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吧 关注:6,933贴子:60,826

精品 墨子思想论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墨子思想评述(上)
薛奖平
一、墨子其人
墨子(前480年~前390),名翟(dí)。《墨子》一书中多称“子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小邾国(今山东省滕州市)(先后曾为宋、鲁、齐等国的附庸)人。墨子有五个头衔: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先秦诸子中唯一的自然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这位集五个“家”,一个“创始人”于一身的墨子是目夷氏(目夷即墨夷,后省为墨姓)的后裔,孤竹君之后,与宋国国君同宗,但是到了墨子一代,其身份已由贵族降为了平民。墨子当过制造器具的工匠。他自称是“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诸宫旧事》和今天骂人的“**”意思不同)。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据说他能在顷刻之间将三寸之木削为可载千斤重的轴承。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云梯等,用于生产和军事。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即所谓的“墨守”),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鲁阳文君要攻打郑国,墨子知道后又前去说之以理,说服鲁阳文君停止攻郑。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多次访问楚国,献书楚惠王。但后来他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吾言,用我道”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



1楼2011-07-11 01:55回复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里亦谈道:“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欺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的论点是鲁迅与墨家思想的真正联结点。在墨家人物那里,鲁迅终于找到了个人的道德完整性和社会责任感、个人的内在自由和社会使命承担之间的统一点;这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较之儒家的割裂道德与事功,道家的割裂思想与行动,显然,更能为鲁迅的文化选择提供支持和启示。所以从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理水》、“中国的脊梁”所体现的无疑就是墨家所提倡的“有力者疾以助人”的精神。
    鲁迅不光在思想上与墨家的苦行济世思想一致,并且是身体力行的表达着墨家的行为方式。鲁迅为民代言,为民做主,鲁迅说自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许广平在鲁迅灵前的献辞这样回忆鲁迅,“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这是鲁迅身体力行对济世思想的生动写照。他写出了不少深刻反映民众艰难困苦、受欺受害的现实主义杰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火一般的热情关爱他们、亲近他们,坚持说真话、道实情,敢于真实反映民声、民意、民情。三十年代初华岗在山东被捕入狱,夫人葛琴为了援救而向鲁迅借款,鲁迅慨然相陈。当时在场的内山完造担心鲁迅受骗,鲁迅说:“在这时候,如果你有钱,就不能拒绝。不论怎么样也应该帮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鲁迅为受伤的车夫送药治疗,为素不相识的青年无私帮助,这正是墨家身体力行的伟大思想的再现。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跟周官史角的传人学习周礼,“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伦”。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背周道而用夏政”,最终舍掉了儒学,“法夏宗禹”,创立了自己的墨家学派。
    关于墨子的事迹,最著名,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止楚攻宋”的故事。
    战国初年,楚惠王意图攻宋,墨子求见楚惠王,陈述厉害关系,还当着楚惠王的面和公输般用皮带当作城墙,用小木板当作攻城器械,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来了一场精彩的攻防“论战”,最终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其间墨子的口才固然了得(先秦的名辩之学到了墨子手中才真正达到完善,成为与古希腊逻各斯,天竺因明鼎立的三大逻辑系统),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的防御器械以及让弟子禽滑嫠等三百人守住了宋城策略。
    战国初年的楚国是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军事计划竟然被墨家这个学派的力量所改变,可见墨家在当时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墨子说:“天下无人,墨子之言犹在”。就说,如果有那么一天,天下没有人再去宣传墨子的“兼爱非攻”的主张了,那么我的兼爱非攻的主张依然在这里,百移而不动。我的主张,不但是今天可行,未来也可行,墨子对自己的道术和主张有充分的信心。
    


    3楼2011-07-11 01:57
    回复

      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其巧传则求其故的命题联系在一起,对科技知识采取一种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相似的态度。《经上》第96条说:“巧传则求其故。”巧传是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求即求取,探究。求其故,是对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询问为什么,揭示原因、本质和规律,从而将手工业技术上升到科学理论。这句话道出了墨家建构科学、形成理论的过程、方法和机制,说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
      面对变化的自然界和各种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墨子认为正确地描述其然,反映万物之然和探究其所以然是科学活动的基本目的、指向。墨家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是基于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而作出的客观记录。《墨经》中的每一条科学知识都有其立论依据,都用“说在……”的形式,阐明其所以然。这种对事物所以然的追索,必然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墨家认为,人之所以能知,在于人具有认识能力,发挥这种能力,才能获知;强调只有感官与事物接触,再加上心的活动,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得到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墨家坚持可知论,坚信人的认识能够把握物质的本质,通过熟悉事物的特性加以推导,便可以对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达到以往知来,以知见隐。可见,摹物是墨家研究认识世界的一般形式和规律的学问,可以称为他们的科技认识论,由于规定了科学技术认识的目的和正确指向,使墨家的科学认识活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3. 墨子的发明创造
      史书记载中的墨子发明的云梯、滑车、连弩、可以旋转的连弩炮台转射机、藉车等机械可能是利用杠杆、轴、齿轮、绳索的弹性实现的机械工具,加上弓箭、火箭、燃烧的炭火、石块等作为武器。……
      根据《墨子》中关于机关术的记载,当时墨家发明出来的机关器械有:
      (1)连弩车 见于《墨子·备高临》。连弩车是一种置于城墙上可同时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无数的大型机械装置,需十个人驾驶,最为巧妙的是长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绳子系住,射出后能用辘轳迅速卷起收回。
      (2)转射机 见于《墨子·备城门》。转射机也是一种置于城墙上的大型发射机,机长六尺,由两人操纵,与连弩车不同的是转射机更为灵活,能够在一人射箭的同时由另一人将机座旋转。
      (3)藉车 见于《墨子·备城门》。藉车外部包铁,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够投射炭火的机器,由多人操纵用来防备敌方的攻城队。
      实际中的机关术显然不如游戏中那样神奇且令人惊叹,但以两千多年前的生产力,能够设计并制造出如此复杂的机械,也是相当的不容易。
      此外还有逻辑学等;墨子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是当代诸子所望尘莫及。墨家在科学上的成就为众多学者所称赞,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历史学家杨向奎称“中国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代希腊。
      4.墨家科技思想的价值
      墨家学派的科技思想,尽管现在看起来有些简单和粗糙,甚至还有缺陷,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科技的认识还处在萌芽状态,作为先秦最为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的学派,墨家的科学实践和科技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堪称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典范,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墨经》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科学思想和知识,梁启超评价说:“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墨经》而已矣。”(梁启超《墨子校释》自序)
      墨家丰富的科技思想,本应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可惜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墨家的科技思想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扬,甚至屡遭排斥,导致兴盛一时的墨家科技思想逐渐湮没。墨家科技思想之所以没有能够在古代中国继承和发扬,原因是多方面的。墨家的科技思想是依附于墨家而存在的,其学派中绝,科技思想自然也会受到冷落。另外,中国社会在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儒家贵道贱器(“君子不器”),鄙视生产和科学技术。墨家科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的背离,也决定了其必将衰微的命运。从墨家科技思想本身来看,这些思想超越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缺乏社会基础,也导致其容易衰落。
      


      11楼2011-07-11 02:05
      回复
        《墨子·耕柱》记载,墨子推荐耕柱子到楚国做官,有几个弟子去探访他,耕柱子请吃饭每餐仅三升米,仅够吃饱,招待不优厚,这几个学生回来告诉墨子,说耕柱子在楚没有什么益处,可召他回来,墨子不相信。时过不久,耕柱子让人送回十镒黄金,并转告墨子:弟子不敢贪图财利,节省下的十镒黄金,请你安排使用。耕柱子的事迹表明墨家弟子大公无私,集体观很强。正是这种观念,增强了团体凝聚力,使墨家学派成为一个团结战斗、勤劳能干、克己奉公、纪律严明的团体,为先秦各派及各种势力所折服。
        墨家严明的组织纪律观更是令世人称道。墨家团体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内部成员上自巨子,下至一般弟子都要遵守墨家法规。《吕氏春秋·去私篇》载,墨家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念腹黄享年迈且仅其一子而恕之。而腹黄享却秉行墨家“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之法规,不听惠王劝说而诛之。可见墨者严格执法,遵守组织纪律,将公平、道义置于亲属私情之上,这就是“以绳墨自矫”大义灭亲的典范。这种秉公执法、严于律己、任侠尚义的执法气概在当时确是鲜见。为此,吕不韦曾赞曰:“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墨家门徒在巨子的言传身教下,都自觉养成良好的服从集体、自觉守纪的风尚,他们无论是在团体内部服务或在外边从事,无论是“农与工肆”之辈或是军政要员,都能牢记、坚守墨家法规,与团体保持着密切联系,定期向巨子汇报工作,自觉接受组织的考查。如弟子中侍楚的耕柱子,按照墨家不存私产的纪律,自觉将剩余的钱财送给墨子,作为团体的财产。上述事例表明,如果没有执行组织纪律的高度自觉性,就不能有这样的自觉行动。
        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贤士”,由于“贤士”的主要品德是“兼爱”,故亦称“兼士”。对于贤士,《墨子·尚贤上》曾提出过三条具体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道德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和知识技能的要求。知识技能的要求是为了使兼士们有兴利除害的实际能力,思维论辩的要求是为了“上说下教”,去向社会推行其“兼爱”主张。
        在墨子看来,教育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兼士”。墨子希望培养众多的兼士,以利于国家的统治与稳定。《尚贤上》篇记载: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意思是说,若国家拥有众多贤良人士,那么国家的治理就厚实、稳固;若国家拥有的贤良人士少,那么国家的治理就薄弱、动荡。因此国家的执权者的首要任务,是使贤良的人增多。如何使“贤良之士”亦即“兼士”增多呢?那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来培养了 。
        墨子对其弟子施以严格的组织纪律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授予各种专门的知识和各种生产劳动的技能技巧,使他们在分工合作的原则下,各从事其所能,把他们培养成真正履行墨家道义,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目的而行义的“兼士”。
        3.墨子的因材施教观——“量力而行”,“因材施教”
        墨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因人、因时、因事、因地的不同,而施于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弟子“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墨子·耕柱》)墨子根据教育对象素质的不同,挖掘弟子潜力,发挥弟子特长,分别给予教育。墨子不固守培育全才、通才的教育目的,而是贯彻执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考察被教育者的具体情形,区别对待,使他们学有专长。墨子反对弟子不考虑自身的条件,随心所欲,盲目学习。有弟子欲学射击,墨子断然拒绝。
        墨子在教学上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分级教育。有的弟子感到不平,质疑墨子:“先生每次教我的都非常简单,而教给别人的却非常详细,这样做不是太偏心了。”墨子听了,语重心长的说:“假如你一天完成十个项目,而别人能完成一百项,这就说明你的接受能力比别人差一些,所以你必须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最终能精通此门技术。假如和别人一样,教给你的太多,你就承受不了,日久天长你就会感到乏味,最终就会放弃,一技无成。你看我说的对吗?”这个弟子听了,顿时如拨云见日,想不到老师有这样周密的安排,令人佩服。
        


        13楼2011-07-11 02:10
        回复
          为什么发不上去了?


          15楼2011-07-11 13:02
          回复
            墨子强调“强力从事”,就是强调“行动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执行力”。 他说:“士虽存学,而行为本焉。”但不轻视劳动,且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制作。他能用三寸之木,瞬间削成能负千斤重的车辖;他创造的连弩之车、抛石机等更是当时军事上最先进的防御武器。MZD曾这样评价他:“墨子是劳动者,他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他亲自动手做桌椅……。”这些实践制作使他既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同时又是一著名的能工巧匠。他将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制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给弟子,其弟子不仅能讲善辩,而且理论联系实际,会干善干。如墨子训练弟子制造生产、军事两用的桔槔、辘轳、滑轮、车梯等机械工具或武器,同弟子一起进行本影、半影、球面镜成像、小孔成像等一系列光学实验,与弟子共同进行力学、声学等科学试验,通过这些实验与实践,既锻炼了弟子的实际操作技能,又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发明做出了贡献。
            墨家团体“强力从事”业绩巨大,这种业绩的取得,是与其素质教育分不开的,面对社会制度的大变革,墨家对教育进行了改革,首开了素质教育的先河,走在先秦诸家之前。DGY说:“先秦诸子,只有墨子是革命的。”正是因为实施了这种素质教育,墨家学派异军突起,成为当时独与儒学相抗衡的两大显学之一。正是实施了这种教育,提高了墨家弟子全面的素质,“能谈辩的谈辩,能说书的说书,能从事的从事”,人才荟萃,在救宋之时,三百余名德、才、智俱佳且善守城之技的墨家弟子召之即来。
            


            17楼2011-07-11 13:56
            回复
              第十七帖代替第十五帖,阅读中的不便请见谅。


              18楼2011-07-11 13:59
              回复
                如果你觉得这里面的东西好
                你该积极入党
                然后你就明白此文明面是说墨,实际是在说共产主义者


                IP属地:广东20楼2011-07-25 14:43
                回复
                  墨家和共产主义,真理与真理,矛盾吗??????????????墨子、马克思是在下心中的两座并列的高山,再无第三可比!!!!!!!!!!!!墨子是东方的马克思(马克思是西方的墨子,只是晚了一千多年)。


                  21楼2011-07-26 18:58
                  回复
                    我欣赏的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不是现在被哈的那套!!!!!!!!!!!!!!就像多数墨家子弟最欣赏的是原汁原味的墨子思想,而不是关于墨家的野史、动漫、小说。。。。。。。
                    现在的那个党就是个粪坑,你愿意往里跳??????????????现在的某某党员,有几个是共产主义者?????????????????你小子别以为真正的共产主义就是那些东西!!!!!!!!!!!!!!!!!!!!!!!!!!!!!!恶心。
                    上面的那些字是关于墨家的简析,是有不少好东西的,可以帮到和我一样的入门者了解墨家的真正,所以我才转来。原作者写这些东西不容易,像墨家一样被埋没太可惜,希望大家看看。愿真理被追求真知者发现。
                    


                    22楼2011-07-26 19:17
                    回复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


                      23楼2011-07-27 13:32
                      回复
                        很好。赞。


                        来自掌上百度24楼2011-08-05 08:39
                        回复
                          很好,让我对墨子有了一个大概了解!


                          来自手机贴吧25楼2011-08-12 11:27
                          回复
                            专为初学者了解墨子之用。


                            26楼2011-08-12 12:22
                            回复
                              圣雄墨翟赞
                              ——九头思絮 http://blog.sina.com.cn/zyh0080
                              先驱倍崇超孔圣,
                              德冠古今第一贤。
                              兼爱交利除百弊,
                              摩顶放踵天下钦。
                              贵贱无常贤同尚,
                              节用非乐命力争。
                              巧设天志明神鬼,
                              力登跋跷逞辨名。
                              藜藿为羹衣短褐,
                              劳身苦志百工精。
                              解带九距折公输,
                              止楚攻宋拯生灵。
                              任侠蹈刃不旋身,
                              墨攻威能殊世惊。
                              蒙尘庙堂两千载,
                              显学重光呼来人。
                              


                              27楼2011-08-14 0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