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朋友一起讨论爱情。她非常认真的问我,你有没有想嫁的人?
我给出的是及其肯定的答案:苏东坡。
子瞻在我心里有血肉丰满,形神具备的形象。我脑海里能够轻易浮现出他的模样。月下小酌。抚髯沉思。挑眉微笑。举手投足都透出一股傲然的潇洒与出尘的豁达。这不是我第一次说想要嫁给他。第一次说是在课堂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公开课。教室后面坐了慢慢两排听课老师。正课甫一开始,刘老师便问我对作者苏东坡有什么看法。我当着满教室的师生毫不忌讳的说:我想嫁给苏东坡。
当时满座哗然。老师问我为什么。我便将心中的苏子讲与他听:多情宽厚,随遇而安,酾酒临江,纵情乾坤,坚韧旷达,胸怀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心挽弓如月,匡世经纬。即使迁谪南荒之地,仕途多舛,理想已是“知不可乎骤得”,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而且东坡也是豪骨柔情的真男儿。“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阕流传千古的《江城子》,字字泣泪,成为绝唱。不仅仅是《江城子》中的王弗,还有后面续娶的闰之和朝云,东坡对三位夫人都是付尽柔情,不离不弃。这样的男子,我自当倾心相随,生死无怨。
刘老师当时笑道,可惜呐,你若是姓王就好了,你便是第四位“苏夫人”。明年2012,争取穿越回宋朝啊。
我确实有这个想法。难得有像子瞻这样的男子,这的千百年后仍有人为他牵动情思,倾心仰慕。
当初打动我的,便是苏轼那首《江城子》。明明是自小就熟的词句,如同“问世间情为何物”一般已被世人传诵的烂熟,但每每读来都使人惆怅难言,潸然泪下。“纵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世事多变,你我相隔阴阳,岂止是天涯之远。但愿你不要认出我白发苍苍的模样,你只要记住当初迎娶你时的言笑晏晏就好。明月清辉,松涛如风,年年断肠。
十年流离,人生如梦。
我想我爱的,应是这种难以言表的深情。悼亡词是这种刻骨深情的最好体现。因此,我对悼亡词总有一种景仰。它是诗词里无法忽视也不能浅易认知的部分,它是字字滴泪,句句泣血而成的。
提到悼亡词,就不得不提纳兰容若。
很多人都爱纳兰容若,那个惊才绝艳,文武双全的相国公子,把悼亡词写的自己都无法超越。被王国维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的青梅竹马被送入宫,称为康熙的妃。烛花摇影时为她愁肠熬断。不管“银汉难通”,决心“稳耐风波愿始从”。从此,他的眼里再看不到任何人,包括后来嫁给他的待他极好的结发妻子。他把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理所当然的忽略她的好。直到她产后受寒而亡,他才恍悟亏欠了她多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看,不如怜娶眼前人。”一时的过错便是一生的错过。他忆起那年春日在轩下醉得醺然,恍惚间看见她的眉目婉约。“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初只道是寻常。”看着墙上逐渐模糊的字句,想起那年冬天在案前写信,手冻得麻木,心里却极暖,“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魂梦相萦,亡妻一身缟素入梦来,执手哽咽: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尤得向郎圆。”从此,《饮水词》里的悼亡词拔地而起,血泪砌成。
北宋时还有一个写悼亡的名家——贺铸。他长得不好看,书上说他“相貌甚丑”,而且他的诗词也颇有争议。王国维说“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有的人却认为他长于造句,有唐人风味。相对于东坡和容若神祗般的存在,他便显得极为亲切。他的妻子想必也是平凡的,没有东坡发妻的才干,没有容若发妻的温婉,她应是那种中国传统女子,贤惠善良,生活清贫,却甘之如饴。正如东坡赞柔奴追随王巩的那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们的生活应是清茶般似有若无的香,缓缓滋润日渐苍老的心。然而命途多舛,上天连这样简单的生活都不允许,让他只能守着她的坟头一个人面对世事变迁星移斗转。他在凄冷孤寂的晚上听着雨声睡不着,脑子里依稀浮现她为他挑灯补衣的模样,“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读来,只觉得心下凄婉,泪眼连绵。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我对悼亡词的景仰,不是因为它的意境深远,或是多妙手偶得,而是它字字句句中所包含的情真意切。简祯曾说“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两人的山盟海誓,必以死来验明用情至深。悼亡词是任何人都能体会得到的一往柔情。你我阴阳相隔,心却相印。
十年踪迹十年心。如子瞻,如容若,如方回。
这正是我所期许的深情模样——山长水阔君莫忘,飞鸟倦合共返巢。生时携手走,死后悼亡词。
浮生完满。
我给出的是及其肯定的答案:苏东坡。
子瞻在我心里有血肉丰满,形神具备的形象。我脑海里能够轻易浮现出他的模样。月下小酌。抚髯沉思。挑眉微笑。举手投足都透出一股傲然的潇洒与出尘的豁达。这不是我第一次说想要嫁给他。第一次说是在课堂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公开课。教室后面坐了慢慢两排听课老师。正课甫一开始,刘老师便问我对作者苏东坡有什么看法。我当着满教室的师生毫不忌讳的说:我想嫁给苏东坡。
当时满座哗然。老师问我为什么。我便将心中的苏子讲与他听:多情宽厚,随遇而安,酾酒临江,纵情乾坤,坚韧旷达,胸怀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心挽弓如月,匡世经纬。即使迁谪南荒之地,仕途多舛,理想已是“知不可乎骤得”,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而且东坡也是豪骨柔情的真男儿。“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阕流传千古的《江城子》,字字泣泪,成为绝唱。不仅仅是《江城子》中的王弗,还有后面续娶的闰之和朝云,东坡对三位夫人都是付尽柔情,不离不弃。这样的男子,我自当倾心相随,生死无怨。
刘老师当时笑道,可惜呐,你若是姓王就好了,你便是第四位“苏夫人”。明年2012,争取穿越回宋朝啊。
我确实有这个想法。难得有像子瞻这样的男子,这的千百年后仍有人为他牵动情思,倾心仰慕。
当初打动我的,便是苏轼那首《江城子》。明明是自小就熟的词句,如同“问世间情为何物”一般已被世人传诵的烂熟,但每每读来都使人惆怅难言,潸然泪下。“纵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世事多变,你我相隔阴阳,岂止是天涯之远。但愿你不要认出我白发苍苍的模样,你只要记住当初迎娶你时的言笑晏晏就好。明月清辉,松涛如风,年年断肠。
十年流离,人生如梦。
我想我爱的,应是这种难以言表的深情。悼亡词是这种刻骨深情的最好体现。因此,我对悼亡词总有一种景仰。它是诗词里无法忽视也不能浅易认知的部分,它是字字滴泪,句句泣血而成的。
提到悼亡词,就不得不提纳兰容若。
很多人都爱纳兰容若,那个惊才绝艳,文武双全的相国公子,把悼亡词写的自己都无法超越。被王国维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的青梅竹马被送入宫,称为康熙的妃。烛花摇影时为她愁肠熬断。不管“银汉难通”,决心“稳耐风波愿始从”。从此,他的眼里再看不到任何人,包括后来嫁给他的待他极好的结发妻子。他把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理所当然的忽略她的好。直到她产后受寒而亡,他才恍悟亏欠了她多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看,不如怜娶眼前人。”一时的过错便是一生的错过。他忆起那年春日在轩下醉得醺然,恍惚间看见她的眉目婉约。“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初只道是寻常。”看着墙上逐渐模糊的字句,想起那年冬天在案前写信,手冻得麻木,心里却极暖,“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魂梦相萦,亡妻一身缟素入梦来,执手哽咽: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尤得向郎圆。”从此,《饮水词》里的悼亡词拔地而起,血泪砌成。
北宋时还有一个写悼亡的名家——贺铸。他长得不好看,书上说他“相貌甚丑”,而且他的诗词也颇有争议。王国维说“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有的人却认为他长于造句,有唐人风味。相对于东坡和容若神祗般的存在,他便显得极为亲切。他的妻子想必也是平凡的,没有东坡发妻的才干,没有容若发妻的温婉,她应是那种中国传统女子,贤惠善良,生活清贫,却甘之如饴。正如东坡赞柔奴追随王巩的那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们的生活应是清茶般似有若无的香,缓缓滋润日渐苍老的心。然而命途多舛,上天连这样简单的生活都不允许,让他只能守着她的坟头一个人面对世事变迁星移斗转。他在凄冷孤寂的晚上听着雨声睡不着,脑子里依稀浮现她为他挑灯补衣的模样,“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读来,只觉得心下凄婉,泪眼连绵。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我对悼亡词的景仰,不是因为它的意境深远,或是多妙手偶得,而是它字字句句中所包含的情真意切。简祯曾说“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两人的山盟海誓,必以死来验明用情至深。悼亡词是任何人都能体会得到的一往柔情。你我阴阳相隔,心却相印。
十年踪迹十年心。如子瞻,如容若,如方回。
这正是我所期许的深情模样——山长水阔君莫忘,飞鸟倦合共返巢。生时携手走,死后悼亡词。
浮生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