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吧 关注:2,530,461贴子:17,254,370
  • 2回复贴,共1

大学生办沪语班来的多是上海小囡 缺少沪语环境让他们讲不好上海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夏日炎炎的一个上午,一群家长扇着扇子等在新华街道图书馆的休息大厅,一边聊着炎热的天气,一边交流着自己孩子说上海话时闹的笑话。而在小教室中,他们的孩子大都是小学生,却开心地跟着大学生姐姐认真地学习着他们的母语:上海话。
这个暑假,一群来自华师大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来到长宁区新华街道,为有需要的孩子开设“沪语班”。而报名情况却让他们十分惊讶,前来报名的大部分并非是新上海人的子女而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孩子。上海孩子不会讲上海话,这个令许多本地人颇为尴尬的现实,正让许多人陷入思考。
本报记者 丁烨
》培训班里
学说上海话,发言很踊跃
“谢谢”“答答嘎”
“跟着老师说,请问去车站怎么走?”用上海话翻译的这句普通日常对话,却在孩子们的口中读成了稀奇古怪的句子,各种怪异的发音,让在现场的华师大志愿者和家长们忍俊不禁。
上周五上午,在新华街道图书馆的小教室中,十来个小小的身影围在一张长桌子前,认真地看着墙壁上投影的PPT。也许是因为眼前的小老师长相亲切,语气温柔,他们并不十分安分,邻座的两个人或互相咬耳朵说着什么好笑的事情,或者把手中的笔和本子在桌子上推来推去,不过每当老师让他们朗诵PPT上的句子时,这些孩子却立刻犹如注满了精神能量一般正经坐好,无比认真地跟着老师诵读了起来。
一堂课结束之际,老师让相邻两个小朋友表演刚刚教的对话,孩子们发言十分踊跃,但其发音与语调却差强人意。下课后,记者叫住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问他是否是上海人,这位名叫张小言的男生立刻点头,会不会说上海话,他想了一下,摇了摇头。
“刚刚老师教的,如果有人对你说谢谢(沪语),然后你怎么说?”张小言思考了半天,来了一句“答答嘎”(伐得嘎)。这个班里的十来个孩子大都是小学一二年级,也有个别大一些的已经快升预备班,而最小的才5岁,语言表达还不是十分流利。
本地小朋友今年猛增
“今天这次课的主题是日常会话,以后还会有上海饮食文化、海派文化介绍等等。”据本次志愿者队伍的负责同学林盛忆介绍,这个班是通过《走进新华》社区报招募学员的,“去年已经办过一次,效果很好,所以我们今年又来与新华街道合作。但今年来报名的土生土长上海小朋友增加很多,而去年许多都是新上海人的孩子。”小林说,还有一些去年的“老学员”今年也来了,“说明家长对我们的教学还是认可的。”
“为让小朋友知道上海还有弄堂文化这个东西,最后一堂课我们准备走出课堂,搞一次弄堂游戏,放在8月中旬。”林盛忆的学长童谌超告诉记者,他们想把这个沪语班长期开下去,正在寻求更高层面的政府部门的合作,“同时,我们也想编一本教材,让沪语班更系统化,更严谨。但我自己很快就要毕业,这件事要靠学弟学妹了。”
》记者调查
小囡不会说沪语环境是根本
无论是在沪语班现场,还是记者事后的采访,许多上海孩子的家长都有着对孩子不会说上海话的隐忧。担心上海话会在这一代身上消亡,也担心不会说上海话的孩子长大后会对海派文化缺乏最基本的认同。采访中,家长们认为,缺乏良好的沪语语言环境是导致上海孩子不会说上海话的根本原因,而这种“缺乏”却牵涉到方方面面。
原因1
幼儿园全普通话教学
“现在有幼儿园教上海话吗?估计很少吧!”一位担任工程师的家长宋女士说,她一度要求过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开设上海话课程,但被园方以“对外地孩子不公平”为由婉拒了,她的担忧则始终存在。“上海虽然是国际化城市,但不能以国际化否认本土文化,上海的孩子在他们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被丢到一个完全由普通话占据的环境之中,怎么学上海话?如果没有老师的刻意教授,光靠家长课后的补救,基本不可能。”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目前即将上小学一年级,但对于上海话这门母语,只具备“听”的能力,离“表达”还差得很远。“因为老师在幼儿园就一再强调,大家要讲普通话,否则外地的同学会听不懂,所以他脑子里就有个印象,说上海话是不对的,说上海话会被老师说。”



1楼2011-08-02 17:39回复
    原因2
    老师根本不会说上海话
    对于这个原因,家住海伦路的刘女士颇有发言权。
    “有一次儿子老师打电话给我说点付费的事情,我就用上海话回答她了,没想到才说了没几句,就被老师打断说请讲普通话,她听不懂。我当时很纳闷,这么个市中心幼儿园的老师原来是外地的大学生啊。老师虽然蛮负责的,但由于她本身不会讲上海话,那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间,肯定不可能用上海话跟小朋友对话的,在学校的一整天,儿子基本不可能听到一句上海话,不会说也很正常。”
    在采访中,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目前上海许多幼儿园由于招不到上海幼教老师,便只能从外地招聘,这样一来,虽然引进了许多优秀人才,但在上海话教学上,却力所不能及。
    


    4楼2011-08-02 17:42
    回复
      原因 3
      生活中缺乏沪语交流环境
      “我觉得我已经错过了教女儿上海话最好的时期,我查过资料,最好的授语期是在3岁,但那个时候家里所有人都觉得上海人会讲上海话是天然的,不用教的,根本没注意孩子严重缺少语言环境。”新华街道的居民高女士本次就为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女儿潘雨珵报名了沪语班,看着女儿在教室中认真学习着她的“母语”,感慨良多。
      高女士告诉记者,在家里人发觉孩子基本不会讲上海话之后,她思考过许多原因,觉得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便是“现在的上海孩子缺乏课后的交流玩耍”。高女士说,以前她们那一代人,就算在课上讲普通话,下课在弄堂里玩的时候肯定是说上海话的,当时家家户户的小孩在平时生活中根本不说普通话,“我女儿现在放学了就回家做功课,做好功课就看电视,根本不出去,这是一个封闭的环境。我也没见过她与其他小朋友会约在小区里玩耍,这样一来,她每天只说普通话,就算我们不厌其烦地教她讲上海话,她好像兴趣也不大。都听得懂,但就是不说,会说的也硬邦邦。也难怪,她平时在学校像这样许多小朋友坐在一起用上海话对话的机会几乎没有,而我们家长平时在单位也说普通话,回来女儿再说普通话,自己也被带过去了。”
      


      5楼2011-08-02 17: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