学的家风与学术传家在整个家族的发展过程中,保持了世代不替的传承性。 家传思想主要指世代传承的儒家伦理思想,如忠孝、仁义礼智信、简朴作风等。许州鄢


1楼2005-03-22 09:46回复
    1
    陵房崔义直所生六子之名为崔知悌、崔知久、崔知俭、崔知让、崔知温、崔知逊。这实际上是儒家“孝悌”、“温良恭俭让”的行为准则在清河崔氏家族成员身上的直接体现,而将这种思想通过姓名加以实施,足见清河崔氏家族对这种家传思想的重视程度。崔邠兄弟、崔彦昭身居高位仍事母至孝,崔宏、崔亮、崔逞、崔从、崔群等人手握重权,却以俭约自居。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家传思想在家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个支系家族可以同时拥有一种甚至多种家传文化,并通过家族成员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于家传文化的研究,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料当首推家族的家传、家训及家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煊赫一时,而各大族家传、谱牒的修撰则是显示、保障并巩固其地位的重要手段。此外,在九品中正制实行的条件下,谱牒也成为选举入仕的重要标准。当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5。因此,众多世家大族都十分重视家传、谱牒的修撰。如当时的贾氏谱学、王氏谱学,都是以编纂家传、谱牒著名于世。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谱牒的盛行,使其成为编纂史书的重要资料来源。《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西晋时期人,《三国志注》的作者裴松之和《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刘宋时期人,那时各种世家大族的家传、谱牒相继问世,应该是他们写作的来源之一。北齐魏收所撰《魏书》中的“传”,本身就十分像家谱。魏收自己曾说:“往因中原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支流。”6刘知几在《史通·古今正史》中指出魏收所撰《魏书》“大征百家谱状,斟酌以成”。陈直先生也认为:“《北魏书》⋯⋯世系源源本本,毫不紊乱,必然是一部分根据史稿,一部分是根据家谱。”7可见,《魏书》中大量人物的传记是根据当时流传的家传、谱牒而写成的。在此之后修撰的《北史》、《南史》也沿用了这种家传式的体例。 清河崔氏作为当时著名的世家大族,修撰家传、谱牒也应是必然的,在《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中收录了当时存在的二十几种家传,其中就有署名崔氏所撰的《崔氏五门家传》二卷。《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二》亦收有崔鸿所撰《崔氏世传》七卷。现已考定《崔氏五门家传》(或《崔氏传》、《崔氏家传》8)即是崔鸿的《崔氏世传》9。崔鸿是北魏时期的清河崔氏人,他在撰写《崔氏世传》时,理所当然要将北魏之前清河崔氏的事迹纳入其中。但是《北堂书钞》、《太平御览》等类书在引用《崔氏家传》时,仅限于博陵崔瑗和崔寔的部分事迹,使我们对《崔氏世传》的全貌不得而知。 既然无法找到清河崔氏在中古时期有确切记载的家传、家训或是家范,我们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翻检各种史料,去发现那些记载清河崔氏家传文化的片断。本文研究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正史、笔记、文集、墓志、碑刻等,所涉及的清河崔氏成员,主要是以《新唐书》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二下》所载清河崔氏六房为本10,对于那些支系零星,人员、仕宦缺失严重的房支,由于缺乏研究的完整性,故不将其列入研究范围。本文在分析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探讨中古清河崔氏家传文化的形式、功能及其传承、转变,揭示文化因素在世家大族发展中的地位。 一、数代好学与学术传统 在中古时代,深厚的文化功力往往是士人立足于社会进而从政的基础,对于世家大族来说,是保持文化地位、政治地位的得力工具。《颜氏家训》卷三《勉学》中指出了读书对于世家大族的重要性:“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
    2
    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这种思想应该是当时世家大族,特别是文化世族公认的信条,因此拥有一定的学术传统对于世家大族来说至关重要,而这一切与好学不辍的作风及长期的学术积累密切相关。 清河崔氏家族自形成之日起就有诗书传家的家族传统,好学的家风累世不替。曹魏崔琰在青年时代就曾就学于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门下11,积累了深厚的经学根底,由此而开清河崔氏好学之风。 在当时,士大夫家庭都十分重视其成员的童蒙教育。《颜氏家训》卷三《勉学》:“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续早教,勿失机也。”可见,童蒙教育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清河崔氏成员世代良好的学风,与他们的幼年好学是分不开的。许多人都是从小就开始了学习生涯,而且才学过人。 南北朝是清河崔氏发展的高峰期,而家族学风、学术传统的定型也在这一时期。在北朝,崔逞一支、崔潜一支及崔灵延一支12在累世好学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 崔逞一支。崔逞“少好学,有文才”13,崔逞六世孙崔愍“好学修立,少有令名”14,崔冏“幼好学,泛览经传”15。 崔潜一支。崔潜子崔宏“少有儁才,号曰冀州神童”,其弟崔徽“少有文才,与渤海高演俱知名”16,崔宏子崔浩“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17,崔浩弟崔简也以“好学”著称于世。 崔灵延一支。崔灵延孙崔劼“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18,崔鸿“少好读书,博综经史”19,其子崔子元“幼聪敏,爱经史”20。


    2楼2005-03-22 09:48
    回复
      • 221.218.35.*
      嗨我也是崔家人!!!!!!!!!1


      9楼2005-07-12 20:44
      回复
        • 218.75.87.*
        我也是崔家人啊 
        我爱我们崔家


        10楼2005-10-01 13:01
        回复
          • 218.12.46.*
          有没有研究崔姓的大部头呀,有心的朋友可以贴来共赏,不胜感谢!!


          11楼2005-11-09 09:16
          回复
            • 218.204.243.*
            湖南的崔氏是什么来源,有谁知道?


            12楼2005-11-12 22:36
            回复
              来,来,大家一起来


              13楼2005-11-27 14:32
              回复
                • 61.145.234.*
                我叫 崔亮


                14楼2006-01-10 15:19
                回复
                  • 60.9.35.*
                  我也姓崔


                  16楼2006-01-18 21:34
                  回复
                    • 61.168.10.*
                    http://www.cuixing.com/get.asp?get=崔延山 
                    [url=http://www.cuixing.com/get.asp?get=崔延山]崔姓宗亲联谊网[/url]


                    17楼2006-03-12 13:25
                    回复
                      超强呼吁崔姓辈份急救篇请崔姓子孙看过后复制宣传 
                      崔姓晚辈痛心直言: 

                      我们崔姓辈份太乱了,强烈要求天下崔姓按清河,博陵郡望像孔姓一样统一辈份,希望有能力的崔姓后人不要等闲视之,组织起来,做个榜样让天下百家看看我们崔家才是最完美的 ;整天见到这个崔姓子孙寻根,那个崔姓子孙寻根,见了真叫人心凉。有必要把清河,博陵子孙的分布地方查一下,这样有助于定辈份,像《满洲八旗通谱》一样,打造一本〈天下崔氏通谱〉。


                      19楼2006-03-19 03:13
                      回复
                        支持!


                        20楼2006-04-23 22:51
                        回复
                          • 221.229.133.*
                          姓崔的一定会兴旺起来


                          21楼2006-05-08 21:32
                          回复
                            • 222.64.123.*
                            崔氏QQ群号: 

                             24200558


                            23楼2006-06-19 09:18
                            回复
                              • 219.218.54.*
                              偶是山东‘亦’字辈的


                              25楼2006-10-13 1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