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昨天不小心发了一张空帖。其实想贴的是以下内容:
“你为什么喜欢Phil Collins?”
常常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带着诧异的眼神,一脸不解的表情。
我想反问一句:你怎么可能不喜欢Phil?
在乐器方面,Phillip David Charles Collins是个天才,这是毋庸质疑的。虽然没学过正规乐理,但是多数乐器被他摸摸就通了。不识五线谱没关系,耳朵听到手里就奏出了。而且仗着记忆力奇佳,常常不需要排练就能登场(最有名的是在Live Aid给重组的Led Zeppelin伴鼓的那次,他在飞机上听了听录音就去了)。他在演唱方面的名气和成就使得很多摇滚鼓手忽视了一个事实:单就鼓方面的造诣,Phil就算称不上世界最好,也绝对是最全面的鼓手之一。在攻击Phil Collins的鼓技之前建议先听一下Brand X的<核灼伤>(Nuclear Burns)一曲再说。接下来不妨欣赏一下Genesis<三面现场>专辑里<困在笼中>连唱中的大段间奏。不要说<In the Air Tonight>中那段石破天惊的低音鼓,就说在Genesis的<公爵夫人>中首创使用电子鼓一举就不知影响了多少后人。Phil说得好:“鼓手可以使用机器,机器却不能代替鼓手。”严格说来,Phil Collins的鼓风与其说是摇滚,不如说更有爵士风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爵士鼓圣Buddy Rich在去世前不久还提出要与Phil Collins合作,可惜病魔抢先
一步,否则的话我可以想见爵士鼓坛将会如何大哗。
另一个奇迹是Phil的歌喉。Phil是属于那种自然唱法的歌手,不喜欢用技巧刻意点缀或者修饰自己的歌声。这和他的性格有关,他是那种里外如一,非常透明的个性。可是就是这种性格才最易受伤,就象这种唱法也最伤害嗓音。每次看到他在Genesis巡演中几近嘶喊地冲击高音时(比如“Tonight, Tonight, Tonight”和“Mama”),我就不得不为他担心:“天啊!你会后悔的。”可是奇怪的是他的歌声始终没有破下去,到了该慢板抒情时,他的声音又变回那种溪水般的清澈。难得的是,他的歌喉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看看Genesis的前主唱Peter Gabriel,连他自己的歌迷也无法否认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他就已经失去了整个高音部(听一下1982年Genesis Reunion演唱会就知道了),足见Genesis早期歌曲的杀伤力。可是Phil的声音楞是挺下来二十年 (76年到96年担任主唱)。2000年的Tarzan Soundtrack中的好几首歌,由比他小十岁的周华健演唱都有些吃力,Phil却能应付自如。连我老爸也不得不叹服一句:“这人有把唱不烂的嗓子!”
谈到Phil Collins的词曲创作,一些自命清高的乐评马上翻起了眼睛。Another Day in Paradise?One More Night?“我们的耳朵都要生茧啦”他们打着哈欠说。但我要提醒他们一点,流行并不等同于平庸(任何听过Beatles的人都会同意)。Phil自己承认:“我不是个诗人。”表面上看来他的歌词浅显易懂,他的旋律简洁流畅,似乎连小学生都能接受。Paperlate论坛里有人讥笑:“只要把heart, love, tonight,all of my life这几个词随便串起来就是一首Phil Collins歌。”但我却认为这种创作风格难度很大。靠写怪歌出名容易,靠写常规题材歌曲出名难。情歌人人都能写,能写出人头地的情歌反而难上加难。In the Air Tonight,Against All Odds这样的歌无论播放多少遍或者被翻唱多少遍也还是经典。小学的时候听Phil Collins的歌是一种理解,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听他的歌便领会了更深一层的东西,想必有了家庭之后又会有进一步的体会。Phil Collins的音乐胜在对人性的参悟,但不是居高临下的那种指点和批判,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剖析和反省。这样的音乐是超越语言界限的,就算是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听了“Take Me Home”以后也会精神为之一振吧。
在音乐背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Phil Collins严谨的工作态度,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都是传奇性的。举世瞩目的Live Aid演唱会中Phil同天在两大洲献艺的壮举无人不晓,可是他本人念念不忘的却是在Philadelphia唱"Against All Odds”时自己弹错的那个音。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长年不着家的他为事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人说:“那是他咎由自取。”或许吧,但有人因为婚姻破裂而一蹶不振,有人甚至会去轻生,Phil却能把他的苦闷和心碎升华为艺术。从Phil刚出道时就有人料定象他这样貌不惊人的鼓手只能一辈子坐在背景里陪衬真正的明星。1975年没有人认为他能代替Peter Gabriel在Genesis的位置,1980年没有人看好他的独唱事业,2000年没有人相信他能重振雄风赢得奥斯卡。但一次又一次Phil在事业和感情的低谷中发奋图强,套句他自己的歌词,“against all odds”,用实力堵上了那些敌对的嘴巴。这种恒心和毅力,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博得了很多音乐界同行的尊重和好评。美国爵士乐泰山北斗之一的Quincy Jones说:“这样的人到
“你为什么喜欢Phil Collins?”
常常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带着诧异的眼神,一脸不解的表情。
我想反问一句:你怎么可能不喜欢Phil?
在乐器方面,Phillip David Charles Collins是个天才,这是毋庸质疑的。虽然没学过正规乐理,但是多数乐器被他摸摸就通了。不识五线谱没关系,耳朵听到手里就奏出了。而且仗着记忆力奇佳,常常不需要排练就能登场(最有名的是在Live Aid给重组的Led Zeppelin伴鼓的那次,他在飞机上听了听录音就去了)。他在演唱方面的名气和成就使得很多摇滚鼓手忽视了一个事实:单就鼓方面的造诣,Phil就算称不上世界最好,也绝对是最全面的鼓手之一。在攻击Phil Collins的鼓技之前建议先听一下Brand X的<核灼伤>(Nuclear Burns)一曲再说。接下来不妨欣赏一下Genesis<三面现场>专辑里<困在笼中>连唱中的大段间奏。不要说<In the Air Tonight>中那段石破天惊的低音鼓,就说在Genesis的<公爵夫人>中首创使用电子鼓一举就不知影响了多少后人。Phil说得好:“鼓手可以使用机器,机器却不能代替鼓手。”严格说来,Phil Collins的鼓风与其说是摇滚,不如说更有爵士风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爵士鼓圣Buddy Rich在去世前不久还提出要与Phil Collins合作,可惜病魔抢先
一步,否则的话我可以想见爵士鼓坛将会如何大哗。
另一个奇迹是Phil的歌喉。Phil是属于那种自然唱法的歌手,不喜欢用技巧刻意点缀或者修饰自己的歌声。这和他的性格有关,他是那种里外如一,非常透明的个性。可是就是这种性格才最易受伤,就象这种唱法也最伤害嗓音。每次看到他在Genesis巡演中几近嘶喊地冲击高音时(比如“Tonight, Tonight, Tonight”和“Mama”),我就不得不为他担心:“天啊!你会后悔的。”可是奇怪的是他的歌声始终没有破下去,到了该慢板抒情时,他的声音又变回那种溪水般的清澈。难得的是,他的歌喉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看看Genesis的前主唱Peter Gabriel,连他自己的歌迷也无法否认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他就已经失去了整个高音部(听一下1982年Genesis Reunion演唱会就知道了),足见Genesis早期歌曲的杀伤力。可是Phil的声音楞是挺下来二十年 (76年到96年担任主唱)。2000年的Tarzan Soundtrack中的好几首歌,由比他小十岁的周华健演唱都有些吃力,Phil却能应付自如。连我老爸也不得不叹服一句:“这人有把唱不烂的嗓子!”
谈到Phil Collins的词曲创作,一些自命清高的乐评马上翻起了眼睛。Another Day in Paradise?One More Night?“我们的耳朵都要生茧啦”他们打着哈欠说。但我要提醒他们一点,流行并不等同于平庸(任何听过Beatles的人都会同意)。Phil自己承认:“我不是个诗人。”表面上看来他的歌词浅显易懂,他的旋律简洁流畅,似乎连小学生都能接受。Paperlate论坛里有人讥笑:“只要把heart, love, tonight,all of my life这几个词随便串起来就是一首Phil Collins歌。”但我却认为这种创作风格难度很大。靠写怪歌出名容易,靠写常规题材歌曲出名难。情歌人人都能写,能写出人头地的情歌反而难上加难。In the Air Tonight,Against All Odds这样的歌无论播放多少遍或者被翻唱多少遍也还是经典。小学的时候听Phil Collins的歌是一种理解,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听他的歌便领会了更深一层的东西,想必有了家庭之后又会有进一步的体会。Phil Collins的音乐胜在对人性的参悟,但不是居高临下的那种指点和批判,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剖析和反省。这样的音乐是超越语言界限的,就算是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听了“Take Me Home”以后也会精神为之一振吧。
在音乐背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Phil Collins严谨的工作态度,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都是传奇性的。举世瞩目的Live Aid演唱会中Phil同天在两大洲献艺的壮举无人不晓,可是他本人念念不忘的却是在Philadelphia唱"Against All Odds”时自己弹错的那个音。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长年不着家的他为事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人说:“那是他咎由自取。”或许吧,但有人因为婚姻破裂而一蹶不振,有人甚至会去轻生,Phil却能把他的苦闷和心碎升华为艺术。从Phil刚出道时就有人料定象他这样貌不惊人的鼓手只能一辈子坐在背景里陪衬真正的明星。1975年没有人认为他能代替Peter Gabriel在Genesis的位置,1980年没有人看好他的独唱事业,2000年没有人相信他能重振雄风赢得奥斯卡。但一次又一次Phil在事业和感情的低谷中发奋图强,套句他自己的歌词,“against all odds”,用实力堵上了那些敌对的嘴巴。这种恒心和毅力,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博得了很多音乐界同行的尊重和好评。美国爵士乐泰山北斗之一的Quincy Jones说:“这样的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