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16日漏签0天
单田芳吧 关注:236,489贴子:447,64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6回复贴,共1页
<<返回单田芳吧
>0< 加载中...

《曾国藩》主要讲述曾国藩的什么故事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天下888555
  • 曲艺世家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请大致描述一下情节。


  • 评书ONLY单老
  • 苦尽甘来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http://www.5tps.com/html/6152.html


2025-07-16 07:02:22
广告
  • 评书ONLY单老
  • 苦尽甘来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ZT一段 近段时间在听评书《曾国藩》。
我对历史知之不多,就算知一点也可能是一知半解,对曾国藩这位晚清重臣也只是“知其名”而不“了其事”,偶然机会下到这部历史评书,在听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思考,现陆续把自己心之感悟,形成文字。
曾国藩的兄弟曾国华,被曾国藩任命为副统帅,协助统帅率军攻打皖中。行军作战开始之时,颇为顺利,接连攻克几个城镇,曾国华的自大就不可遏制的膨胀起来,好大喜功。
本在临出发之前,曾国藩宣布了严密的行军路线及策略,这是他在认真听取左宗棠及胡林翼的中肯意见之后做出的慎重决策,在分配各路军的任务及将领时,任命曾国华为一名副统帅,协助统帅进军皖中,并强调了此次行军作战的重要性,在当时,曾国华就自负自大,未将太平军放入眼内,自认为攻城陷地不过是手到擒来之事,为此还受到了曾国藩严厉的斥责。
然初战捷报之后,曾国华的好大喜功就愈演愈烈,先是向统帅建议改变行军路线及目标,自以为可以在曾国藩指令之外再立、多立战功,在他的游说鼓功之下,统帅动摇了,失去了主见,听从了曾国华错误的意见,带领军队偏离了既定的目标,向失败之路靠近。后到了一处,来一书生求见,书生将自己一路对太平军情况的真实见闻及准确的分析判断告之统帅及曾国华,并建议他们立即撤兵,并攻克另一处太平军防守薄弱之地,从而可以改变整个战局形势,此时,统帅也本准备听从建议,立即撤兵,然曾国华却对此不屑一顾,还将该书生暴打一餐撵出,统帅再一次失去主见,和曾国华一起带领军队继续前进,到一重要镇旬,攻城,然此处是太平军重点防范之要地,故久攻不破,此时,在初战胜利时财物收获颇丰的士兵们开始游玩嬉乐,而曾国华居然也不例外,作为一军的副统帅,在此境况之下居然也去游乐逍遥,至太平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围攻乡勇的数千人之时,尚不在军中,结果,全军覆没,无一幸免,而独曾国华因当时不在军中,后历经艰难逃脱,至月余后回到大营,秘密见到曾国藩,而此时,所有人俱以为他已阵亡,曾国藩还为此上书皇帝,皇帝下书表彰曾氏家庭的忠烈,曾国华的“死而复生”成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可能接受的事实,故只能接受曾国藩的安排,隐秘上庐山,成为一名与青丝古佛为伴的道人。
听到此处,不禁唏嘘哗然,同时,也有一些领悟:
1、坚持主见。对于某件事特别是重要之事,我们会认真而详尽的思考、分析、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决策、判断等等,而一旦决定,就应该坚持。而在决定(策)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面对一些诱惑,会碰到一些人,这些东东也许会抛出一些东西让我们去改变当初的决定,当然,这些意欲让我们改变的因素可能看起来或听起来会是合情合理甚至非常合情合理的,此时,冷静与分析就非常重要,因为,世事无绝对,因势而变是应该的,重要是要看是否势已变,面对各种真与假、对与误的信息,就要去伪存真并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2、满招损,谦受益。此道理自古皆然,汉初的项羽自负自大,开始并未将刘邦、韩信放在眼里,至后来韩信带领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后,天下局势愈变,以至最后,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自刎于乌江,千古嗟叹。



  • 任个人而排众数
  • 文化符号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出生于塾师家庭,早年禀学于庭训,后入当时经世派的中心岳麓书院。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29岁升至礼部右侍郎,此后四年,又遍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官运亨通。京师为官期间,曾国藩致力于经世义理之学与桐城古文,与桐城派古文家梅曾亮等交往密切。
  曾国藩一生出将入相,官居一品,位极人臣,然即使在戎马倥偬中也始终不忘情于文学。在时人看来,作为中国士大夫理想的人生范式的立功、立德、立言在曾氏身上实现得很完满。他一生博览群书,著述等身。其中各体著述卷帙浩繁,佳作迭见。文章笔力苍劲,上承桐城一路,下开湘乡一派,堪称“大手笔”。民国文人徐一士兄弟曾盛赞:“国藩文章诚有绝诣,不仅为有清一代之大文学家,亦千古有数之大文学家也。”梁启超也认为曾国藩仅就文章而言,亦“可以入文苑传”。在道光、咸丰、同治年间,“一时为文者,几无不出曾氏之门。”的确,作为一个文学家,曾氏以其勤奋的创作,独特的见解,伴随着他的显赫功名而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桐城派的兴衰史上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也当之无愧是散文的国度。从先秦片言居要的甲骨卜辞,到略已成篇的商周金文;从堪称我国古代散文发端的《尚书》,到先秦风格多样的诸子散文及历史散文,我们可以见出散文作为文化源头的那份凝重与历史沧桑感。魏晋辞赋,风神俊朗;唐宋八家左右逢源,文起八代之衰;明季“三袁”、张岱、归有光异军突起,文采斐然……历史的多棱镜折射出散文艺术的源远流长。清代散文领域呈现出再度繁荣和发展的景象,单就文体而言:史传的笃实,小品的隽永,骈赋的涌流,碑铭的厚重以及奏议策论的清真雅正等等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不仅如此,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显赫一时,风靡全国的散文流派——桐城派。


  • 大话栗子
  • 苦尽甘来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讲了曾国藩疯狂镇压太平军的故事


  • 延陵古风
  • 苦尽甘来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本书主要情节根据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血祭》、《野焚》、《黑雨》改编,以前两部为主,第三部情节省略的较多。


  • 心颇西快森玛科
  • 持书赴京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与病魔牛皮癣做顽强斗争的故事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6回复贴,共1页
<<返回单田芳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