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的整个北方民族的形成过程。
肃慎古国:夏商周时期,此时为游牧部落状态,没有国家形态和语言文字,难以形成持久的文明。活动在华北、内蒙东南部,并逐渐向地少人稀的东北迁移。
鲜卑:秦汉魏晋,可记载的起源是大兴安岭,与肃慎北迁呼应。后来在匈奴西迁之后,进入到蒙古,之后迅速壮大。期间分化出蒙古族与满族等支系,满族(女真)还是留在故地。鲜卑被称为东胡,主要与中原人的区别是须发黄,但与胡人金发碧眼明显不同,鲜卑族的黄发应该是由于长期气候和营养结构的影响造成的枯黄。
南北朝时期,鲜卑建立起多个中原政权,并广泛的吸收中原文明,因为鲜卑没有民族文字,没有可传承的国家历史,所以作为狭义民族很快就消亡了。这就是鲜卑民族盛极一时,但是突然不见了的原因。鲜卑族已经是现在中国人的主体之一了。
满族(女真):南北朝时期失败的部落(鲜卑族并没有统一国家,内部也是竞争关系)返回东北,与原来留守的部分,继续融合。他们因为没有进一步与中原文明融合,所以还是相当的落后,但是民族特征保存的还是不错的。最后通过几度建朝立国,基本上也融合了。所以现在满族人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
汉族:这是一个广义的民族,就是民族大融合后的中国人的统称。名词起源于清末。
自古有华夷之辨,但是汉人的概念怎么来的呢?我认为起源就在鲜卑族。汉朝时期,鲜卑族归附于汉朝统治者,一起对抗匈奴。之后分支民族就对中原人一脉相承称汉人(比如我们对日本的国民称日本人,而不叫和族人)。女真在中原立国,同样被蒙古人称为汉人。从这里看“汉”在古代更多的作为一种地域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
肃慎古国:夏商周时期,此时为游牧部落状态,没有国家形态和语言文字,难以形成持久的文明。活动在华北、内蒙东南部,并逐渐向地少人稀的东北迁移。
鲜卑:秦汉魏晋,可记载的起源是大兴安岭,与肃慎北迁呼应。后来在匈奴西迁之后,进入到蒙古,之后迅速壮大。期间分化出蒙古族与满族等支系,满族(女真)还是留在故地。鲜卑被称为东胡,主要与中原人的区别是须发黄,但与胡人金发碧眼明显不同,鲜卑族的黄发应该是由于长期气候和营养结构的影响造成的枯黄。
南北朝时期,鲜卑建立起多个中原政权,并广泛的吸收中原文明,因为鲜卑没有民族文字,没有可传承的国家历史,所以作为狭义民族很快就消亡了。这就是鲜卑民族盛极一时,但是突然不见了的原因。鲜卑族已经是现在中国人的主体之一了。
满族(女真):南北朝时期失败的部落(鲜卑族并没有统一国家,内部也是竞争关系)返回东北,与原来留守的部分,继续融合。他们因为没有进一步与中原文明融合,所以还是相当的落后,但是民族特征保存的还是不错的。最后通过几度建朝立国,基本上也融合了。所以现在满族人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
汉族:这是一个广义的民族,就是民族大融合后的中国人的统称。名词起源于清末。
自古有华夷之辨,但是汉人的概念怎么来的呢?我认为起源就在鲜卑族。汉朝时期,鲜卑族归附于汉朝统治者,一起对抗匈奴。之后分支民族就对中原人一脉相承称汉人(比如我们对日本的国民称日本人,而不叫和族人)。女真在中原立国,同样被蒙古人称为汉人。从这里看“汉”在古代更多的作为一种地域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