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我之岸吧 关注:45贴子:4,374
  • 8回复贴,共1

【岸边·转发】唯一的依托(歌德与席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这,这竟然是余秋雨写的【捂脸】


IP属地:湖北1楼2011-08-01 17:27回复
    我在魏玛的大街上走来走去,满脑子都是歌德和席勒。
    就人生的境遇而言,两人相差很大,歌德极尽荣华富贵,席勒时时陷于窘迫。
    他们并不是一见如故,原因在于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在两颗敏感的心中引起的警惕。这种警惕,对旁人是一种永久的隔阂,而对知音,却是一种慎重的准备。
    从种种迹象看,两人的推心置腹是在18世纪90年代中期。席勒命苦,只享受这份友情十年。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但在席勒死后又活了二十多年,承受了二十多年刺心的怀念。
    在他们交往期间,歌德努力想以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帮助席勒,让他搬到魏玛来住,先借居在自己家,然后帮他买房,平日也不忘资助接济,甚至细微如送水果、木柴,而更重要的帮助是具体地支持席勒的一系列重要戏剧创作。反过来,席勒也以自己的巨大天才重新激活了歌德已经被政务缠疲了的创作热情,使他完成了《浮士德》第一部。于是这对友人身居小城,开启了人类文艺史上的一个时代。
    他们已经很难分开,但还是分开了。上天让他们同时生病,歌德抱病探望席勒,又在病床上得知挚友亡故,泣不成声。但歌德不知道,席勒死时非常穷困。他的骨骸被安置在教堂地下室,不是家属的选择,而是家属的无奈。病中的歌德不了解下葬的情形,后来也不便对席勒的家属有更多的询问,他把亡友埋葬在自己心里了。
    没想到二十年后教堂地下室清理,人们才重新记起席勒遗骸的问题。没有明确标记,一切杂乱无章,哪一具是席勒的呢?这事使年迈的歌德一阵惊恐,二十年对于亡友的思念积累成了一种巨大的愧疚,愧疚自己对于亡友后事的疏忽。他当即自告奋勇,负责去辨认席勒的遗骨。
    在狼籍一片的白骨堆中辨认二十年前的颅骨,这是连现代最高水准的法学鉴定家也会感到棘手的事,何况歌德一无席勒的医学档案,二无起码的鉴定工具,他唯一的依凭,就是对友情的记忆。这真是对友情的最大考验了,天下能有多少人在朋友遗失了声音、遗失了眼神,甚至连肌肤也遗失了的情况下仍然能一眼认出朋友的骨相呢?我猜想歌德决定前去辨认的时候也是没有把握的,刚刚进入教堂地下室白骨堆的时候也是惊恐万状的,但他很快就找到了唯一可行的办法:捧起一颗颗颅骨长时间的对视。这是二十年前那些深夜长谈的情景的回复,而情景总是最具有删削功能和修补功能。于是最后只剩下一颗颅骨,昂然地裹卷起当初依稀信息。歌德小心翼翼地捧持着前后左右反复端详,最后点了点头:“回家吧,伟大的朋友,就想那年在我家寄住。”
    歌德先把席勒的露骨捧回家中安放,随后着手设计棺柩。这些天他的心情难以言表,确实是席勒本人回来了,但所有积贮了二十年的倾吐都没有引起回应,没一句都变成自言自语。这种在亡友颅骨前的孤独是那样的强烈,苍老的歌德实在无法长时间承受,他终于在魏玛最尊贵的公候陵为席勒找了一块比较理想的迁葬之地。
    谁知120年后,第二次时间大战期间席勒的棺柩被保护性转移,战争结束后打开一看,里面有多了一颗颅骨。估计是当初转移是工作人员手忙脚乱造成的差错。
    那么,哪一颗是席勒的呢?世上已无歌德,谁能辨认!
    席勒,也只有在歌德面前,才觉得有心要脱身而出。在一个没有歌德的世界,他脱身而出也只能领受孤独,因此也许是故意,他自甘埋没。
    由此我更明白了时间本应有更多的杰出人物,只因为没有足以与他们对应的友情,他们也就心甘情愿地混同常庸,悄悄退出。
    


    IP属地:湖北2楼2011-08-01 17:28
    回复
      好感人的说,听说最后歌德和席勒合葬了。。。


      IP属地:湖北3楼2011-08-01 17:29
      回复
        席勒死时,歌德说:“如今我失去了朋友,所以我的存在也丧失了一半。”后来,歌德与世长辞,他的遗体和席勒葬在一起。


        IP属地:湖北4楼2011-08-01 17:33
        回复
          拜伦和雪莱也是好朋友。。。
          拜伦几乎可以算“浪漫”的代名词。他是英国人,却长期生活在意大利、瑞士。在威尼斯,他寻花问柳,放浪不羁,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后来他遇到了一位伯爵夫人,该夫人将他带到拉文纳城。
          一天,雪莱应邀来访,这位同样以浪漫著称的人,却感到了无比惊讶。拜伦所住的宅邸富丽堂皇,简直富比王侯,雪莱在大理石的阶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些动物像在大自然一样,逍遥自在。共有八只大狗,三只猴子,五只猫,一只鹰,一只鹦鹉,一只猎鹰担任着这些大小动物的家长。雪莱看见马厩里还有十匹骏马。
          跟随拜伦生活,雪莱也得改变自己苦行僧方式,中午起床,下午两点钟早餐,接着工作,晚上六点到八点,骑马散步,晚餐,然后通宵达旦地闲聊,直至次日清晨六点。
          当土耳其人对希腊实行统治时,拜伦这位花花公子心血来潮,放弃了贵族生活方式,来到希腊。他不仅出面调解各派纷争,以达成团结,而且自己出款维持一支军队,并受命担任远征军总司令,带领将士修筑工事,调动船只,整饬军纪。最后由于遇雨受寒,不治而亡。


          IP属地:湖北5楼2011-08-01 17:39
          回复
            雪莱后来的作品《朱利安和马达洛》便是以拜伦与自己作为原型来创作的。


            IP属地:湖北6楼2011-08-01 17:42
            回复
              标题打错了,我去死吧。。。是唯一的依凭


              IP属地:湖北7楼2011-08-01 17: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