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臼即位的同时,诸侯虢公翰拥立幽王的另一子余臣为天子,称携王,出现了两周并列的局面。10余年后,支持宜臼的晋文侯攻杀了携王,周又重新统一。
周襄王姬郑(-前619)在惠王病死后,担心子带争位而秘不发丧,并急忙派人向齐桓公求援。齐桓公马上召集诸侯在洮(今山东鄄城西)开会,宣布拥护姬郑为天子。姬郑至即位后才放下心,宣布了惠王的死讯。
子带不甘心失败,从前648年起,几次引导西戎兵攻周,都先后被挫败。前636 年,姬郑发觉王后隗氏与子带秘密勾结,立即废后。子带得到消息,再次引导西戎兵攻周,攻占了都城。姬郑仓皇逃出,避居于郑的汜(今河南襄城),向各国诸侯求救。即位不久的晋文公打着勤王的旗号,于前635年出兵攻克子带当时所在的温,生擒子带,然后迎姬郑回都,将子带押到都城处死,平定了内乱。这次内乱,史称“子带之乱”。
郑为晋文公举行了庆功宴。晋文公更向姬郑“请隧”(要求在死后也享受天子规格的葬礼),被姬郑婉言拒绝,而将阳樊、温、原和攒茅四个邑(在今河南济源、温县和修武内)赐给晋作为报答。3年前,秦晋两国已经擅自将允姓的一支戎族迁居到周境内的伊川(今洛阳南伊河)一带,占据了这块地方。这样,周的地盘仅剩下方圆一百多里的弹丸之地。
前632年4月,晋文公率领大军在城濮(今河南濮阳)之战中大败楚军,声威大振。晋文公将以前*名楚军俘虏和一百辆俘获的战车献给姬郑,姬郑回赠了一百张红色的弓和以前张黑色的弓,并答应晋文公可以征伐其他诸侯。同年冬,晋文公在郑的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大会诸侯;为了增加他的威望,更派人暗示姬郑应该前去赴会。姬郑感到堂堂周天子竟然落到了唯诸侯之命是从的地步,十分难堪,又慑于晋的威力,不得不前往。后来,孔子写《春秋》时,将此事写成“天子狩猎于河阳”,以维护周天子的颜面。晋文公这时成为威震中原的霸主。
介子推与清明节:前636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