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献浅析汉唐时期刘氏家族血缘传承的世代间距问题(远寒斋主)
关于刘氏家族血缘传承的世代间距问题,笔者已经在《关于刘氏血统繁衍的世代间距》一文中已有阐述。现笔者另辟途径,结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与《唐代墓志汇编》等文献资料,查找自汉高祖刘邦始,到有唐一代止,其间世系传承明确、交代清楚的刘氏家族资料,由此考察刘氏家族血缘传承的世代间距问题。
所辑资料如下:
1、 汉高祖25世孙——彭城丛亭里刘氏刘德威一支。
刘德威事迹见《新唐书·刘德威传》:“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刘德威)卒于官,年七十一。”由此知刘德威生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
刘德威传承世系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刘氏》;“高祖七世孙宣帝,生楚孝王嚣,嚣生思王衍,衍生纡,纡生居巢侯般,字伯兴。般生恺 ,字伯豫,太尉、司空。生茂,字叔盛,司空、太中大夫,徙居丛亭里。恺六世孙讷, 晋司隶校尉。孙宪生羡。羡二子:敏、该。敏生庆。庆生轸。轸生子将。子将生德威。”由此知,刘德威为汉高祖25世孙。
2、 汉高祖26世孙——临淮刘氏刘袆之一支。
刘袆之事迹见《新唐书·刘祎之传》:“垂拱中,或告祎之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金,与许敬宗妾私通,太后遣肃州刺史王本立鞫治,以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谓之敕!」后以为拒制使,赐死于家,年五十七。”由此知,刘袆之生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
刘袆之世系传承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刘氏》:“临淮刘氏出自汉世祖光武皇帝子广陵思王荆。子俞乡元侯平,平生彪,袭封,事继母 以孝闻,世号仁义侯。生玄,玄生熙,魏尚书郎。熙生述,东平太守。述生建,晋永城令,世 居临淮。建生会,历琅邪内史,从元帝度江,居丹杨。曾孙彦英,宋给事中、通直散骑常侍。 二子:隐人、逸人。梁末又徙晋陵。隐人五世孙子翼。子翼生袆之”。由此知,刘袆之为汉高祖26世孙。
3、 汉高祖33世孙——汉平帝之后刘遵之女一支。
刘遵之女事迹见《唐代墓志汇编·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铭》:“君讳仲宾,字少卿。河东蒲坂人也······夫人彭城刘氏,汉孝平帝廿三世孙刘遵之女也······(刘氏)享年九十有一,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九月卅日亡于私第。”由此知道刘遵之女生于于北齐天保四年(公元553年)。刘遵之女系汉平帝24世孙,汉平帝是汉高祖的10世孙,故刘遵之女是汉高祖的33世孙。
4、 汉高祖26世孙——尉氏刘氏之后刘仁轨一支。
刘仁轨事迹见《旧唐书·刘仁轨传》:“垂拱元年,从新令改为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刘仁轨)寻薨,年八十四。”由此知,刘仁轨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
刘仁轨的世系传承考证,参考复旦大学中文系李向菲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尉氏刘氏世系勘正》的结果,列刘仁轨为汉高祖的26世孙。
5、 汉高祖33世孙——河间刘氏刘洪一支。
刘洪生年见裴文静1991年03期《文物春秋·唐刘洪墓志考》:“大唐故刘君墓志铭 君讳洪,河间乐城人·····君后汉河间孝穆王廿二代孙······(刘洪)以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终于里第,时年五十五。”由此知,刘洪生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河间孝王系汉高祖12世孙,故刘洪为汉高祖33世孙。
6、 汉高祖46世孙——河间刘氏刘庭训一支。
刘庭训生年见《唐代墓志汇编·大唐故忠武将军河南府怀音府长上折冲上柱国河间郡刘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某,字庭训······汉河间王廿七代孙哲仕晋为河南尹,封新城侯,子孙因家焉······哲即公之十六代祖······以开元十六年八月十六日终于扬府之旅亭,时年七十有二。”由此知刘洪生于唐显庆二年(657年)。河间王有汉一代共有2个支派,一支是西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的后裔。另一支则是东汉章帝之子河间孝王刘开的后裔。刘庭训是河间王的43代孙,世系较多,应该是河间献王的直系。河间献王是汉高祖的曾孙,故刘庭训是汉高祖的46世孙。
关于刘氏家族血缘传承的世代间距问题,笔者已经在《关于刘氏血统繁衍的世代间距》一文中已有阐述。现笔者另辟途径,结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与《唐代墓志汇编》等文献资料,查找自汉高祖刘邦始,到有唐一代止,其间世系传承明确、交代清楚的刘氏家族资料,由此考察刘氏家族血缘传承的世代间距问题。
所辑资料如下:
1、 汉高祖25世孙——彭城丛亭里刘氏刘德威一支。
刘德威事迹见《新唐书·刘德威传》:“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刘德威)卒于官,年七十一。”由此知刘德威生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
刘德威传承世系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刘氏》;“高祖七世孙宣帝,生楚孝王嚣,嚣生思王衍,衍生纡,纡生居巢侯般,字伯兴。般生恺 ,字伯豫,太尉、司空。生茂,字叔盛,司空、太中大夫,徙居丛亭里。恺六世孙讷, 晋司隶校尉。孙宪生羡。羡二子:敏、该。敏生庆。庆生轸。轸生子将。子将生德威。”由此知,刘德威为汉高祖25世孙。
2、 汉高祖26世孙——临淮刘氏刘袆之一支。
刘袆之事迹见《新唐书·刘祎之传》:“垂拱中,或告祎之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金,与许敬宗妾私通,太后遣肃州刺史王本立鞫治,以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谓之敕!」后以为拒制使,赐死于家,年五十七。”由此知,刘袆之生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
刘袆之世系传承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刘氏》:“临淮刘氏出自汉世祖光武皇帝子广陵思王荆。子俞乡元侯平,平生彪,袭封,事继母 以孝闻,世号仁义侯。生玄,玄生熙,魏尚书郎。熙生述,东平太守。述生建,晋永城令,世 居临淮。建生会,历琅邪内史,从元帝度江,居丹杨。曾孙彦英,宋给事中、通直散骑常侍。 二子:隐人、逸人。梁末又徙晋陵。隐人五世孙子翼。子翼生袆之”。由此知,刘袆之为汉高祖26世孙。
3、 汉高祖33世孙——汉平帝之后刘遵之女一支。
刘遵之女事迹见《唐代墓志汇编·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铭》:“君讳仲宾,字少卿。河东蒲坂人也······夫人彭城刘氏,汉孝平帝廿三世孙刘遵之女也······(刘氏)享年九十有一,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九月卅日亡于私第。”由此知道刘遵之女生于于北齐天保四年(公元553年)。刘遵之女系汉平帝24世孙,汉平帝是汉高祖的10世孙,故刘遵之女是汉高祖的33世孙。
4、 汉高祖26世孙——尉氏刘氏之后刘仁轨一支。
刘仁轨事迹见《旧唐书·刘仁轨传》:“垂拱元年,从新令改为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刘仁轨)寻薨,年八十四。”由此知,刘仁轨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
刘仁轨的世系传承考证,参考复旦大学中文系李向菲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尉氏刘氏世系勘正》的结果,列刘仁轨为汉高祖的26世孙。
5、 汉高祖33世孙——河间刘氏刘洪一支。
刘洪生年见裴文静1991年03期《文物春秋·唐刘洪墓志考》:“大唐故刘君墓志铭 君讳洪,河间乐城人·····君后汉河间孝穆王廿二代孙······(刘洪)以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终于里第,时年五十五。”由此知,刘洪生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河间孝王系汉高祖12世孙,故刘洪为汉高祖33世孙。
6、 汉高祖46世孙——河间刘氏刘庭训一支。
刘庭训生年见《唐代墓志汇编·大唐故忠武将军河南府怀音府长上折冲上柱国河间郡刘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某,字庭训······汉河间王廿七代孙哲仕晋为河南尹,封新城侯,子孙因家焉······哲即公之十六代祖······以开元十六年八月十六日终于扬府之旅亭,时年七十有二。”由此知刘洪生于唐显庆二年(657年)。河间王有汉一代共有2个支派,一支是西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的后裔。另一支则是东汉章帝之子河间孝王刘开的后裔。刘庭训是河间王的43代孙,世系较多,应该是河间献王的直系。河间献王是汉高祖的曾孙,故刘庭训是汉高祖的46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