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咋说吧 关注:5贴子:316
  • 2回复贴,共1

我整理的整个北方民族的形成过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整理的整个北方民族的形成过程。
肃慎古国:夏商周时期,此时为游牧部落状态,没有国家形态和语言文字,难以形成持久的文明。活动在华北、内蒙东南部,并逐渐向地少人稀的东北迁移。
鲜卑:秦汉魏晋,可记载的起源是大兴安岭,与肃慎北迁呼应。后来在匈奴西迁之后,进入到蒙古,之后迅速壮大。期间分化出蒙古族与满族等支系,满族(女真)还是留在故地。鲜卑被称为东胡,主要与中原人的区别是须发黄,但与胡人金发碧眼明显不同,鲜卑族的黄发应该是由于长期气候和营养结构的影响造成的枯黄。
南北朝时期,鲜卑建立起多个中原政权,并广泛的吸收中原文明,因为鲜卑没有民族文字,没有可传承的国家历史,所以作为狭义民族很快就消亡了。这就是鲜卑民族盛极一时,但是突然不见了的原因。鲜卑族已经是现在中国人的主体之一了。
满族(女真):南北朝时期失败的部落(鲜卑族并没有统一国家,内部也是竞争关系)返回东北,与原来留守的部分,继续融合。他们因为没有进一步与中原文明融合,所以还是相当的落后,但是民族特征保存的还是不错的。最后通过几度建朝立国,基本上也融合了。所以现在满族人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
汉族:这是一个广义的民族,就是民族大融合后的中国人的统称。名词起源于清末。
自古有华夷之辨,但是汉人的概念怎么来的呢?我认为起源就在鲜卑族。汉朝时期,鲜卑族归附于汉朝统治者,一起对抗匈奴。之后分支民族就对中原人一脉相承称汉人(比如我们对日本的国民称日本人,而不叫和族人)。女真在中原立国,同样被蒙古人称为汉人。从这里看“汉”在古代更多的作为一种地域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


IP属地:北京1楼2011-07-09 16:12回复
    满族应该就是鲜卑族的分支。
    锡伯族是与满族最接近的民族,同样保留了很多鲜卑族的民族特点。
    通常说的满一通古斯语族,历史上可考的在唐朝,比如靺鞨族。而在南北朝时期,北朝被南朝称为“索虏”,可见鲜卑族和满族的民族特征是很接近。而唐朝统治者也是继承自西魏贵族,西魏是鲜卑族国家,唐李渊是西魏太尉李虎的后人。唐朝贵族的婚配习惯也与满族很接近,比如子娶母妃(武则天)、父纳儿媳(杨玉环)这些现象与汉族是大相径庭的。
    所以我推测,满族应是鲜卑族的分支(较落后的部落),在南北朝时期被迫北迁,进入东北。后来先后建立起渤海国、金、清等。
    


    IP属地:北京2楼2011-07-09 16:13
    回复
      我查遍资料,中国古代(清末之前)并没有“汉族”这个概念,现有古代文献中从来没出现过。
      所谓的满汉民族矛盾就是始自清末。广大中国人为什么自称汉族,与满族划清界线呢?
      其实主要中国人要反对的不是满民族,而是国家的颓败与糜烂,表现为反对国家的八旗统治阶层。旗人是不等于满族人的,旗人也是一个社会概念,不是民族概念。旗人就是明朝的军户,指得的是世代以军人为职业的人。营兵就是拿钱打仗的雇佣军,不是世袭的。旗人不光是满族人,所有中国人都可以,只要愿意承担义务就行。清政府就是军政府,优待旗人是无可厚非的。
      在清末国家走下坡路的时候,反对者混淆了旗人和满人的概念,制造出民族矛盾,使中国陷入长年的内战与衰退,险些万劫不复。某些人为了自己称祖道宗的个人野心,将中华民族拖入万丈深渊,真是畜生。
      说远了。下面说“汉族”概念的形成。
      第一,来自鲜卑系统的民族(北方游牧)对中原人的称呼,历史上有汉人的概念。
      第二,清代广泛传播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是地方(蜀)势力反对中原(魏)势力,这里清统治者当然将自己代入了正义角色,但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宣传口号是“复兴汉室”,有心人以“汉”自居,可以获得广泛的认同。
      这就是我们不叫秦族、不叫明族而叫汉族的原因。在国家上研究中国的有研究蒙古族、满族的著作,但是从来没有研究汉族的。海外华人从来也不叫自己海外汉人,因为汉族这个概念,实在太年轻了。
      


      IP属地:北京3楼2011-07-09 1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