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6-10 0:00:00 出处:中国徐州网 1 点击:245
中国江苏网讯:昨日上午,书画家金裕龄老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了他历经两年的巨幅画作《窑湾古镇风情图》。74岁的老人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复原”了儿时生活过的窑湾古镇的繁华景象,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眷恋。
年画作品曾风靡全国
童年时代,金裕龄生活在窑湾古镇。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都充满着特殊的感情。金裕龄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窑湾的大户。金家世代居于“老房”里。打开房门,便是曾经最繁华的老街。虽然,如今的窑湾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曾经宽宽的老街也繁华不再,但曾经的繁华、曾经的民俗却深深地刻在了金裕龄的心里。
1950年,因为求学,金裕龄离开了窑湾。再后来,到徐州九中当美术教员,被单位推荐到徐州师专进行了两年美术专业,其间跟随一些书画名家学习。对于金裕龄来说,他最大的欣慰就是创作的年画作品《阳光沐浴,鲜花盛开》,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很快风靡全国。画面上,几位少先队员围坐在毛主席纪念堂前栩栩如生。这幅年画也被收入了当年的小学课本。
耗时两年 凭记忆作画
金裕龄老人独居在风华园,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他愈发想起当年故乡窑湾古镇的繁华,一个念头占据了老人的思路,“复原“窑湾古镇当年的风土人情。
然而,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2009年6月,金裕龄老人画下第一笔, 凭着超强的记忆力,老人每日潜心作画,他没想到一画就是两年。
画中人物近800个
透过金裕龄老人的《窑湾古镇风情图》,记者仍能看到窑湾当年的繁华,画面上有很多古建筑,这些古建筑集南北风格于一体,稳实厚重与秀雅灵巧同在;雕栏玉砌与古朴实用并存。
记者细心数了一遍,光是这幅巨作的人物就多达近800个,并且每个人的表情各有千秋、活灵活现。 《窑湾古镇风情图》全长14米,宽0.7米,集中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古镇的地理河流建筑人文及商业的繁荣概貌。画作分为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和民俗文化三部分。
一天又一天,就在金裕龄的笔端流逝。2010年6月,初稿完成;2011年6月7日,画作完成……金裕龄老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最大梦想。
中国江苏网讯:昨日上午,书画家金裕龄老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了他历经两年的巨幅画作《窑湾古镇风情图》。74岁的老人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复原”了儿时生活过的窑湾古镇的繁华景象,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眷恋。
年画作品曾风靡全国
童年时代,金裕龄生活在窑湾古镇。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都充满着特殊的感情。金裕龄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窑湾的大户。金家世代居于“老房”里。打开房门,便是曾经最繁华的老街。虽然,如今的窑湾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曾经宽宽的老街也繁华不再,但曾经的繁华、曾经的民俗却深深地刻在了金裕龄的心里。
1950年,因为求学,金裕龄离开了窑湾。再后来,到徐州九中当美术教员,被单位推荐到徐州师专进行了两年美术专业,其间跟随一些书画名家学习。对于金裕龄来说,他最大的欣慰就是创作的年画作品《阳光沐浴,鲜花盛开》,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很快风靡全国。画面上,几位少先队员围坐在毛主席纪念堂前栩栩如生。这幅年画也被收入了当年的小学课本。
耗时两年 凭记忆作画
金裕龄老人独居在风华园,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他愈发想起当年故乡窑湾古镇的繁华,一个念头占据了老人的思路,“复原“窑湾古镇当年的风土人情。
然而,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2009年6月,金裕龄老人画下第一笔, 凭着超强的记忆力,老人每日潜心作画,他没想到一画就是两年。
画中人物近800个
透过金裕龄老人的《窑湾古镇风情图》,记者仍能看到窑湾当年的繁华,画面上有很多古建筑,这些古建筑集南北风格于一体,稳实厚重与秀雅灵巧同在;雕栏玉砌与古朴实用并存。
记者细心数了一遍,光是这幅巨作的人物就多达近800个,并且每个人的表情各有千秋、活灵活现。 《窑湾古镇风情图》全长14米,宽0.7米,集中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古镇的地理河流建筑人文及商业的繁荣概貌。画作分为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和民俗文化三部分。
一天又一天,就在金裕龄的笔端流逝。2010年6月,初稿完成;2011年6月7日,画作完成……金裕龄老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最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