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大平修三讲的那个故事。。。。额,根据秀策的家书,大概可以推断是这么回事:
秀策有个跟他一个藩的同乡,叫石谷广二,这货喜欢赌,赌狗嘛,欠债正常,就经常找秀策借钱。秀策念着同乡之谊,大家出门在外,从广岛到东京,不容易,于是也不好把他怎。后来安政年间,世道混乱,物价飞涨,每天都像要完蛋,秀策的父亲因为修建房屋而欠了债,于是找秀策接济点。理论上来说秀策已经是本因坊家的跡目,就算出于道义要接济本家,也只能掏自己的腰包。当时他手里也没啥闲钱,于是只能让他哥哥去找石谷要回之前他欠的债。哪知道石谷跟他哥说,秀策在东京生活非常奢侈,还“买女郎”之类的。然后秀策的父亲就写信责问,秀策只好回信解释,说“我以前确实做过这种事,但是十年前我就已经远离此事了。而且我也没有去观看戏剧,更没有胡乱花钱”。秀策说的“十年前”,就是他刚成为本因坊跡目的时候。
现在回头看大平修三讲的故事,是秀策十几岁时的事情。秀策自己承认自己十几岁确实做过此事,那么在大平的故事里,带秀策去吉原的“朋友”是谁呢?
那是非常有可能的就是石谷了——不然他怎么会告秀策的刁状还是用十年前的事?
而且还有一个旁证,就是。。。。大平说这个故事是他从一个“棋院前辈”那里听来的。
石谷有一个同乡好友,是一个村那种同乡,这位同乡的孙子,叫做濑越宪作。。。石谷活得很长,他去世时,濑越宪作都十几岁了,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搞不好就是。。。。濑越宪作听石谷讲的,或者是他听他爷爷。。。
2.秀策在后期,也就是越来越多的拿起白棋的时候,下棋反而越来越少,并不是因为“没有人敢于挑战秀策”了,而是当时正好是安政时期!安政时期可以说是19世纪日本最为艹淡的一个时期了,大家活着就已经很辛苦了,谁还想去下棋。如果经常看大河剧就知道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多大事。
秀策在安政年间,除了归乡那一年一路上和很多(水平比较低的)棋手下了很多让子的指导棋之外,其他几年,棋谱都比较少,甚至有一年啥都没有。对于棋力处在巅峰的棋手,这是极为反常的。要知道秀策这时候棋谱保存已经不是很难了,秀和的棋谱就特别特别多。所以秀策这一时期棋谱很少,并不是因为遗失了或者给本因坊的火灾烧毁了,而是就是没有。。。。。秀策在家书当中不止一次提到“最近没怎么下棋”“没有下棋,棋力都下降了”“因为没怎么下棋,所以对御城棋的胜负也没什么信心,好在赢了”。
也正因为如此,秀策才给人留下了只会下黑棋的刻板印象。。。。在幕府时期,说一个人“黑棋不败”可不是夸人的话,人家不觉得你在挖苦他段位升不上去就不错了!
事实上,秀策在御城棋上最令人惊叹的,不是11次执黑全胜,而是执白让先8次无一失手!御城棋上执白让先的连胜记录是道策创造的10次。秀策那会儿因为高水平棋手越发多,让先想要赢,尤其是御城棋的场合,是非常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