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宫吧 关注:37贴子:617
  • 6回复贴,共1

【明朝后宫】明朝八股文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明朝吧


1楼2011-07-27 18:15回复
    王守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圣人于心之有主者,而决其心德之能全焉。
    夫志士仁人皆有心定主而不惑于私者也。以是人而当死生之际,吾惟见其求无惭于心焉耳,而于吾身何恤乎?此夫子为天下之无志而不仁者慨也,故言此以示之。
    若曰:天下之事变无常,而生死之所系甚大。固有临难苟免,而求生以害仁者焉;亦有见危授命,而杀身以成仁者焉。此正是非之所由决,而恒情之所易惑者也。吾其有取于志士仁人乎?夫所谓志士者,以身负纲常之重,而志虑之高洁,每思有植天下之大闲;所谓仁人者,以身会天德之全,而心体之光明,必欲有以贞天下之大节。是二人者,固皆事变之所不能惊,而利害之所不能夺,其死与生有不足累者也。
    是以其祸患之方殷,固有可以避难而求全者矣,然临难自免,则能安其身而不能安其心,是偷生者之为,而彼有所不屑也。变故之偶值,固有可以侥幸而图存者矣,然存非顺事,则吾生以全而吾仁以丧,是悖德之事,而彼有所不为也。
    彼之所为者,惟以
    理欲无并立之机,而致命遂志以安天下之贞者,虽至死而靡憾。
    心迹无两全之势,而捐躯赴难以善天下之道者,虽灭身而无悔。
    当国家倾覆之徐,则致身以驯过涉之患者,其仁也!而彼即趋之而不避,甘之而不辞焉。盖苟可以存吾心之公,将效死以为之,而存亡由之不计矣。
    值颠沛流离之余,则舍身以贻没宁之体者,其仁也!而彼即当之而不慑,视之而如归焉。盖苟可以全吾心之仁,将委身以从之,而死生由之勿恤矣。
    是其
    以吾心为重,而以吾身为轻。其慷慨激烈以为成仁之计者,固志士之勇为而亦仁人之优为也。视诸逡巡畏缩而苟全于一时者,诚何如哉?
    以存心为生,而以存身为累,其从容就义以明分义之公者,固仁人之所安而亦志士之所决也。视诸回护隐伏而觊觎于不死者,又何如哉?
    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
    


    2楼2011-07-27 18:16
    回复
      2025-05-11 07:46:26
      广告
      八股文局限多,但是一旦写出好的了,那就真好得不得了了


      3楼2011-07-27 18:16
      回复
        王鳌《百姓足,孰与不足》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
          间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育者无忧矣。
          田野之间,如茨如梁,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
          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
          吾知
          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为吾财也。
          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6楼2011-07-27 18:23
        回复
          费宏《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之于学,贵有其质而必尽其道也。
            盖质非威重,所学必不能固也。然道或未尽,亦岂能有成哉?
            昔圣人之意若曰:君子以自修为学,而必以威重为先。
            若言动之间,浮薄轻佻,既不足于厚重;
            则应酬之际,粗率慢易,亦不见其威严。
            虽曰学以明善,吾知其若存若亡,未必服膺而勿失也;
            虽曰学以复初,吾知其随得随失,未必力行以求至也。
            盖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有其质者斯可以从事于学矣。
            学之道奈何?
            惟诚乃善之基也。存诸心者,必忠信是主,不矫伪而无物焉;
            惟伪乃恶之门也,发于事者,必忠信是主,不欺诈而无实焉。
            取友所以辅仁,友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矣,故所友必求其有益,岂可泥交而苟合乎?
            改过乃能入德,过而惮改,则恶长而善微矣,故有过必勇于自治,岂可畏难而苟安乎?
            此皆学问之道所当自尽,而威重之质所由以成者。君子其亦知所务哉!
            圣人论学,内外相须,而其功不可缺;终始相因,而其序不可乱,可谓密矣


          7楼2011-07-27 18:26
          回复
            陈子龙《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无后世之名,圣人之所忧也。
              夫一时之名,不必有也,后世之名,不可无也。故君子不求名,而又不得不疾乎此。
              夫子若曰:好名者,人之恒情也。故下士求名,人亦不得以为躁,但我恨其急一时之名,而非千秋万世之名耳。若君子则知所以审处于此矣。
              以为一时之名,自我为之,而其权在人,苟我之聪明才力,注乎名则有名,而皆倚人以为重,盛与衰我不得而知之,而此名而名者也;
              千秋万世之名,自人为之,而其权在我,苟我之聪明才力,注乎名未必有名,而常修己以自立,高与下我将得而定之,此名而实者也。
              名而名者,无之在于未没世之前,君子岂可以徒疾乎?
              名而实者,无之在于既没世之后,君子岂得而不疾乎?
              人之生也有爱有僧,故有幸而有名者,有不幸而无名者,至于身没之后,与其人不相接,则不可曰爱憎之所为也,而寂寂者竟如斯,则将何以自异于里巷之子耶?人之生也有失势有得势,故有幸而无名者,又有不幸而有名者,至于身没之后,与其时不相及,则又有非得势失势之可论矣,而泯泯者遂如斯,则又何以自别于草木之俦耶?
              人之贵乎荣名者,贵其有益生之乐也;君子之贵荣名者,贵其有不死之业也。死而无闻,则其死可悲矣;死而可悲,则其生更可悲矣。是以君子抗节砺行,唯恐不及耳。人之以为没世之名者,是我身后之计也;君子以为没世之名者,是我大生之事也。死而无闻,则其死不及忧矣;死不及忧,则其生大可悲矣。是以君子趋事赴功,惟日不足耳。
              人但见君子之为人也,誉之而不喜,毁之而不惧,以为君子之忘名也如此,而不知有所甚不忘也;不大言以欺人,不奇行以骇俗,以为君子之远名也如此,而不知有所甚不远也。
              盖有大于此者而已,有久于此者而已。若夫营营于旦夕之间,是求速尽者也,好名者岂如是乎?
            中晚明还有不少狂士戏作游戏八股,最著名的就是唐伯虎的这篇《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或疑后人伪托,不过该文出自晚明,到清初曾经尤侗润色则无疑)。题目摘自西厢记,于是就以张生的口气来若曰,全文如下: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
              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哉。
              张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来相怜,去相捐也。此无他,情动而来,情静而去耳。钟情者正于将尽之时,露其微动之色,故足致人思焉。
              有如双文者乎?
              最可念者,啭莺声于花外,半晌方言,而今余音歇矣。乃口不能传者,目若传之。
              更可恋者,衬玉趾于残红,一步渐远,而今香尘灭矣。乃足不能停者,目若停之。
              惟见盈盈者波也,脉脉者秋波也,乍离乍合者,秋波之一转也。吾向未之见也,不意于临去时遇之。
              吾不知未去之前,秋波何属。或者垂眺于庭轩,纵观于花柳,不过良辰美景,偶而相遭耳。犹是庭轩已隔,花柳方移,而婉兮清扬,忽徘徊其如送者奚为乎?所云含睇宜笑,转正有转于笑之中者。虽使觏修于觌面,不若此际之销魂矣。
              吾不知既去之后,秋波何往。意者凝眸于深院,掩泪于珠帘,不过怨粉愁香,凄其独对耳。惟是深院将归,珠帘半闭,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接者奚为乎?所云渺渺愁余,转正有转于愁之中者。虽使关羞目于灯前,不若此时之心荡矣。
              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为有情耶?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波转,而不见彼之心思有与为之转者。吾即欲流睐相迎,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
              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吾惜其止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又恨其余此一转也。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者。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
              噫嘻!
              招楚客于三年,似曾相似;
              倾汉宫于一顾,无可奈何。
            


            8楼2011-07-27 18:27
            回复
              以后再来看


              9楼2011-08-22 1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