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少年游吧 关注:51贴子:727
  • 8回复贴,共1

【未授权先转载】《量子江湖》——作者:陈怅(chencheng76)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量子江湖》一文原载于天涯论坛的仗剑天涯板块,后载于LZ我非常讨厌的《今古传奇》杂志中,令LZ心中顿觉“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我与作者大人并不相识,也从未得到授权,只是想在这里存上一份,方便反复品读。


1楼2011-08-16 15:05回复
    《燕子坞》
      总序
    武林的历史是从有了武功以后开始的。
       武功的历史是从有了内力以后开始的。
       在内力被发现以前,由常规肌肉伸缩活动产生的力量从来就没有能够让人挣脱地心引力超过五到六尺。出拳击打产生的威力的极限也仅仅是上述力量叠加上出拳的速度而已。
       谁最早发现了内力这一命题已经淹没在久远的历史中,难以稽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关于能纵跳十几尺高墙、掌裂千斤巨石的江湖侠士的记载。我们相信,他们至少已经在不自觉中使用了内力。
        如今武林历史学家们基本上认同,第一位系统地提出了内力的概念和修习方法的是少林的创派祖师达摩。由于达摩不是中原人,曾经有部分狭隘的武学史家因此否认 他的先驱者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少林寺一些重要手稿特别是《易筋经》和《洗髓经》第一卷原稿的发现,达摩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多少让人欣慰的是,考古证据 清楚地表明,达摩是到达中原以后,才在武学研究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中原也从那个时候开始,产生了真正的武学。那是武林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达摩发现了内力的许多重要的性质和运用的技巧,但是他并没有能够解释内力的本质和来源。武林为此等待了大约五百年。北宋的武学家黄裳第一个提出了内力源于 自然力的概念。他指出,自然界天然存在着“力”(或者说“气”),武术习练者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内功)让人体和自然力进行超乎一般的交换,让自然力在人 体内运行、积聚和激发。
       之所以说“超乎一般的交换”,是因为其实人体通过眼鼻口耳,全身肌肤本就无时不刻地在吐纳着自然力,只是对于常人来说,这种交换非常之微小。黄裳还正确地 提出了“阴阳差”导致自然力流动的正确观念。他认为,自然力由“阴”和“阳”两种“气”组成,两气的原始和谐的状态是平衡和静止的。如果有外因导致阴阳失 去平衡,自然力就会流动,去弥补阴阳之间的势差,从而恢复平衡。黄裳甚至解释了风就是因为阳光对不同地域加热的差异导致“阴阳差”从而迫使自然力流动而形 成的。而对于健康的人体来说,阴阳是平衡的,即使是患病而导致阴阳失衡,这种不平衡相对而言也是很小的。但是通过内功可以在人体局部(主要是丹田)造成极 大的阴阳差,从而导致人体内的自然力(也就是内力)在筋脉里高速流动,一旦被激发,便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黄裳把他的重要发现记载在《九阴真经》的上卷 里。《九阴真经》是武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
       黄裳之后武林史上陆续诞生了数位震烁古今的大师,发现了更多的内力的性质,同时也掌握、更新和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运用内力的方法(即武功招式)。王重阳、周伯通、黄药师、杨过都是武林史上不朽的名字。他们共同缔造了武林第二个黄金时代。
       而他们当中的集大成者,无疑是武当派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武学家的张三丰。张三丰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发现了更多更好的内力修习方法,创造了许多玄妙莫测的武功招式,最重要的,是他用超人的天才和洞察力建立了整个武学理论的严谨体系。
       公元一三五零年,张三丰发表了他划时代的巨著《武学原理》。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丰均衡”,成功地解决了是否可以无限制地运用自然力的问题。同时空前绝后地提出并证明了“三丰公式”,量化了阴阳差和内力的关系。
       如今在中原大地任何一所武术科学学院里都会教授张三丰定理。他的公式是那么的简洁,却又是那么的深刻,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却充满了均衡和谐的自然美。这些公式包含和解释了几乎所有的内力和武功现象,成为所有武术习练和创新的指导和源头。
        张三丰把武学的朝阳变成了中天之日,在他之后两百年里武学的发展远超过他之前的上千年。整个江湖在惊讶后赞叹,在赞叹后折服。公元一五四七年,在武当山举 行了意义深远的纪念张三丰诞辰300周年暨首届江湖武学研讨大会(史称“武当会议”)。会议通过了由令狐冲、任盈盈夫妇倡导的“武学共享”原则,成为各大 门派逐渐摒弃门户之见,进行广泛的武学交流的开始。当时主持会议的武当掌门冲虚道长在致开幕词时乐观地指出,武学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定理已经都被张三丰发 现,武学界剩下的工作无非就是在张三丰的理论框架下发展新的武功招式和提高内功修炼的效率而已。与会的少林掌门方证大师在总结陈词上表示了赞同,但是他同 时也提到,尚有三个重要的武学现象目前无法被纳入张三丰理论框架中。大师在发言结尾半开玩笑地说,他希望这三个问题最好不要马上被解决,这样武学界还留有 一点悬念和研究动力。
       大师的发言引来会心的笑声,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方证大师竟然一语成谶。直到今天,那三个武学现象依然像万里晴空中飘浮的三朵乌云,困扰着武学界最聪慧的头脑。
       然而武学曲折的发展历史一再验证,我们有能力运用我们理性的思维去探求武学背后深刻的奥义,而先辈未竟的事业终将由后人来完成。如今在中原大地的武学高等学府中我们已经可以嗅到年轻的不安和悸动。新的创造力已经在积蓄生成,迫近了东方的地平线。
    ——摘自《武林史 序》
       黄毓教授 燕子坞武术科学学院武林历史研究所所长
    


    2楼2011-08-16 17:12
    回复
      2025-07-19 15:29:32
      广告
      又非常高。周远的几个比他高一届的学长,最后只能去姑苏城的一些戏班做舞台武术设计指导。虽然屈才,但总算有体面的收入。另外几个学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只能转行去做生意,或者远赴西域或者东瀛去找机会。
         周远离开复燕路,转上校园的泥土小径,很快眼前出现一幢宏伟的建筑。整幢建筑的外形宛如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插云霄。这里便是燕子坞剑术系的所在地“巨阙阁”。这个燕子坞的标志性建筑多年前由姑苏城著名的建筑师漆雕易亲自设计和主持建造。
         几个年轻的学生正向阁内走去,他们的脸上带着剑术系学生特有的自豪感,他们的佩剑上都刻有燕子坞的徽章。去年年底的时候,《晓生评论》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最具权威的剑术院校排名。燕子坞首次超越了以太极剑闻名天下的武当,排名第二,仅次于五岳剑校里的华山分校。
         周远加快步伐,仿佛怕被剑术系那些学生的自豪感灼伤一般,但他还是无法不注意到挂在巨阙阁正门檐下的烫金横幅“热烈欢迎峨嵋剑术学院莅临交流指导”。
          峨嵋即将来访这件事周远当然早就知道,因为这是武林中的一件大事。《武林日报》几次在头版头条报道,《江湖周刊》也做了好几次深度采访。峨嵋自从纪念张三 丰三百年诞辰的武当会议之后就从未再出席过任何武学院的聚会,这么多年来也从未出访过其它门派。可是今年秋季学期伊始,峨嵋剑校的校长柳依仙子破天荒地宣 布将率领峨嵋最优秀的三十六名学生出访少林、武当和燕子坞。
         周远仍然记得当时燕子坞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男生宿舍里一片欢腾的景象。许多人举着武林日报奔走相告、雀跃不止。
         男生们当然不是出于对武术交流的浓烈兴趣,而是因为峨嵋剑术学院是一所独一无二的女子学院!
         峨嵋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各大门派掌门人,各大帮会,钱庄,镖局里高层管理人员的爱女,还有的甚至是皇亲国戚、朝廷官员的千金。出身平民的学生也都是经过好几轮面试,必定要身材窈窕,面容绝美,才会被录取。所以峨嵋毫不夸张是一个美女如云,佳丽成群的地方。
          但是峨嵋的学生,毕业后不是留校任教,就是立刻嫁入豪门,从此深居简出,江湖上根本没有机会一睹这些学生的芳容。《武林日报》,《江湖周刊》和《晓生评 论》三大平面媒体这么多年来几乎从未采访报道过峨嵋的学生,只有《江湖人物》,《武林探秘》那样的八卦报纸杂志,才经常刊登一些难以证实的街巷传闻,比如 峨嵋女生姿色榜上第几名已经和某富豪大公子定下婚约等等。
         可是这次,燕子坞却有幸迎来峨嵋最优秀的三十六名学生,招待她们留宿十天,和她们共同听课,用餐,交流武术,零距离接触这些含苞待放,倾国倾城的大美女 们,对于剑、掌、刀、器专业的那帮血气方刚,却整天运气打坐,站桩踢腿的男生来说,无疑是灵魂深处最不可告人的幻想变成了真实。据说开学以来,燕子坞渡口 书亭《江湖人物》的销量翻了三倍,许多男生寝室的墙壁上都张贴起了从杂志上撕下来的峨嵋美女学生的画像。
         当时的江湖并不知道峨嵋出访的真正原因,也无法预料到这次的出访竟会是一个新的武林动荡时代的序曲……
      


      4楼2011-08-16 17:14
      回复
        痛苦,他不希望让母亲失望,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内力输入体内的时候,他只感觉到丹田寒暖胶结,浑身一阵一阵的恶心,他强忍着,以为多忍一会儿可以让母亲 开心一些,直到哇哇大吐,昏倒在地。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母亲就像换了一个人。她依然干着繁重的活,但是脸上却没有了往日的那种光采。她依然把省下的钱放进铁罐里,但是却不再说“这是你燕子 坞学费”那样的话。母亲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腰背变得越来越佝偻,有时候晚上会疼得翻来覆去睡不着。周远就会起来给母亲按腰捶腿。母亲就会抱住周远,在窗 外照进来的月光下慈爱地端详周远的脸,然后发出轻轻的叹息。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约一年多,母亲才又恢复了一些精神。她又开始加班做一些零活,说是要给周远存着将来参加文官考试的书费和路费。但那时燕子坞已经深深铭 刻在了周远的头脑里。燕子坞已经不再是母亲灌输给他的成为一代侠客的伟大志向,对周远来说,燕子坞已经成为唤回过去那个美丽健康,神采奕奕的母亲的梦。
            后来周远从一张包衣服的旧报纸上读到了《张三丰猜想——武学皇冠上的明珠》,下定了去考燕子坞武术理论系的决心,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凝视了他好 久,没有说话。再后来的一天,周远在城外一家餐馆里帮工,有人跑来告诉他,母亲在城里被马车撞了。母亲从此再没有能够站起来,但是得到了一笔赔偿费。母亲 把这笔钱给了周远,并拜托一个熟识的车夫送他去燕子坞参加了考试。
           周远考上后去入学的那天,母亲坐着轮椅送他到杭州郊外很远。母亲告诉周远,她可以养活自己,教他不必牵挂,假期也不用回去看她,可以在燕子坞或者姑苏城打工赚些钱。母亲说,她能为他做的就是这么多了,她相信周远最终可以过上比她好许多的生活。
           周远念完大一,拿着学校食堂打工赚的钱回到杭州郊外母亲住的茅屋,但母亲已经不知去向。邻居告诉他,母亲已经搬走,临走时交代邻居说,如果她的儿子回来找她,就说让他不必再找,让他自己照顾自己,如果有一天他成为了大人物,她自然会知道,他自然会找到她……
           周远目不转睛地跟随着杨冰川教授的演算。杨教授的推导简洁优美,比教科书里的更加直观和精炼。周远看着这无懈可击的推导,仿佛是在看他命运的判决。他的丹 田通径出奇地小,比这间教室里的所有人都要小很多。只要这一点,加上这黑板上的数学,定理和推导,他就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剑术高超的侠客。
           杨冰川教授已经写了一黑板的演算,而这个复杂的推导还远没有结束。教室里关于二十九年前和魔教一战的议论声已经越来越响,杨教授终于再次忍不住提高了音量问道,“这一步推导出的结果是什么?”
            教室再次陷入寂静,周云松、袁亮他们都低下了头。他们从很多步之前就已经没有跟随杨教授的推导了,对于他们来说,那些荡气回肠的江湖传说才更能打动他们即 将踏入武林的年轻悸动的心。另外,以他们的数学功底,也已经无法看懂黑板上的那些公式,即使是武术理论系的学生,能全程跟着这些高深推导的也不多。只有周 远入定般地契合着杨教授的思路。他对这些推导都已经烂熟于胸,在无数个深夜他曾一遍一遍地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思路推导这些公式,希望有一天奇迹般发现这些 公式存在着缺陷,丹田通径不再是修习内力的瓶颈。可是张三丰的公式却总是如同用上天的语言书写的那般,完美无瑕。
           杨冰川看着寂寂无声的教室,等了片刻,然后回转身,准备继续完成他的推导。
           就在这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如呐喊般地吼道:
           “是二倍祖率的方根乘以三丰函数!”
           所有的学生都回过头来,惊讶地看着坐在角落里的周远。
        


        9楼2011-08-16 17:20
        回复
          (五)
             周远在下课钟声敲响,所有学生起立和教授道别后的第一个瞬间,就从后门闪出教室,快步走出了语嫣楼。他再也不想去回忆刚才课上那窘迫的一幕,希望离开那里越远越好。另外,他也需要立刻赶往“梨花渡”。
             “梨花渡”是燕子坞校内的渡口,供来往于本部和曼陀山庄校区之间的穿梭渡船停靠。
             渡船每天从卯时到酉时每隔一个时辰往返一次,周远每天早课结束以后,都要去赶午时的那一班渡船。
             曼陀山庄校区大约有燕子坞本部的一半大,主要是研究生的生活和住宿区域。周远不是研究生,他去曼陀山庄的原因是因为那里有整个江南最大的武学图书馆“琅嬛玉洞”。从上个学期开始,周远已经离开了食堂,开始在琅嬛玉洞图书馆打工赚取生活费。
             周远从语嫣楼后面的小径抄近路到了梨花渡,一艘乌篷船已经停泊在那里。
              周远踏上渡船,照例在船尾找了个地方坐下。每天坐校船往返于本部和燕子坞的,无非是三种人。第一种是同时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授,他们都享受可以到渡船的 乌篷内休息的待遇。第二种是从校外回来,经本部回曼陀山庄的研究生,他们约定俗成地都会坐在船头。第三种是在曼陀山庄任职的各类后勤人员,他们都坐在船 尾。像周远这样去研究生部打工的本科生非常少,上个学期这一班船上就只有周远一个,他总是在船尾最角落的地方找个靠船舷的位置坐着。
             周远刚坐下不久渡船就起锚了,一前一后两个船夫三下两下,就把渡船撑入了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中。
              曼陀山庄是个神奇的地方,它离燕子坞有大约七里的水程,处在一片巨大的芦苇荡的中心,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位置,甚至不知道它到底在燕子坞的哪个方向。罗盘 那样的定位仪器在那里会神秘地失灵或者给出错误的指示。想从烟波浩渺的太湖上直接达到曼陀山庄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经由燕子坞的这条水道。
             周远在两个校区之间已经往返了好多次,起初他都会靠在船沿上,尝试记住渡船在芦苇荡里那些岔路上的七拐八绕。但是很快他就放弃了,因为船几乎每撑几下就会遇到一个岔路,而那些岔路口的芦苇丛又极其相似,随着湖风的吹拂又仿佛随时在改变形状。
             听人说,这些渡船的船夫靠的是燕子坞自古传下来的一套口诀才能在这条水路上行船而不至迷失。这些船夫世世代代都在燕子坞居住,撑船,终身都不能离开这里。
             船行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周围的雾气一下子浓了起来。刚才高照的日头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浓雾慢慢遮蔽,四周的湖风也陡然间变得更加阴冷。周远将衣领往脖子周围紧了紧,尽管在两个校区间摆渡过多次,但是他对这段路程还是没有能完全适应。
              太湖的万顷碧波养育了周围的鱼米之乡,但是在它浩瀚的湖水深处也尘封着许多未解之谜。没有任何人能解释为什么即使是在晴空万里的天气里,这一段的水程也总 是被一股浓烈的雾气笼罩。这些雾气仿佛粘滞在这片湖面的上空,即使湖风吹来,也只是把这些雾气扭曲成各种诡异的形状,并不能将之吹散。这些浓淡不定的雾气 让本来就迂回复杂的芦苇荡变得更加难辩方向,原本可见的路口有时会被浓雾突然封锁,而一些从未出现过的路口有时又会被骤然散开的雾气暴露出来。据说在这段 水程里只要走错一个路口,就会误入一片阴森黑暗,污浊诡异的芦苇荡中。那片芦苇荡中到处都是陷在里面的动物腐烂的尸骨,空气中散发着让人会昏迷的瘴气,而 水底则游动着不名的怪兽。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地方,燕子坞以及太湖沿岸居民和水上人家都把这片芦苇荡称作“鬼蒿林”。
             不过“鬼蒿林”也成为了曼陀山庄校区的天然屏障,让那里成为了一个不受外界打扰的世外桃源。而那些世世代代忠诚的燕子坞船工也从来没有走错过路。
             不过在学生当中也流传着二三十年前曾发生过几个本科生企图擅自夜闯曼陀山庄,而误入“鬼蒿林”,从此消失于世间的故事。这个事情现在已经完全无从知晓真伪,因为宿舍楼里至少流传着十几种版本,有一些,已经是纯粹用于睡前夜谈的鬼故事了。
          


          11楼2011-08-16 17:24
          回复
               又行了一刻钟,浓雾渐渐散去,渡船三转两折,芦苇丛一下子散开,眼前豁然开朗。一座被曼陀罗花树环绕的岛屿横在前方。正午的阳光垂直透过薄薄的云层,把这个岛屿照得晶莹剔透,如同仙境。
              在“鬼蒿林”中行进的时候周远已经感到了腹中饥饿,船到曼陀山庄的“茶花渡”时,周远已经饥肠辘辘了。他迅速穿过一片山茶花树围绕的小径,走过一段坡路,来到岛一端的一块巨大的山岩之前。一幢宏伟的木楼依着山体建起,这里就是和少林寺藏经阁齐名的琅嬛玉洞图书馆。
            曼陀山庄原为慕容家族的一支亲族所拥有,后一同并入了慕容家的产业。慕容家族的先人见岛上这块山岩,突兀奇伟,便倚傍着山势,从外省运来上好的木材搭起七 层高的木楼,同时又凿开山体,建成这座一半在山里,一半在山外的绝妙建筑,取名琅嬛玉洞,将多年来收藏的各种子集经卷,武功秘籍存放其中,供族人在里面静 思阅读,修养心性。
               家族的后人又几经扩建和改造,将历年收集到的方志、礼、乐、射、御、书、数等方面的典籍藏于其中,自武当会议后,更是将各门各派本着武学共享的宗旨发布出 来的内功心法,招式秘籍以及新的研究论文等逐一收录。等到燕子坞学院成立时,这里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校的主图书馆。
               周远出示了学生名牌,进入馆内,径直上到了二楼。琅嬛玉洞图书馆的每一层都由山岩外的木楼部分和山岩内的藏书洞部分组成。二楼的藏书洞内都是各类主要的武 学报纸、期刊以及研究生常用的教科书。藏书洞外半圆形的楼面则被隔成一个个小的房间,供研究生们自习、研究或小组讨论使用,还有一些小房间被专门分给攻读 博士生的学生。
               周远来到一个半掩着的门前,门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博士备选 张塞”。博士备选的意思,就是通过了资格考试,正在写毕业论文的博士研究生。
                周远推门走了进去,那是一个出奇地杂乱的小屋。屋里只有一张书桌、一个书架和两张椅子。书架上东倒西歪地塞着各种线装书籍和零散的资料,显然经过多次不负 责任地抽取和塞回,书架两边的地上也堆满了很多教科书和期刊,另外还有一些草稿和废纸。书桌上更是堆满了各种参考书,杂志,报纸和论文书稿,几乎都要埋没 了角落上的油灯,整个桌面上,只有一小块地方空着,那里垫了一张“武林日报”,上面放了一盒盒饭,旁边吐了一堆鱼骨头。
               书桌的后面,坐着一个头发蓬乱,穿着一身皱巴巴衣服的男生,正一手端着一个饭盒,一手捏着一条红烧小黄鱼的尾巴,凌空啃着。
              这个男生是武林历史系的博士研究生张塞。他是周远在燕子坞唯一的朋友,也是周远见过的用最奇特的方式吃鱼的人。
                “这是今天的日报吗?我还没有看呢,”周远嘟囔了一句,抓起报纸上的饭盒。饭盒里是米饭青菜和红烧大排。大排是周远的最爱,他知道是张塞特意为他留的。所 有在琅嬛玉洞打工的学生都会得到一顿午饭的补贴,在午时发放,周远因为在本部上早课,张塞总是会帮他在分饭时留下一份。周远拿起筷子,狠命地开始往嘴里刨 饭。
               张塞“噗”地一声又吐了一堆骨头到报纸上,看了一眼狼吞虎咽的周远,说,“武林日报有什么好看的,上面又没有我的文章。”
               周远瞪了他一眼,继续吃饭,心里在想该怎么告诉张塞刚才杨冰川课上的丑事。
               张塞见周远没有领悟他话里的意思,只得从旁边的乱书堆中抄起一叠报纸,重重地拍在他前面。报纸掀起一股风,带起了桌上的尘土。周远忙抱起他的饭盒扭到一边,同时,也终于明白了张塞的意思,惊喜地说道,“你的文章发表啦?”
                张塞立刻露出一脸得意,将那一叠报纸翻到后面。周远认得那报纸是《武林传奇》,在八卦报纸当中算是二流,但是在姑苏城和江南等地销量也算蛮不错。张塞翻到 的那个版面,赫然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峨嵋创派祖师的一世情缘”,作者署名为土弓。周远一看就知道是张塞名字的一半倒过来。
            


            12楼2011-08-16 17:24
            回复
                 “有可靠消息说,”张塞一脸得意地继续,“这次整个峨嵋出访三大名校的活动,就是安护镖局参与策划的,这笔生意就自然让他们做了。这可给威远震远那两个老 牌镖局上了一课啊!上期江湖周刊看了没有?上面说今年截至到九月,安护的营业额已经和震远持平了,仅比威远少百分之五。厉害吧?威远震远那都是几百年历史 啊,安护只创办了十年!”
                 周远从三年之前开始知道安护镖局,原因是江湖日报报道了安护力压威远震远,投到了护送秦始皇陪葬夜明珠的镖。当时张塞评论说这个镖局的名字怎么这么像女生的卫生用品牌子,周远就再也没有忘掉过。
                  张塞的话头一旦展开,轻易是收不住的。他把脚从桌子上挪下,又搁到椅子扶手上,说道,“威远震远历史长信誉好是优势,有时候也是劣势,因为路子就没法像安 护那么野。你看威远震远规矩那个多啊,什么多少金额以上就要由多少名江湖人士出面保证不是不义之财了什么的,安护就没有这些规矩,你昨天从皇宫里偷出来的 东西,只要给够钱,他们就照保不误。威远震远都是高高在上,凭着老字号等生意上门,而安护就敢主动去抢生意,甚至主动去创造生意,这不,几百年没出来过的 峨嵋也给他们忽悠出来了。”
                 “嗯,有点道理,”周远歪着头想了想说,“我想怎么峨嵋突然出访,她们的学生又不用凭武功找工作,咱们毕业比的是朝廷帮会的聘约,她们毕业比的是豪门贵族的婚约……”
                  “说的好!”张塞夸道,“唉,峨嵋啊,自灭绝师太以后,剑法就只能作秀了,这么多年也就出了王素一个天才少女而已,可是咱还真不能说人家的办学之道一定不 对,你瞧人家现在在朝廷和武林里的人脉,能吓死人,这峨嵋想要朝廷拨点款,修个图书馆什么的,还不是只要吹吹枕边风就行了。你再看看她们现在的人气,动不 动就是几万人拿着铺盖去占地方,为的只是看她们的马车一眼。一说要出访,少林武当都要给面子,咱燕子坞剑术系什么地位,还不是要挂横幅欢迎她们莅临指导? 少林那个深慧还不是得让王素半招?”
                 “你肯定深慧是让的?”周远问。他想起在杨冰川课前也听章大可说过这个事情。
                 “这还用说?到时候你看周云松也不敢赢她,多半还是要让。”张塞肯定地说,“你别笑少林弟子看到峨嵋美少女流鼻血没出息,到时候来燕子坞,还不知道怎么样 呢。你看现在你们本科生那男生寝室里,到处都贴着美女们的画像了吧?晚上卧谈都是关于峨嵋的话题了吧?我那天从你们楼经过,已经感觉到你们楼的阳气已经极 度过剩,母猫晚上都趴在你们楼底下嚎叫啊。这自然力的阴阳差是严重失衡,都快违反张三丰第一定理,激发出亢龙有悔了!”
                 说到这里,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周远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只有和张塞在一起,周远才会脱离沉默、忧郁和自卑,才能爽朗地大笑和谈话,才能忘记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前途的担忧。
                 可是最快乐的时光也总是流逝得最快,周远看了一眼墙上的更漏,知道干活的时间到了。
              


              14楼2011-08-16 17:24
              回复
                (六)
                   周远在琅嬛玉洞的工作是抄书。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琅嬛玉洞已经是一个完美的藏书之地。主要藏书的空间都是从山岩里开凿出来,密闭的空间里空气流动缓慢,氧气含量低。大量的干燥粉包被放置在藏书间的角落里,用于抽除室内的水分,另有各种用花卉药草密制而成的熏香驱走各种书虫。
                    尽管如此,图书还是不可避免会被慢慢侵蚀,加上师生的翻阅,每隔若干年,许多书籍会被重新制版印刷。但是有一些书籍,却从来都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存放,且任 何时候都只能有一本存在于世间。燕子坞有许多最高层的内功心法和招式秘籍还有一些机密的文史资料,都只有手抄本。只有极少数人有资格申请阅读这些书籍,申 请要通过严格的审查,即使通过,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阅读室里阅读。
                   琅嬛玉洞里最珍贵最机密的书,肯定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教程了。据说有十七卷共三十八书,汇集、精编和概括了武林中各门各派的武功招式和内力修习的要诀和破解方法。这套教程已经在燕子坞秘密流传了好几百年,只有每届的斗转星移的博士生才有资格阅读。
                    所以誊抄这些书籍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其秘密的工作。誊写员只限于燕子坞内部的学生,申请人也要经过背景调查。另外,每次抄写都会由多人进行,而且原书会被 拆散打乱,抄完后再重新装订。这样某一个誊写员一天抄写的,很可能来自多本书的不同卷里的不同页面,即使想边抄边读,也无法得到连贯的信息。
                   周远从大二就开始申请这个工作,直到去年下半学期才通过了书写考核和背景调查,成为了琅嬛玉洞的誊写员。
                   周远告别张塞,顺着旋转的木楼梯上到五楼。六楼和七楼已经都属于高级藏馆,外部的楼梯是无法到达那里的,必须要通过五楼藏书洞内部的楼梯才能上去。
                    五楼通往石洞的入口是一个巨大的石门,那里每天任何时候都有四名守卫在那里驻守。石门的两边是分别是两个摇柄,摇柄之间相距将近三丈,确保一个人无法同时 操作。要打开这个石门,需要两个经过训练的守卫同时按照设定的复杂程序顺时针逆时针地转动摇柄,如果两个人的操作速率稍有不一致,石门就无法打开。两个摇 柄旁边都有屏风遮挡,出入的人无法看到操作。
                   总之,外人是无法擅自通过这个石门的,即使使用大量的硫磺火药,也无法炸开石门,因为这个石门有三尺厚,无论如何,门外的木楼部分会首先被炸塌,这样想进入的人也无从立足了。
                   周远出示了名牌,两个守卫分别退到屏风后面去操作。经过了一阵吱吱嘎嘎的摇柄转动之后,沉重的石门缓缓地向两边移开了一道仅供一个人通过的缝。
                   周远刚要走进去,却从里面出来了一个人,周远看到立刻浑身一凛,这是他在燕子坞最不喜欢看到的人。
                    从里面走出来的人身材高大结实,一看就知道身怀武艺,他的头上窄下宽,像个葫芦,头发浓密,胡子稀疏,两只眼睛不大,但却精光四射,极具威慑。这个人的名 字叫庞天治,是燕子坞去年刚上任的校卫队总长。不仅周远,整个燕子坞的学生都很讨厌他,因为他整天挂在嘴边的理论就是,燕子坞的危害来自两方面,外部的和 内部的。因此他的工作不仅是防范外来的侵犯,也包括约束内部学生的纪律。
                   庞天治毕业于燕子坞掌法系,后到姑苏巡捕总部任职,十年前返回燕子坞加入校卫队,去年晋升为总长。他刚一上任就公开批评退休的前任对安全工作过于松懈,并表示要重新加强燕子坞的安全管理。
                    琅嬛玉洞招聘誊写员这种事例来都不用校卫队过问,但是庞天治也要插上一脚。周远就是因他多次否决,才迟迟无法通过。上学期周远终于通过后第一次去琅嬛玉洞 抄写时,被庞天治单独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庞天治指着他冷冷地说,像你这种无父无母,来路不明的人,换了我,是绝对不会录取的!我警告你,不要以为你现在 得到了这份工作,就万事大吉了,我会盯着你的!
                


                15楼2011-08-16 17:28
                回复
                  2025-07-19 15:23:32
                  广告
                     这是庞天治对学生一贯的说话风格,粗鲁,野蛮,充满了攻击性。每一个学生在他眼里首先是个罪犯或者奸细,直到实在找不出茬来为止。
                     周远每次看到他都尽量躲得远远的,不过今天却是狭路相逢,无处可逃。不过让周远意外的是,庞天治只是略微地扫了他一眼就匆匆下楼了,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周远舒了一口气,走入石门里面。
                    里面是一个厅堂,周远到一个橱里拿出一件白色的褂子套上,然后走入左手的熏香室。
                     那是一个点满了各种奇熏异香的屋子,烟雾缭绕,周远在里面坐了一刻钟,消毒完毕,才从另一扇门进入了誊写室。
                     里面其余的誊写员已经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图书馆的文员已经捧着经过编号的书页开始分发了。周远赶忙坐下,开始工作。
                      虽然说这工作环境和待遇比食堂要好得多,可是工作强度却一点都不弱,整整两个时辰的抄写,中间只休息一刻钟。一般抄到结束前大约半个时辰的时候,手臂的酸 痛会到达极限。刚才和张塞相处的那种愉快的心情已经渐渐消散,周远又返回了他一贯的忧郁的心境。杨冰川教授那句冷冷的“酉时三刻到我办公室来”开始在他脑 海里回荡起来。
                     周远不知道会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只要杨冰川教授有庞天治十分之一的铁腕,惩罚就会不堪忍受。
                     周远在煎熬中终于完成了今天的任务,交还了抄毕的书页,然后赶上酉时那班渡船回到燕子坞本部。
                     周远上岸后看了一眼渡口的更漏,离杨冰川教授说的时间还差不到两刻钟。
                     周远踏着小径,沿着湖岸走回到语嫣楼附近。他远远看了一眼静静伫立着的王语嫣塑像,他可以选择到桃林中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或者直接到杨教授办公室所在的那幢楼下直接去等。但是周远想了一下,却做了另一个选择。
                     而这个选择,最终完全改变了周远的命运。
                     周远离开小径,翻过一堆杂乱的山石,在几丛杂树间穿梭了几个周折,最后从一块大岩石攀下,来到了湖边一处僻静无人的空地。这里是燕子坞岛的最西南端,鲜有人至。周远大二的时候发现了这里,从此在他想独处的时候,或者无处可去的时候,都会来到这里。
                     今天整个太湖都弥漫着浓雾,几丈以外就完全看不见事物,秋天萧瑟的湖风在穿过岩缝时呜咽着,预示着一个格外冷的冬天将提前到来。
                     周远找了一处背风的山岩坐下,稍微揉捏了一会儿酸疼的前臂后,闭上眼睛,开始吐纳气息。
                      尽管周远在理智上知道自己连半点前途都没有,他却并没有完全放弃武功的习练,自从六岁时母亲带他去接受那个失败的测试之后,周远就被一种莫名的痛苦折磨 着,那种让母亲失望却无能为力的痛苦。自那以后,周远一直试图努力些什么,去挽回母亲的失望。在他还不懂张三丰方程的时候,他就常常独自找一个僻静的地 方,凭着自己的想象去调节自己的呼吸,奢望在下一次测试的时候,那股令他难受的力不会再凝滞在他的丹田。后来他理解了丹田通径,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挽 回母亲的失望了,但是这种试图努力些什么的习惯却顽固地保留了下来,仿佛努力本身而不是努力的结果可以消减他内心深处的那种绝望。
                     燕子坞的学习让他了解了内力的原理和习练方法,从理论上,他甚至比许多刀剑掌器专业的高材生都更精通内力之道。从大二开始,他有机会时,就会独自一人,在这里按照理论,修炼内力。
                     周远对于内力的实践,和张三丰的定理符合的天衣无缝。
                      同样一段内力被激发的过程,对于别人大约只需要分秒一瞬,但是对于他,却需要十倍二十倍的时间。周远手执一块石头,需要调息吐纳大概半刻钟,才能以内力掷 出,之后又需半刻钟,才能再次激发内力。在不运用内力的情况下,周远行走跳跃都无阻碍,但是若要使用内力,做大范围的闪跃腾挪时,他立刻会因气息跟不上而 跌坠。
                     但是周远还是时不时地来这里练习。每次跌倒在地时,他都会觉得自己很傻,这也是他为什么会选这样一个无人之地的原因,他不想让人看到他的狼狈,他也不想让人看到他的绝望。所以即使是张塞,他也没有告诉。
                  


                  16楼2011-08-16 17: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