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包子66吧 关注:40贴子:739
  • 8回复贴,共1

【沁】关于明制婚礼神马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一楼给度娘。


1楼2011-07-16 12:59回复
    看了一下明敬嫔的婚礼。。。说实话真的没总结出神马。。。
    大致流程写了一下
    这场婚礼是从迎亲之后开始的。= =。
    第一就是仪仗队的构成。
    两排女官执红色灯笼开道,后面随着的是舞侍和乐队(照片上没有 但是据资料记载必然是有乐队的。)然后是武士抬着花轿 ,后面跟随若干侍女。。。
    (明朝主流是花轿。。。不知道明敬嫔怎么用了步辇。。。)
    新郎迎新娘下轿,所谓迎就是在指定位置等(= =。)两名侍女搀扶新娘下轿。
    新郎新娘一同入喜堂,盥手(就是洗爪子。),傧者唱礼。
    唱礼的词儿不晓得= =。这个不知道要不要编。
    新郎新娘跪下 接过侍女递来的香,拜天地。(一拜)
    拜父母(二拜)。新郎向岳父岳母敬茶 新娘向公公婆婆敬茶。
    然后夫妻对拜,先是作揖,再是跪拜。(貌似是跪礼,拜,兴神马的。。)
    然后明敬嫔的婚礼就是到这里直接掀盖头了。
    后面是同牢 结发。最后傧者宣布礼成。
    (最后的答谢不知道有没有这一说。好了完毕= =。)


    2楼2011-07-16 13:14
    回复
      2025-07-28 12:43: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另附。
      跪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在地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重大礼仪场合拜见师长和神灵】时使用此礼
      【以下是礼记中相关。】
      新婚夫妇交拜礼毕,要相对而坐,谓之对席。对席的位置,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 “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注意——是交杯,只是交换了杯子而已,并非很多误导人的古装剧那样挽着胳膊喝的“交擘酒”。合卺本意指破瓠(瓜)为二,合之则成一器。剖分为二,分别盛酒。最初合卺用匏瓜,匏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匏既分为二,象征夫妇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 ,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合床礼,正式成为夫妻。新娘脱服由女侍接受,新郎脱服由男侍接受,新郎亲脱妇之缨(头绳神马的= =。),此时侍人持烛而出。此后男女双方正式结为夫妇。
      


      3楼2011-07-16 13:24
      回复
        再附。。。天哥整理的周制婚礼。
        周制婚礼是华夏婚礼的原型,以后的汉族婚礼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
        婚礼结构:
        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完整的婚礼仪节: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

        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基本仪程
        六礼:
        纳采→纳采即议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 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
        1、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所以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
        2.、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后来有所发展,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
        问名→男家征求女家同意后,这时接着进行问名之仪节,以便回来后占卜成婚与否、吉凶如何。问名一般是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等,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订婚。古语“男子称名,女子称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问名的意义可见非同小可了。
        纳吉→问名的目的,是为纳吉作准备。《仪礼.士昏礼》载: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就是说,男方问名后,以龟甲来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将占卜吉利的结果,
        派使者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后世称为订盟,仪式如同纳采。纳吉之后,婚姻就算正式确定。后来民间把纳吉改叫合婚了。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肖及生辰八字合一下,看生肖是否相克,八字是否相配。纳吉和纳采一样,也用雁。
        纳征→纳征礼往往是婚姻六礼的关键,《仪礼.士昏礼》载:“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意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周朝聘礼“凡嫁女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毂圭,诸侯加以大璋”。周制昏礼的聘礼取其象征意义,不像后世那样看重经济价值。币,意为彩色丝,后世所谓的“彩礼”就源于这个典故。可见先秦的彩礼是很简单的,士大夫仅仅只用不过五两彩丝加上一对鹿皮。但到了后世,彩礼的内涵就要实际多了,还包括饰物、绸缎、牲畜或现金等物。聘礼开始成了地位拼比的物事,难有定数。至此,周礼取聘礼的象征意义变为取义取利兼图。隋唐聘礼固定为九种,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各项物品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
        定成婚吉日的礼,由男方决定,然后正式通知女方。后代婚礼在演变中发展出来催妆,送妆,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
        父亲醮子,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便动身去迎娶自己的新娘。女方家长在家庙设筵,在门外迎新婿。婿以雁做贽礼。彼此揖让登堂,女婿再拜。
        周制昏礼亲迎婿及妇都用马车,宋代时逐渐开始婿骑马妇乘轿。出了家庙门,把新娘坐车驾好,在新娘上车时,还要亲自把上车用的引手绳递给新娘,照顾她上车。然后新郎亲自驾着马车,让车转三圈,才把马车交给车夫,自己乘坐另一辆马车走在前头。到了家门口,新郎先下车来等候,新娘车到达后,新郎带领新娘进入家中,新娘入宅,婚前礼即告一段落。
        请期→男家行聘之后,卜得吉日,使媒人赴女家告成婚日期。
        亲迎
        【正婚礼】
        正婚礼是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后,所举行的正式结为夫妇的仪式。主要有拜堂(周制昏礼没有这一项)、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和餕余设袵几项。
        拜堂
        周制昏礼没有夫妇拜堂之礼。司马光《书仪》:“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始祖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可知宋代交拜之礼已经流行。元代拜堂,于夫妇交拜外,尚有同拜天地之礼,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后夫妇交拜。这就是如今流传下来的三拜之礼。
        


        4楼2011-07-16 13:30
        回复
          那个。。我想了一下,三拜之后该送入洞房的。
          然后掀盖头 然后同牢结发。
          似乎这样更说得通。
          这些仪式并不是让外人看的 而是代表自己的一个过渡和蜕变。
          还有合床礼。不知道明朝时兴不。但是肯定的一点是洞房里必须燃着两支红烛直到蜡烛自己燃尽,寓意长久,所以蜡烛是不需要拿出去的。
          嗯哼。细节完毕。


          6楼2011-07-17 11:13
          回复
            yoyo ~韵仔已经着手准备了么~~


            7楼2011-09-05 14:58
            回复
              表示已然结不起婚了。。。
              我决定私奔了。


              IP属地:陕西8楼2011-09-24 15:37
              回复
                腐摸……


                IP属地:上海9楼2011-09-24 19:42
                回复
                  2025-07-28 12:37: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百里暮辞_
                  


                  来自掌上百度10楼2011-12-05 23: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