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54,635贴子:16,718,945
  • 1回复贴,共1

生活世界的科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佛曰 四大皆空 戒 贪真痴
解除烦恼

无为 最好 qq 2405168

我在这里间接提到的是现象学的自我相关性问题,这是一个胡塞尔自己反思过的问题。然而,它迷失于上面所描述的可疑的“新式”科学的问题和新型实践中了。实际上,只有在海德格尔对主体性和客体性概念的本体论批判中,我们才获得了一种哲学方法去揭露那未经察觉地持存于新康德主义中的错觉,而且不仅仅是新康德主义由这样的错觉。理性的决定可以以任何方式从科学获得,这是一种错觉,正是这种错觉构成了一种“普遍的实践”。即是海德格尔本人的问题指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从而以一种危险的方式削弱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我们还是得把他对暗含于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概念中的“知识模式”的恢复归功于他;在他对柏拉图关于善的知识的批判中,一种作为实践哲学而延续到十八世纪的传统失去了其合法性。不管科学之运用有多少进入了我们的实践知识,以为在我们的实践决定背后的知识仅仅是科学之运用这是一种错误。按照这个事实,“生活世界”的观点具有一种革命性的力量,它打破了先验思维的框架。我们在这里所面对的,不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也不是一种新型科学,而是科学所独断地主张地先验的实践政治的局限性以及对哲学自身的科学性的新的批判意识。早在《逻辑研究》(1900年)的前言中,一种%


1楼2006-07-23 02:27回复
    http://philosophyol.com/pol04/Article/western/w_germany/200607/2581.html
    当先验还原的哲学规划吧所有笛卡儿式的研究统一成一个体系性的哲学框架时,当哲学被纲领化为一种严格的科学——这种严格的科学开始于把基础最终置于绝对自明性之上时,检验先验还原步骤的严格性和明晰性就成了必要的。正是那时,生活世界的问题才凸现出来,“生活世界”这一术语才被创造出来。众所周知,在《观念》一书中,胡塞尔解释了科学哲学的新风格,它奠基于对先验主体的分析,在其中将第一次获得一种具有真正先验性的唯心论。为了论证这一点,他追随笛卡儿式的方法:通过普遍怀疑以获得能思主体(我思,ego cogito)的绝对自明性。这种胡塞尔式的笛卡儿主义远离了笛卡儿的真正动机,正如胡塞尔完全意识到的那样。尤其是,对他来说,很明显,笛卡儿对世界的普遍怀疑不可能导致在一种新的哲学确定性中所有认识的一个系统基础,而是用来证明数理科学作为关于客观世界的真实知识的合法性。所以,自我,那个阻碍最普遍的怀疑的基础意识绝不是先验自我。胡塞尔所说的先验自我是试图建立明证的秩序,把哲学奠定为纯粹现象学。笛卡儿的自我只是所有怀疑之后残留下来的一小片世界,借助她,用非常独特的神学方式,使对世界的承认成为合理的。然而,胡塞尔从笛卡儿怀疑的范例所获得的东西是对一切世界信念之有效性的普遍悬置。这样,他提出了他自己的先验中止观,既给一切对实在的设定、也给数学这种为现代科学所要求的不受阻碍的本质科学的有效性加上括号和悬置起来。现象的被给予性本身的样式,必须通过研究它们的现象学构造来证明并承认其本体论地位


    2楼2006-07-23 0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